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范仲淹

月生

<h3>  有一位古人,苏轼评价其"经天纬地,绝后空前",欧阳修评价其"公每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评价其"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纪晓岚评价其"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不过如此"。他的风骨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的情怀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心态豁达超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他文武双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就是我景仰的范仲淹。</h3> <h3>  他改名励志,因两岁丧父、母亲改嫁朱氏而叫朱说,为改名范仲淹还惊动了朝廷。他要求改名的奏章非常有趣,他以两位范姓重量级人物作为据,称"(范睢)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范蠡)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他对成长经历相似且学富五车的"江淹"(就是江郎才尽的那位)非常敬慕,遂取名"仲淹","仲"的文意是兄弟排行次序为二,名中之"仲"可看其有鸿鹄之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才华横溢的他,很快就得到伯乐晏殊(<span style="line-height: 1.5;">就是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的赏识,将其举荐给朝廷,开始了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激荡人生。</span></h3> <h3>  他文誉四海,他留下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篇篇都是精品,《岳阳楼记》、《苏幕遮》、《渔家傲》等名作如雷贯耳……他留下了众多的名言名句,"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任何一句都可以拿来作为座右铭。</h3> <h3>  他武威天下,作为封疆大吏、戌边大帅,他治军军纪严明,善于用人(如慧眼起用了赫赫有名的张载、狄青等名将),还敢于让有过之人戴罪立功,奉行"荣人于辱者,必尽节而雪耻"。他审时度势,坚持打持久战,主张坚壁清野,把西北战线打造得固若金汤。他在西夏人眼皮下筑大顺城,让西夏"百万雄师,莫可以前",最后不得不对宋称臣。当时西北边陲流传一民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连当时的劲敌西夏人都赞其"小范老子胸中有十万甲兵"。</h3> <h3>  他兴教育人,对教育之重视正如他在《上时相议制举书》中写道:"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先宗经。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因此他为官一任,兴教一方。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州时修建了嘉岑书院,奉命移知苏州时创立了苏州府学,奉命移知润州时"载新庙学,置田养士"扩建了州学,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时主张在州县广设学校,并得到仁宗皇帝支持而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于是学校有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真是"种子一粒,年轮千纪,敬教劝学,道在斯矣!"</h3> <h3>  他兴善济困,从小就有"既不能当良相,那就作良医"的抱负,良相、良医都以造福百姓为宗旨,如此的心济苍生,舍范仲淹其谁?他自掏腰包,在其原籍苏州吴县设立了义庄,买了1000多亩地出租,地租用于建设范氏义庄,用于赡养贫穷族人,给族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他给义庄订立章程,类似于今天的慈善机构,故以"义"为名。值得一提的是,他幼年丧父,在母亲改嫁后几乎没受过范氏家族的恩惠,但他仍心系族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可以说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他的范氏义庄成了史无前例的非政府慈善机构,持续到了八百多年后的民国,可以说开辟了慈善组织的先河。</h3> <h3>  他的诗词,他的思想,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他的责任感、他的使命感,留给后人无数的敬仰……</span></h3> <h3>  他的故事,他的精神,留给后人无数的启迪……</h3> <h3>  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一代文宗"元好问曾致敬范仲淹:"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问世间,范公何人,直教终生相学!</h3> <p class="ql-block">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p><p class="ql-block"> 时代新新,精神永存,先生之范,荡气回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