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装点草原.冰川造就奇石

冯宁

<h1>地处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大草原深处的察右后旗火山群,因其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火山家族中的奇葩"已经蜚声全国,成为了国家公路旅游的新景观。因为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已经尽人皆知,所以我在这里不再赘述,只配发四幅图片做为引子,引出察右后旗这片古老神奇土地的另一奇观冰川遗痕。</h1> <h1>冰川遗迹</h1><h1>冰川遗迹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对冰川遗迹的研究和鉴定,可以了解古冰川活动情况和古气候变化规律。</h1> <h1>基本简介</h1><h1>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一次大冰川期。冰川的发生是因为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h1> <h3><br /></h3><h3>中国第四纪冰川,是李四光于1922年首先在太行山东麓及山西大同盆地发现的,冰川的范围包括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方和西北的崂山、泰山、华山、太白山、秦岭、五台山、太行山、吕梁山、阴山、贺兰山,南方的滇、黔、桂、赣、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也波及到东部山区并常以冰舌向山麓平原流溢。这次大冰期,可分四次亚冰期、三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最大一次冰期中,全球大陆有32%的面积被冰川覆盖。</h3> <h1>在那个漫长的冰川时代,地球的地表大规模覆盖在冰盖之下,气候极寒,万物偃息。约两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到来,作为漫长的大冰川期的尾声,气温开始逐渐回暖,冰川开始分裂,大量裂隙产生,冰川融水沿隙流下,夹杂着薄冰碎石,不断侵蚀着地表岩石,天长日久就形成地理学上所谓的冰臼、冰斗、冰川漂砾、冰碛砾石、冰蚀洼地等第四纪冰川遗迹。</h1><h3> <br /></h3><h1>在现在的察右后旗境内,就有多处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明显遗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距白音察干镇东5公里的阿贵庙山冰川遗迹,距土牧尔台镇七公里的元宝山冰川遗迹,距土牧尔台镇25公里的八号地黑石崖冰川遗迹等。</h1><h3> <br /></h3><h1>尤其在察右后旗的八号地乡,这里地属偏隅,罕有外人光顾,更别说引发外界关注,初到此地,我一下子被这里的奇景所震撼,这里既有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景,又有人类的文明遗痕。其中在某一地域,大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岩文岩画近百幅。壁画内容既反映了远古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也丝丝缕缕流露着他们的思想意识,是极为原始而质朴的绘画艺术品。岩画以青铜时代游牧人的作品为主,据推测作画民族应该为曾经的原始民族部落,其后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为主,尤以突厥岩画最富特色。</h1><h3> <br /></h3><h1>如今,察右后旗这块苍天造就的风水宝地,不但具有&quot;天苍苍,野茫茫&quot;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还有独具魅力的敢与日本富士山媲美的&quot;火山家族中的奇葩",而今又一奇景横空出世,那就是第四季冰川遗迹被大量发现,再辅之以远古游牧民族留下的生活、文化遗迹,在不久的将来说察右后旗是国人的旅游天堂恐怕一点也不是溢美之词吧!</h1> <h3>摄影: 冯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