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百鸟朝凤

归自然   

<h3>  《百鸟朝凤》,是一部好电影!看了以后内心会有很强烈的冲击和震颤!但是细节的瑕疵不少!</h3><h3> 电影的好,也许无需多说,绝大多数观众会感受到的。简单概括一下吧,有温度、有厚度、有力量、有能量。电影温度,最核心的是严爱相济、纯诚细腻的师徒情感;电影的厚度,在于唢呐技艺所代言的传统技艺发展的文化心路,这文化不单是美妙绝伦的技艺,而是这门技艺在长期发展历程中逐渐立起的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特别是其中核心的道德文化;电影的力量,在于唢呐艺人对于技艺传承的敬畏与责任,特别是在时代潮流的冲击考验下,执着的坚守与顽强的抗争!电影的能量,主要是对于时下追名逐利的情志浮躁、功利至上的价值迷失,是一次震耳发聩的呐喊与呼唤,对于日将消逝的传统技艺,也是情至心痛的关切,唤起对传统技艺的重视与保护!原著是没有看的,一直以为电影的主角是天鸣,最后才发觉实际还是焦三爷!因为在焦三爷身上最集中最有力的诠释了以上内容!</h3><h3> 因为这部电影很好,特别渴望她的完美,所以要把电影的瑕疵好好说一说,也许是我挑剔苛刻,但还是出于对作品的尊重与更完美的期待!如果把以下问题关注到,恐怕就更解渴了!</h3><h3> 一是演员演的问题,小时候天鸣的泪是非常动情的,也能直击观众心肺。但是天鸣大了以后,再无那样深情的泪水,虽然有男人长大泪不轻弹的因素,让此前那种至深至诚的情感在形式上弱化了很多。</h3><h3> 二是人物变化细节太粗略,两个孩子学艺,过了好长时间都还是两个小孩,是不合适的,这中间应该再穿插一组演员就更真实了。随着时光流逝,焦三爷老了妆画得很细,很真!可是天鸣父母,特别是母亲却没有任何变化,这个细节有问题,还有以前那帮子师兄,也是少有变化,变化太小,这些细节都不当! </h3><h3> 三是服装设计的细节,班子出活时穿的衣服,太新了,太统一了,肯定有些褶皱感、破旧感,而且人人不同,才更真实!</h3><h3> 四是语言的细节,焦三爷在村里说那一段动情的话,将唢呐的技艺和行规,说得很有味道,只是说到唢呐这个“活”,没有“活儿”的儿化音,听着假了一些,只是我不知道是不是黄河岸边的方言是故意如此!等等,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细节上的问题,不多说了,再看一遍会挑出更多!</h3><h3> 故事情节本身逻辑上问题,还有设计上的不够劲儿。</h3><h3> 一是游家班第一次出活,天鸣派人去请师傅,派去的人一句一个天鸣,焦三爷显然很不悦,从道理上天鸣不该派人去,而是亲自拜请,这是显然不合礼数的。按理天鸣如此懂事,却不懂这个礼,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戏里焦三爷也是很不高兴,但是最后却只是说怕天鸣放不开手脚,这里固然有老爷子对年轻人的包容,但是按道理,这种不敬师长的行为,以三爷的性格,是不会姑息的!</h3><h3> 二是后来班子难以为继的时候,焦三爷出山助阵,天鸣因为发烧吹不了百鸟朝凤,三爷代他吹,也是不合逻辑的,在唢呐班子、手艺面临着生死存亡考验之时,三爷都已经出山了,天鸣居然因为发烧而苟且,这怎么能算得上三爷的得意门生?怎么能堪唢呐班子传承的大任?以天鸣的品质怎么可能如此,这与前面天鸣的诚与爱是不切合的。</h3><h3> 三是天鸣去西安和蓝玉在城楼上看到吹唢呐的路边卖艺乞讨,看似是映射唢呐技艺的没落,但是却有一种过于刻意设计的因巧而拙的感觉!</h3><h3> 四是电影的最后高潮,也是最大败笔!天鸣在焦三爷的坟前吹百鸟朝凤那段,不深、不切、不绝!太浅了!天鸣吹奏的时候,最后才勉强流下一点眼泪,太不够劲儿了,设身处地的想想,一个亦师亦父亦友的恩师离去,如此情深意重,天鸣的反应怎会如此无不深切、不震撼?我觉得这场戏,天鸣应该先是贵跪在坟前敬酒叩头,泪水涌起来、淌下去,而后再深吸两口气,竭力冷静,再。眼珠子要是通红的,额头要青筋暴起,褂子胸口后背也要汗透!既要痛得吹不下去,又要痛得充满力量!一面对师傅离开悲痛的忍着、挺着、扛着,一面又是对师傅教诲的宣誓、表达,特别是对唢呐艺途坎坷、举步维艰、没人看、没人听的百般压抑的慨然宣泄、尽情释放!这时要泪水滚落,顺着下巴滴下去,随着唢呐旋律逐步高潮要有百鸟环绕、夕阳西下、山鸣谷应的或虚或实的画面,然后才有焦三爷坐在前面,蔚然一笑,大步离去!这个尾才至情、至绝!电影这场戏演的可以说就是零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