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ff8a00"> 南疆铁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四十年过去了,岁月峥嵘,光阴似箭,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友我的好兄弟,如今已是苍苍白发步入花甲...回顾往事,在哪特殊的年代,在哪风餐露宿的日子里,在哪大山深处,铁道兵战士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重返南疆铁路,看到自己修建的铁路、桥梁、隧道,将成为历史的丰碑,我们为之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曾是英勇顽强的铁道兵战士,我们是共和国的军人。</font></h3> <h3> 重返南疆铁路第一站,来到和静县烈士陵园祭奠英烈。1974年铁道兵进疆承建南疆铁路吐库一线 ,在这条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钢铁运输线上,牺牲了268人,最小的18岁,最大的42岁。2013年7月和静县民政部门,将铁路沿线12处零散的203名烈士的墓迁移到和静烈士陵园,为修建南疆线牺牲的烈士安置了新的家园。</h3> <h3> 铁道兵新疆战友、和静民政局领导和巴州日报记者陪同烈士家人,祭奠英烈。</h3> <h3> 缅怀先烈,亲情永存。你的哥哥、嫂子和姐姐来了,铁道兵战友来了,大家不会忘记你。战友啊战友 ,我的好兄弟,真的好想你...三十八年终和亲人墓前团聚。</h3> <h3> 石家庄新乐县插队知青、战友王进,为烈士魏聚增兄弟点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h3> <h3> 哥哥、嫂子、姐姐准备了糕点、水果和鲜花,并为弟弟整理好军装...</h3> <h3> 有铁道兵战友、和静民政局和巴州日报记者的热情帮助,有天山陪伴,有咱自己修建的南疆铁路,有不是亲情的亲情,不是血缘的血缘的战友好兄弟陪伴,安息吧!战友我的好兄弟。</h3> <h3> 烈士家人制作了一面锦旗,代表铁道兵战友及家人衷心感谢和静民政局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你们为牺牲在南疆铁路的英烈做出的贡献。</h3> <h3> 在铁道兵和静战友胡杨酒业老总张正红的陪同下,重走当年铁六师26团营地 ,多磨熟悉,山川河流、隧道桥梁、营房旧址,记忆犹新,浮想联翩。仅仅三年的军旅生涯,温存了多少故事,唤醒了多少回忆...</h3> <h3> 六师26团承建铁路施工区域,当时的沟口(现在的黄水沟收费站)至团部(现在的乌兰桥),我记得铁路沿线标志性建筑,团部的老桥(桥下就是汽车三连我所在连队)、石灰窑(隧道)和沟口(汽车二连营地),四十年了它们还都健在,再次看到它们好亲热啊!再次感到有铁军经过的地方都蕴藏着极强生命力,铁魂永在!</h3> <h3> 汽车二连旧址</h3> <h3> 石灰窑旧址</h3> <h3> 26团团部旧址</h3> <h3> 老桥旧址,桥下对面是汽车三连旧址。</h3> <h3> 新桥命名“乌兰桥”,蒙古语“红色的桥”。</h3> <h3> 桥头留影,当年的解放军叔叔 ,现在的解放军爷爷,风采依旧,军魂永存。</h3> <h3> 通过红色的乌兰桥,行驶6.5公里来到十四医院,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只有礼堂、两间库房和一排平房(医院的营房),沿途原26团的营房都不见了(包括:汽车三连,仓库,汽车一连,26团烈士陵园和卫生队),现在这里已开发成黄庙旅游区。</h3> <h3> 黄庙 ,新疆最大的黄教圣地,有小布达拉宫之称。</h3> <h3> 在黄庙景区的蒙古包里,品尝了当地的风干牛肉和清炖羊排,回去的路上参观了战友张正红的酒厂和水厂。</h3> <h3> 在水厂下端河道弯流处扑鱼,有收获,扑到了几斤沟里特有的高山冷水鱼🐠,这种鱼生长很慢,两三年的鱼才只有二三两重,属于保护鱼种,已禁止捕捞。</h3> <h3> 晚上和静铁道兵战友,胡杨酒业老板张正红宴请战友及烈士家人,陪同的还有和静县商界的朋友。</h3> <h3> 游览塔里木盆地著名的罗布人村寨,又到尉犁县品尝了南疆名吃,尉犁烤全羊。</h3> <h3> 老兵张正红特意准备了自家酿造的美酒,胡杨酒业铁道兵酒。</h3> <h3> 看望老乡河北籍战友,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新疆第二大城市,相比四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亏了库尔勒战友陪同,不然真是找不到北。戈壁滩上的小城镇,1979年才成为库尔勒市,如今成为沙漠戈壁的明珠。四十年来南疆铁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明星城市,是铁路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是铁道兵,是我们铁六,铁五,铁四师(19团、20团)的官兵兄弟 ,是新疆建设兵团一师的老少爷们,用了十年(1974-1984)的时间,开通天山南北的大通道,使天堑变通途。</h3><h3> 随着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的开通,库尔勒将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作为南疆铁路的开创者,铁道兵之间的往来会越来越近,战友的亲情会越来越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新疆,了解铁道兵,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曾经有一支特殊的部队,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h3> <h3> 南疆铁路有她们的功劳,新疆建设兵团的兄弟姐妹,她们拖家带口过着集体生活,也应该将他们记入史册,铁道兵不应忘记他们...</h3> <h3> 铁道兵库尔勒战友,河北老乡聚会。</h3> <h3> 库尔勒战友付全陪同游览博斯腾湖。</h3> <h3><font color="#010101">博斯腾第六届非物质遗产艺术节演出</font></h3> <h3>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道兵35年(1948-1984)的光辉历史,兵该工告别军旗到如今又是一个35年(1983-2018),铁道兵的名字可能渐渐被人们淡忘 ,可我们留下了19000公里的铁路线,用肩膀和身躯创造了人间奇迹,这是“铁军”官兵历经35年亲手打造的铁的营盘。</h3><h3> 同志们呀,迈开大步朝前走,铁道兵精神永放光芒,军魂永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