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方之首:桂枝汤

王向红-------

<h3>说到中医神奇,许多人都会首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的方子用药味数少而精,见效快,而被尊为“经方”。《伤寒论》里的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治病的思路,列在第一的位置,可见张仲景对其也是非常重视的,后世甚至称此方为伤寒第一方,“外感第一方”。</h3><div>桂枝汤的由来</div><div>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中是这样说的。</div><div>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div><div>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div> <h3>桂枝汤适用于太阳经发病里的“太阳中风”类型。</h3><div>也就是说人有头痛、怕冷、脖子发僵症状,但是已经出汗了,怕风,还发热。这个时候可以用桂枝汤。</div><div>古人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造成的,出现上面的症状就是中了“风”邪,与今天讲的心脑血管中风不是一个意思。</div><div>太阳经是中医里讲的人体主管皮肤表面的一条经脉,也可以说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div><div>太阳中风,类似于现在外感风寒的最初阶段,或者感冒的第一阶段。</div><div>桂枝汤方解</div><div>【药方】</div><div>原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div><div>现代常用: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div> <h3>【方解】本方证属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宜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方中桂枝散寒解肌为君;芍药敛阴和营为臣;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助芍药和里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h3><div>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配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div><div>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div><div>【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div> <h3>桂枝汤适用人群</h3><div>桂枝汤主要是用于“太阳中风”的人群。简单地说,就是,伴随着怕冷、怕风、发热、出汗的感冒。一般情况下,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的最初阶段的,外邪在体表的时候。</div><div>感冒在中医上通常又分为“表虚证”和“表实证”。出现怕冷怕风的症状,是外感风寒的共同特点。“表虚证”有“汗出”,而表实证“无汗”。</div><div>桂枝汤所治疗的外感,是“表虚证”,这是外邪来袭,身体正气不足,想要反抗,却力量不足的表现。另外还有一种“表实证”,是麻黄汤所主,那是正气奋力抗争,是高热无汗的。</div><div>“出汗”,是我们判断是否是桂枝汤证的关键。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仅仅是患了外感的时候出汗,即使在平时,也是经常自汗的。我们经常讲体质,有种体质叫气虚,这样的人面色总是晄白,四肢无力,语音低微,神疲乏力,脾胃虚弱,稍微一运动就气喘吁吁,然后会自汗连连。</div><div>平时就气虚多汗,那么,一旦感受风寒,外邪入侵,身体要组织抵抗,气血开始运行,此时会发热,张仲景描述此时是阳浮而阴弱,这种气血加速运行的状态就是阳浮,那么阴弱呢?张仲景说阴弱者汗自出,此时的阴弱,不是阴不足,而是控制阴的能力弱,阳气振奋,需要抗邪,使得气血运行加快,可是控制阴的力量不足,配合不够,收敛的力量不够,则汗会失去控制,会不断流出,这就是桂枝汤证的“汗出”了。</div><div>所以,桂枝汤所治疗的患者,一定是平时就是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然后感染了风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