感悟清华

吴村遗民

<h3>感悟清华<br> 吴志贤<br>    借得女儿毕业先机,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清华大学的校领导和7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包括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国际研究生,身着清华的学位服在综合体育馆参加了毕业典礼。在学位授予仪式,授予2259人博士学位和5401人硕士学位。学校不仅在综合体育馆安排了家长区,还专门在音乐厅、大礼堂、主楼后厅和第六教学楼为毕业生亲友设置了现场直播。清华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网、新浪网等媒体和中国日报微博也对典礼进行视频直播。我作为一个清华人的家长,亲身感受到了毕业典礼的庄重、典雅。最为感动的是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领导亲自为7000多名毕业生逐个的把流苏从帽檐右侧移到左前侧中部以示毕业,整个过程两个多小时,无一遗漏。这是多么庄严神圣的一刻啊,深深的刻在每个清华人的记忆里。我以一个清华人家长的身份,要把这种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让更多向往清华的家长们来共同分享。<br>魂兮清华  梦兮清华<br>    清华大学是13亿中国人心向往之的最高学府,是所有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圣殿。过去的清华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我对清华的了解还是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始的,后来高中老师告诉我清华多么多么好。近些年参加了同学聚会,得知当年我们有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后来还曾担任过校领导。随着习近平、胡锦涛、吴邦国、朱镕基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出任国家领导人,清华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40年来的高考更是把清华推向了极致,天下莘莘学子无不向往清华园。<br>以国为家  勇于担当<br>    在清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清华人都以国为家,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典礼仪式上,知名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发言说,“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清华人的光荣传统”。<br>    说到爱国,就不能不提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闻一多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5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由此,我想到了诗圣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影响力之大,以及被后人推到诗圣的地位,就在于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br>    今天的清华园能够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是离不开代代清华人的担当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每一代清华人。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先生从清华毕业后,毅然投身于我国的航空事业。面对当时外无专家帮助、内无前人经验的艰难局面,26岁的程不时勇敢地挑起了飞机设计重担,为我国自行研制出首架大型喷气式客机作出了突出贡献。管晓宏院士在发言中透露,他们研发的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与防卫系统,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部署,清除了多个威胁严重的僵尸网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所领导的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世界排名,“从第三回到了师生和校友们认为是必须的第一”。<br>    今日的清华大学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20名,正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br>开拓创新  引领未来<br>    邱勇校长毕业典礼上说,“改革开放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带进了中国,也让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他要求同学们与时代同行,以开放精神点亮人生。争取在当代科技的最新前沿做到身位领先,助力中国将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牢牢抓在手中。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在诸多的领域领先世界,成为我过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阵地:<br>    根据美国计算机学科排名的最新统计数据,过去十年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居全球第二;2018国际超级计算机竞赛(ISC18)总决赛,清华大学代表队夺得总冠军,卫冕成功,在过去7届比赛中4次获得总冠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富春教授带领的团队参加了机械手抓取与操作竞赛中的两个任务,分别荣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清华大学22项科技成果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奖;“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获国内专利授权2019项,获社科类重大项目1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0项。<br>优秀博士生代表唐城在发言中透露,他的石墨烯博士研究课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成为了石墨烯领域又一个世界领跑者。<br> <br>离开清华之前,我参观了清华学堂、清华礼堂,还在清芬园餐厅品尝体验清华人的生活。特地寻访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荷园依然保持原貌,荷塘的四面都是树,以杨柳最多,只不过小煤屑路修成了青石板路。我是白天去的,游客如织、争相拍照,自然不安静,也没有月光。<br>当我走出清华的那一刻,我想对那些向往清华还在门外的学子、家长们说:不要放弃努力,清华是国人的。今年进不了,还有读研再考的机会。这一代进不了,就好好培养下一代,总有一代会进去的。清华在等你们,梦想一直在路上。</h3> <h3>荷塘边的“小煤屑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