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战友聚会、同学聚会早已司空常见,诸此类别的纪念文章和文学作品,也屡见不鲜。大家不辞辛苦,甚至不远千里相逢一见,不是为了吃喝,而是为了"聚";不是为了欢歌,而是为了"叙"。能相聚,就是缘分,也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情;能叙说,就是悠悠的回顾,情感的宣泄。</h3> <h3> 我们黑龙江省政府直属机关职工大学政治班毕业的同学们,几十年来几乎每年就相聚一次。每一次聚会,同学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每一次相逢,都会让大家激起对过去美好的回忆,重温同学情感的梦,在信息化超强的时代,大家手握手机,可以群聊,可以视频,更可以传送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相逢、相聚、相拥的热情依然不减,似乎酒不喝话唠不够,歌舞不停相聚不散。</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起学校的生活,一桩桩一幕幕依然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我们激动不已。尤其毕业后,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沉浮之后,才发现,尽管我们是在职业余上学,但艰辛学习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情感,同样不亚于正规大学校园的学生。这种"走读"似的学习,给大家带来的情感,同样伴随我们四十年。每次聚会,这种情感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如同一首饱满深情的诗歌,悠久而绵长,让人回味无穷,终生难忘。</h3> <h3> 黑龙江省政府直属机关职工大学,成立于1978年(当时称黑龙江省政府业余职工大学,1982年由省政府批准,原国家教委备案,1985年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政府直属机关职工大学。)四十年前,我们这些来自省直各厅局各个重要岗位的五十四名中青年干部,报考了这所省直机关职工的业余大学,当初,省直职工大学由省政府原机关党委代管,首任校长是原省政府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石树祥同志。当时,学校没有固定校舍,各学科授课都是租用省直各厅局的会议室、俱乐部、剧场等。学生授课时间,一般都是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二小时或者每周占用二至三个半天工作日。<br /></h3> <h3> 由于业余大学的性质和办学条件,决定了我们在本单位必须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否则保证不了利用业余时间去职工大学上课。无论寒冬腊月的冬天,还是酷暑炎热的夏季,我们都要顶风冒雪、雨淋日晒按时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按规定参加单科考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近五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终于於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日,获得了教育部备案承认的黑龙江省政府直属职工高等院校毕业文凭(大专学历)。</h3><h3> 尽管,近五年多的业余职工大学学习毕业,所获得的是教育部承认的大专学历,但在八十年代初,他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标识。在转干、提职、晋级等关键时机,学历是第一要素,第二才是看阅历。所以这本红彤彤的大专毕业证,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的以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拼搏,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后期如果没有大专学历,直接报考本科生也是很难的)</h3> <h3> 尽管这所大学二〇一三年被撤销,但每当同学聚会,谈起职工大学这段学习经历,无不流露出对省直机关职工大学的情怀和留恋。同时也感激郭志锐、孙太辉两任班主任老师,对政治班同学所付出的辛劳和关爱。五年的"业大"学习,让我们这些在"文革"中被荒废了学业的下乡青年、退伍军人等获得了一次知识"充电"的机会,学到了在工作岗位上学不到的系统知识,同时磨练了大家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使大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同学们的情谊更加牢固。</h3><h3> 省政府直属机关职工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工作,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同时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单回报了职工大学。十几年来,我们政治班共有30名同学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有6名同学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他(她)是:李成库、孟庆山、曹立伟、韩丽华、张树新、张锡贵)。</h3><h3> 其中曹立伟同学在任大庆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期间,被当地群众口口相传,是亲民爱民的好官,是大庆的焦裕禄。他七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三接访群众,总计可达1.2万人次。他忠实履职,锐意改革和执政为民,收获了人民给予的沉甸甸的肯定和信任。在他任职期间,大庆社会治安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群众安全感达到了98%,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8.4%,群众誉他为"曹青天""活菩萨"。在大庆市民眼里,他是保护神,是大庆精神新传人。在省市领导眼里,他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共产党员的榜样。</h3> <h3> 为此,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八家全国主流媒体报道了曹立伟同学的先进事迹。黑龙江日报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一日报道专题,称他是瞩目的新闻人物,是黑龙江大地乃至中华大地上的好公仆。由此,全省公安系统开展了向曹立伟同志学习的高潮。曹立伟的先进事迹值得广为赞誉。他不仅是黑龙江公安系统的骄傲,是大庆人民的骄傲,也是原省直机关职工大学的骄傲,更是我们政治班同学的骄傲。(曹立伟同学退休前,任大庆市政协主席)</h3> <h3> 同学孟庆山1999年由黑龙江储备局调青海储备局任副局长,2003年晋升党组书记、局长。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狂风更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就是这样一个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的省份,孟庆山一干就是十四年。十四年中他严于律己,亲力亲为,为组织实施战略储备物资和调节储备物资的收储、周转、保管、出库以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物资保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3> <h3> 期间,政治班的同学多次去青海西宁市,孟庆山同学无论工作多忙,都是以礼迎送,热情招待,使前去青海的同学很受感动。</h3> <h3> 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情,也是一段永远分不开的缘。毕业后,同学之间凡有"红事、白事"活动事情,同学能到场的基本都到场。几十年来,班级同学先后有六人去世。同学们只要不公出,能送一程都去送一程。同学中,邬显忠、李卓、李明林都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但凡他(她)过生日,班里同学也大多去给祝寿捧吉。这些看似生活中的一桩桩正常往来,却真正体现了浓浓的同学情。而在这些同学情中,真正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是原班委会的骨干,如吴滨生、李明林、张树新、韩丽华、胡忆红等同学。毕业后,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同学岗位怎样变化,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是他(她)们将大家召集在一起,相聚在一起,使政治班这个"班子不变,队伍不散"的集体,永远焕发青春活力。</h3> <h3> 悠悠四十载,深深一片情。时光荏苒,青春已逝。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改革事业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光辉岁月,伴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变成鬓发斑白,步履蹒跚的老人。</h3><h3> 四十年的悠悠岁月,我们跨越了两个世纪。四十个春秋洗尽了我们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四十个年轮让我们完成了青年到中老年的人生转折。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我们的岗位变换多少次,无论我们的人生经历过多少次坎坷或者有过多少辉煌,但浓浓的同学情却深深地藏在我们心中,刻在我们心里。</h3><h3> 尽管我们以前曾多次聚会,但从1978年到现在,四十年聚会却是一次难得机会。悠悠四十载,当年的小伙子已步入花甲之年,当年的中年人已进入耄耋之年。岁月残酷无情,岁月不饶人,以后再聚会可能就不方便了。</h3><h3> 为了搞好这次同学四十年聚会活动,吴滨生、李明林、张树新、胡忆红等同学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基本安排是:先从参观中东铁路公园和中东铁路纪念馆开始。然后,参加聚会的36名同学乘车去江北红马、爱丽丝庄园;晚间是聚会晚宴和篝火娱乐活动;第二天上午开同学座谈会;下午参观江北大剧院,然后返程。</h3><h3> 精心的组织,周密的安排,在同学群网中一公布,大家兴奋不已,连连点赞。班任老师郭志锐和同学孟庆山、单大伟、单文庆、宋福跃、寇俊儒、.黄彩燕、刘丽香等同学,不远千里,远道而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体现了深深一片情。</h3><h3> 紧凑的安排、愉快的晚宴、燃烧的篝火、兴奋的座谈。这一连串的活动,始终将"悠悠四十载,深深一片情"这个主题思想贯穿在全过程。</h3> <h3> 酒宴。大家端着幽香、浓烈的美酒,频频举杯敬酒,相互倾吐着思念和祝福。</h3> <h3> 娱乐。大家在庄园的广场上,放开歌喉,集体合唱,个人独唱,尽情展示。</h3> <h3> 尽管我们的歌声不如蒋大为唱的荡气回肠,但同学们粗放、嘹亮近乎"天籁"般的声音,将大家的情绪推向了高潮。</h3> <h3> 篝火。篝火点燃了大家的激情,二十几个六十多岁的男女"年轻人",和三位"八零后"的耄耋老人相互拉着手,围着熊熊的火堆,载歌载舞,尽情地表达着同学重逢的喜悦。燃烧的篝火映红了大家的脸颊,欢乐的笑声伴随着火苗一起跳动,大家愉快的情绪,已经完全沉浸在欢乐的篝火中。</h3> <h3> 座谈。第二天的座谈会由张树新(现任黑龙江省商务合作促进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主持,当富有感染力的会标"悠悠四十载,深深一片情"在会议室挂起时,仿佛给召开的座谈会注入了活力,会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几位"八零后"的老同学率先发言,接着"七零后""六零后"的同学也不甘落后,紧随其中,踊跃发言。大家忆过去:寒窗走读,逸闻趣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慨万分。看现在:成家立业,儿孙绕膝,两鬓斑白,心境平和。看未来:珍惜时光,修身养心,情谊心藏,青春永驻。</h3> <h3> 座谈会。大家借座谈之际,抒发情感,会场气氛热烈,话语琅琅,妙语连珠,掌声起伏。</h3> <h3> 中午饭后,浓浓的惜别之情,弥漫在大家的脸上。男同学相拥相抱,互道珍重。女同学深情私语,充满了眷恋和不舍。离别的场面让人动容,让人感动,难以忘怀。看到这些,一句网络新词涌上我的脑海:"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属于那些身体好的!活的久的!"这句富有内涵和哲理的段子,让人感悟,让人深思。</h3> <h3> 时光不会倒流,昨天的精彩也已经过去。我们这些四十年前的同学,已经步入夕阳,今天的同学聚会,只是我们又一次新的绽放,要想昭示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我们必须要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活的质量,活出美好的明天。</h3><h3> 我衷心祝福我的同学们,有一副健康的好身体,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永葆鲜活的童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冲刺美好的生活未来。</h3><h3> 我愿我们同学的情谊,天长地久!</h3><h3> 我更期待着下一次的同学相逢相聚。</h3><h3><br></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黑龙江省政府直属机关大学 首届政治班学员</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哈尔滨市作家协会持证会员 张忠义</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