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和不怕

梦里园林·孙震(原创)

<p>老兵说事(9)</p> <h3>30多年前,我是陆一军军直舟桥连的一名服役7年的士兵。退伍后,很多人让我们回答,当年在部队执行任务,面对危险怕不怕的问题。</h3> <h3>(83年7月5日,舟桥连用冲锋舟在郎溪县城转移遇险群众。孙震摄)</h3><div><br></div><h3><b>怕</b></h3><h3><br></h3><h3>"你们去抗洪抢险,面对危险,战士们怕不怕?"</h3><div>"怕"!</div><div>不是怕自己死,而是怕群众遭难。</div><div><br></div><h3>历年的抗洪抢险,我们军直工兵营舟桥连,面对的首要任务是抢救遇险群众和物资。</h3><h3><br></h3><div>我们年轻的战士,有的第一次去抗洪抢险,便遭遇洪水里漂浮的遗体,还真不敢靠近,不敢去打捞。方圆十几里都是洪水,已无人烟。打捞起了怎么处理?</div><div>内心深处有恐惧,那是真的怕。</div><div><br></div><div>1983年6月底,皖南遭遇洪灾,史无前例。</div><h3>据宣城县志记载,历史上全县年均降水量为1300-1400毫米,而洪灾前的十天里,宣郎广宁的降水量已达1300毫米,最高水位超历史1·5米,超过警戒水位2·5米以上,1954年也没有这么高。</h3><h3><br></h3><h3>6月30日,郎溪县境内的圩口全军覆没,7月4日的一夜大雨,降水200多毫米,可谓雪上加霜。皖南农田受灾面积几百万亩。受灾严重的宣城、郎溪两县均遭洪水淹没。皖赣铁路中断约半月,皖南公路干支线全部中断。全区受灾人口达120余万人。</h3> <h3>(郎溪县城郊区倒塌的民房。孙震摄)</h3><h3><br></h3><h3>7月2日,我们舟桥连刚结束浙江埭溪抗洪抢险,返回营地休整。</h3><h3>7月3日,安徽省向南京军区求援。军区让就近的陆一军作好准备。</h3><h3><br></h3><h3>上级要求我们舟桥连待命作好战前准备。我连各班排马上写了请战书。上午10点半,指导员崔广林和我代表全连去军机关送请战书。军部就一个舟桥连,抗洪抢险是舟桥连份內的事,只要下命令,非我莫属,请不请战都该我们连上。但官兵们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h3> <h3>( 原臷83年7月27日《安徽日报》)</h3> <h3>7月3日下午5点,舟桥连连长陈中立受命,携带汽艇丶冲锋舟和27辆舟桥丶机桥车紧急出发。舟桥连的这次抗洪抢险,也是连队自1959年组建以来史无前例的:军成立了前指,军司令部李家富副参谋长亲自带领我连,另配属一辆水陆两用坦克和一辆通讯保障车,一百多名战士昼夜兼程,边抢修水毁道路边机械化开进,赶往灾区。<br></h3><div><br></div><div>怕什么偏来什么。我们怕行进受阻要更改行进路线,耽误救灾时间,结果就是遇上了。一百多公里路程,大部队摩托化行进几经往返迂回,走了15个多小时。</div><div><br></div><h3>7月4日下午,先头部队抵达受灾最严重的郎溪城关。县城已被洪水淹没。</h3><h3><br></h3><h3>大部队开到宣城丶郎溪两县灾区,我们真怕了:面前一片汪洋。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交通阻断,停电停产,百姓被困。那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浩劫。</h3><h3><br></h3><div>我们的战士无比揪心。来不及与地方机关联系,便缷下汽艇丶冲锋舟,紧急卸载舟桥架设门桥:</div><div>救人第一位!转移群众第一位!</div><div><br></div><div>在由白茅岭农场通往郎溪县城的断头路边,我亲眼见到仅有的几碗稀饭,一碗卖到了5元。从洪水中惊恐逃出来的饥饿难忍的人,喝完粥后嚎陶大哭:家人失散了,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啊!</div><div><br></div><div>救人要紧!</div><div>怕老百姓生命有危险。</div><h3>我们用冲锋舟收拢群众,运到门桥上。门桥上一次可容纳几百人,我们把群众用门桥、汽艇转移到城外的山上丶高地未淹的路边,一批又一批。</h3><h3><br></h3><div>当我们在郎溪城外山上,看到数以万计的群众,露宿山坡受冻挨饿,军前指立即报告南京军区,请求军区空军配合受灾较轻的芜湖丶蚌埠丶合肥丶马鞍山等地,派飞机向山上及附近的山头,连续3天空投馒头丶包子等食品。</div><div><br></div><h3>我们还怕,怕有疏忽遗漏,让没能逃出来的群众绝望。</h3><h3><br></h3><div>我们24小时轮流开着汽艇丶冲锋舟,打着手电,摸索着逐村逐户撕破嗓子喊:</div><div>有人吗?有人吗?</div><h3>有人在房子里回答了出不来,我们爬上房顶,揭瓦进去,铁钉刺破身体鲜血直流,没人顾得上。</h3><h3><br></h3><div>那几天,人民子弟兵接受了多少次人民群众的叩谢跪拜,舟桥战士承受了承受不起的如此厚礼。</div><div><br></div><div>这种怕,是一种担当,怕里饱含责任。怕是因为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丶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哦!</div><div><br></div><div>这一次,仅在郎溪县奋战五昼夜,我连一百多人,利用舟桥器材,就安全转移遇险群众一万二千多人,粮食一万七千多斤及大批物资。</div><h3><br></h3> (通讯保障车停在白毛岭农场。孙震摄)<div><br></div><div>由于紧急轻装出动,官兵们没带换洗衣服,又遇连日阴雨,一直全身湿透。整天泡在水里,不少人脚都泡烂了,手脚丶身体被各种残破物件划伤。我拍摄了连队抗洪抢险的资料,每天汇总当日抢险救灾进展,定时文字报送给前指,由他们电报南京军区和军部,让上级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灾区情况。</div><div><br></div><h3>之后,我们奉命转战宣城,再向长江汛情严重的芜湖开进,宿营芜湖河运学校,巡防芜湖长江大堤,直至长江洪水退去。</h3> <h3><font color="#010101">(冲锋舟在郎溪县最繁华的马路上转移群众。孙震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也有遗憾。由于我们救灾心切,除了动用门桥丶冲锋舟,汽艇外,还尝试动用了水陆两用坦克察看灾情和救灾。一路上,坦克水中开进时产生的巨大波浪,使泡在水里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民房倾刻坍塌。指挥部果断下令停止停用坦克,只作道路开进遇阻时牵引车辆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事后,军政治部为我连记集体二等功。</font></h3> <h3>(作者〈前右1〉85年在老山前线)<br></h3><h3><br></h3><h3><b><br></b></h3><h3><b>不怕</b></h3><div><br></div><h3>当初上老山前线打仗,你们怕不怕?</h3><h3><br></h3><h3>我坦然地告诉他,不怕!至少我是一点不害怕。我不敢在部队与人打架,但我敢于上战场杀敌。</h3><h3><br></h3><h3>这是因为,从老百姓到军人,从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到人民解放军战士,不是简单的身份改变,而是人生观丶价值观的一次升华。</h3><h3><br></h3><div>最初我们当兵的动机十分单纯:几十年的和平生活后,农家子弟也好,工农儿女也罢,入伍就是一种过渡:去当兵兴许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入党,或提干,或学技术,或退伍安排进工厂当工人,或跳出农门,找份好差事谋个出路。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入伍的我们,几乎没人内心深处是怀着准备打仗的思想,去报名参军的。我报名当兵,当初就是想离开贫苦的农村,退伍后有机会吃皇粮。一旦到了部队,通过教育训练,我们虽然明白和平年代基本上不会打仗,但当兵就是为了保卫国家,随时准备打仗这个道理是懂得的。</div><div><br></div><h3>忘不了116阵地抢筑工事的日子。116高地是老山前线的上甘岭,我们连长白龙安带领战友在敌人鼻子底下挖战壕,连队班长贺满仓被地雷炸断腿流血不止。</h3><h3><br></h3><h3>忘不了担负军前指警卫工作的日子。以能吃苦著称的舟桥兵改行当警卫,风雨无阻昼夜潜伏落水洞山垭口,丛林中蚊叮虫咬纹丝不动,履行卫兵职责。</h3> <h3>(作者〈右1〉85年在老山前线)</h3><div><br></div><div>上了战场的我们,都不怕。一是我们年轻,很多时侯不知道怕;二是经过部队锻炼比较自信,不会怕;三是都有年轻好胜之心,不会装熊装孬,不能怕;四是热情冲动,当兵打仗,天经地义,有想当英雄的荣誉感,所以更不怕。这就是我给很多没当过兵的人,对他们心存疑惑的真实解答。</div><div>只是,没想到战争随时会落在我们头上。不仅曾经有过,而且今后随时还有可能有。</div><div><br></div><div>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越战老兵大都老了。人年纪一大,总是喜欢回想以前的事,总是忘不了那场离新中国最近的一场卫国战争。老是日思夜想,当年的战地生活,当年的生死战友。</div><div><br></div><div>我虽然实现了当兵入伍前的梦想,进城当了工人,但又很快下岗了,自谋生路。再后来病退,一个月有二千余退休金。时不时也有牢骚抱怨,嫌收入低社会分配不公。仔细想又觉得不亏:我们参战没死没伤地回来,过上了太平的日子还不知足吗?</div><div><br></div><h3>有人现在问我,今天再让你去上前线,你还怕不怕?</h3><h3><br></h3><h3>我说,我很怕,但照样会义无反顾!经历过战争的人,更渴望和平。但真有战争需要我,我还会去,尽管我老了有点怕。我骨子里有战士的血液。我会冲锋,冲锋时我永远不怕!</h3><h3><br></h3><div>因为,我曾经当过兵,我是当兵的人!</div><h3><br></h3> <h3>作者85年在老山前线军前指(落水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