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孙润泽同学于2015年毕业于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中考总分752分,位居<b>乌鲁木齐市第一名</b>。高中继续就读于乌鲁木齐市七十中学。<h3> 孙润泽同学在2018年高考中,以654分(文科)的优异成绩获得新疆汉语言文科<b>全疆第二名</b>。</h3></h3> <h3> 孙润泽同学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16、2017年)、2017学年校“十佳中学生” ,荣获2016年北大培文杯英文组全国三等奖、2017年北大培文杯英文组全国二等奖。2018年乌市一模文科第十三名、二模第二十一名,获北京大学博雅计划优秀,高考降四十分录取。</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十园圃,香远益清</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在七十中的一天学习生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润泽</h3> <h3> 七十中是一座花园。我们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了一个缤纷的三年;播下时光的种子,绽放出一片理想之花。一代代七十中人在这里开拓,在这里培育,在这里成长。七十园圃,如今已是花开满园,香远益清。</h3><h3><br></h3><h3> 感怀往事。三年前的那个火热夏日,满载老师们的殷殷期望,我踏入了中考考场,并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也为了自己的更好发展,踌躇满志的我留在了七十中,这片学习的沃土上,继续高中三年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回首辛勤却收获满满的六年在70中的成长过程,我能体会到,这来之不易的成绩也有其必然性。漫步在校园,一幕幕场景就在眼前……</h3><h3><br></h3><h3> 早8:40。公交车到站,朝阳初升,晨光熹微,又是紧张而充满希望的一天的学校生活。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们,有的说说笑笑,有的拿着单词本,都汇聚起来,一起迎着朝阳,向学校走去。</h3><h3><br></h3><h3> 早8:45。经过五分钟的步行,我来到学校大门。经过这里我总要稍作驻足,目光停留在路旁那一幅幅大照片和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上。它们如同一座座里程碑,记录下学校的辉煌历程。“2015陈逸凡 清华大学”、“2016李云昊 北京大学”、“2017杨浩然 北京大学”······我的心潮随着脚步的移动和时序的推移而涌动,因为这些名字告诉我,这些奇迹触手可及,就发生在我们身处的这间教室中,更因为我们这些后来人也必将循着学长们的足迹一路向前,再创佳绩。</h3><h3><br></h3><h3> 步入米色的大门,一阵新闻播报声便响起在耳边。新安装的大屏幕上,时事热点正在播放,朝闻天下,心系国事,这对高三文科的学习大有裨益。不远处,更有水声潺潺,走近池边,池鱼怡然自得,为炎炎夏日中的学子们送去一片清凉。</h3><h3><br></h3><h3> 早8:50,我穿过绿意葱茏的毓秀园,来到位于校园后部的高三楼——慎思楼。这里的一切都为高三学生服务。我的班级——文科坚志班高三(3)班位于二楼。未进其门,先闻琅琅读书声。规定的到校时间是九点。但在三班,早读提前至8:50。班主任许浩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许老师总是言传身教并重,更是再提前十分钟,8:40进班,从不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许老师的规矩,也是全体七十中老师的规矩。</h3><h3><br></h3><h3> 9:30,第一节课,语文。同学们抬起头来,教室里面对大家不是粉笔与黑板,而是全新的智能电子白板。这是每个教师的标准配套设施,同时每一位老师都掌握了多媒体授课的技能,从而实现了多样的授课形式。铃声刚响过,站上讲台的却不是老师,而是一位同学。他用三分钟时间为我们讲述了“李广难封”的典故,生动有趣。听者增长知识,讲者锻炼口才,“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语文葛惠丽老师走上讲台,简短地作了点评。讲课过程中,既有旁征博引,妙语连连,又有细致分析,实用技巧。一堂课,40分钟,带给我们知识与欢乐;无数堂课,让我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h3><h3><br></h3><h3></h3><h3> 11:00,大课间。许老师走进教室,鼓励我们外出活动。一个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个放松的课间,即便是高三,也得明白,什么时间该抢,什么时间不该抢,他说。走出寂静的高三楼,发现校园里十分热闹。楼前的篮球场上,七十中篮球队员正在训练。高大的身材,帅气的身姿引得女生们驻足观看。他们代表乌市中学生男子篮球的最高水平,在许景峙领队和主教练杨衍斌的带领下,七十中男篮勇夺强手如云的2018年全国校园篮球冠军赛(初中组)季军。</h3><h3><br></h3><h3> 来到大操场,几只飞鸟掠过头顶,哦不,那是航模,操场中央几名航模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手柄操控着航模灵活自如的上下翻飞,我不禁拍手叫好。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中,胡旭辉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2项冠军7项亚军的好成绩。楼道里挂着几幅书画作品,那是学校艺术节上几位同学的作品。体育、科技、艺术,多元一体,均衡发展正是我们学校的显著特色,贯彻着"以生为本、以能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让我们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看着,走着,不知不觉一个课间过去,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为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h3><h3><br></h3><h3> 14:00,下课铃敲响,上午的课程结束。老师不会拖堂,留在班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从食堂吃完饭,我来带四楼的自习室,这里本是实验室,现在临时辟为高三三个坚志班的自习教室和培优教室。同学们中午将有三种方式安排这一个小时:班里拉帘熄灯,让缺乏睡眠的同学休息;自习室保持绝对安静;在办公室和老师探讨问题。学校给每个同学一直自主学习的自由,我们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取得最大化的进步。</h3><h3><br></h3><h3> 17:30,来到食堂加餐。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初三时的一位关系很好的代课老师,我们自然地聊起现状......</h3><h3><br></h3><h3> 18:20,下午最后一节课。四楼,理科班坚志班正在进行学科竞赛的培优。从高二上学期开始,每周五天进行数理化生竞赛及语文英语的清北培优。小班授课,重点培养,一年多来,春华秋实。近年来七十中竞赛成绩斐然,本届高三再接再厉。高三(12)班江彦泽同学获得全国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全疆第六名的好成绩,董骁天、郭晓宇等多名同学获二三等奖。另有杨澍、许靖云等多名同学获物理化学竞赛二三等奖。就连高二李奕堃同学在2017年代表中国作为新疆的唯一选手在三年一次的世界锦标赛1:10电动越野车青少年组第4名;高一的李明泽同学获得信息学奥赛全国一等奖,作为新疆的唯一入选选手参加了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中国赛区铜牌;高一的韩子航同学最近也获得了生物奥赛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真是后生可畏啊!</h3><h3><br></h3><h3> 19:10,慎思楼学子散去,阒静无人。一路向校门走去,慎思楼、笃行楼、博学楼,它们组成了学校的校训:博学、慎思、自律、笃行。这是我们七十中的文化,使我们七十中人的精神。它不仅仅体现在教室前面的几个大字上,更体现在我们每一天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记得2016年以全疆理科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李云昊学长的毕业赠言:在七十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我的体魄,智识,思想无一日不在飞快成长,这些是我今后人生里最宝贵的财富。</h3><h3><br></h3><h3> 来七十中,你将在一片芳馨中开启你理想的学习之旅。</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