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白俄罗斯欢迎您!</h3><h3>在陌生的国度,一下飞机就看到中文欢迎词,心情大好!</h3> <h3>白罗斯共和国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该国工业基础较好,机械制造、冶金加工、机床及激光技术等比较先进,IT业较发达;种植业和畜牧业亦很发达,特别是土豆产量高、口感好。</h3><h3>2018年3月16日,白罗斯驻华大使馆公开发文,宣布"白罗斯"正确的名称为"白罗斯共和国"。</h3><h3>为了适应阅读习惯,本篇仍沿用原来的称呼"白俄罗斯"。</h3> <h3>白俄罗斯的文物古迹很少,用当地导游的话说"都被战争(二战)破坏了"。目前该国有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我们游览了其中的三处。</h3> <h3>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h3><h3>拉济维乌家族原是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后因与波兰统治者联姻,成为富有的波兰-立陶宛王公家族。16世纪,拉济维乌家族在明斯克以西112公里的涅斯维日兴建了城堡,这一综合性建筑群是中欧16-17世纪建筑的代表,其中尤为典型的是带有十字架圆顶的基督圣体教堂。</h3> <h3>几百年间,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历经战争摧毁和重生,已成为白俄罗斯著名的地标。城堡融合了多种风格,宏伟而壮观,也成为中欧与苏俄建筑发展上重要的原型。</h3> <h3>堡垒内各种繁杂精美的饰品点缀其间,极尽奢华,然而金银制作的12使徒雕像却下落不明,又给这个城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h3> <h3>各种动物标本成为别具特色的装饰,似在向人们炫耀着家族的辉煌过往。</h3> <h3>基督圣体教堂的十字架圆顶</h3> <h3>世界文化遗产证书</h3><h3>城堡200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白俄罗斯纸币10万卢布的背面就印有这座城堡。</h3> <h3>欧罗巴诺斯特拉奖证书</h3><h3>城堡荣获2016年度欧罗巴诺斯特拉奖。欧罗巴诺斯特拉奖致力于将保护欧洲文化遗产的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机构聚合起来,共同为欧洲文化保护事业贡献力量。</h3> <h3>以拉济维乌城堡为中心建成的公园幽静秀丽,湖水碧波荡漾,横跨大湖的铁桥成为爱侣们情定终身的吉祥地。</h3> <h3>中世纪的米尔城堡</h3><h3>城堡始建于15世纪末,位于明斯克西北方向,建造者是当地贵族尤里·伊利耶奇,后成为立陶宛大公国最高统治者尼古拉·拉基维尔·斯洛托卡的领地。</h3><h3>数百年间,城堡被融合了各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而不断地进行增建及修整,城堡周围也变成了一个公园。</h3> <h3>米尔城堡为四方形,每个拐角都建有四面体墙身和八角塔顶,每一面墙上都有两排圆孔,能够很好地进行枪弹射击防御,每一塔楼都能发射炮弹。城堡北边是花园,南边是人工河。</h3> <h3>在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城堡石灰石的大门、镀有金银的金属装饰、优雅的骑楼和幽长的走廊,还发掘了大量有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的瓷砖,以及城堡主人的战服。</h3> <h3>堂皇的装饰</h3> <h3>雅致的天花板</h3> <h3>吊灯</h3> <h3>地下酒窖</h3> <h3>2000年米尔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h3><h3>公园位于明斯克以西420公里和波兰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之一,素有"欧洲之肺"的美称,面积1165平方公里,也是最古老的国家保护区之一。1992年公园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计划"的一部分。</h3> <h3>20世纪50年代在森林公园的维斯库利村建成了前苏联国家领导人的官邸。</h3> <h3>别洛韦日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这里生存着300多头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欧洲野牛,欧洲野牛是白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二是因为苏联解散的协议就是在这里签署的,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在此签署了《独联体成立协议》简称"别洛韦日协定",宣告苏联不复存在。</h3> <h3>欧洲野牛舔犊情深</h3> <h3>走进公园,迎面扑来凉丝丝甜滋滋的清新空气,超量的负氧离子滋润肺腑,心旷神怡。</h3> <h3>公园内有1000多种参天大树:400至600年树龄的橡树、250至350年树龄的灰树和松树、200至250年树龄的杉树,平均树龄超过了100年,基本维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就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而言,别洛韦日森林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h3> <h3>许多当地人和游客租了自行车在森林中穿行锻炼,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h3> <h3>布列斯特的守护天使纪念柱</h3><h3>布列斯特是白俄罗斯西南部城市,临近波兰边境。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成为军事要地。</h3><h3>纪念柱立于1901年,位于布列斯特的果戈里街与苏维娅步行街的十字交汇处。</h3> <h3>布列斯特的果戈里街</h3> <h3>果戈里街上的雕塑</h3><h3>两侧道行树中间立有以果戈里小说中的故事为题目的雕塑,生动形象,妙趣盎然。</h3> <h3>这条街上除了与果戈里小说相关的雕塑,还有由企业赞助的雕塑,即解决了照明及路边装饰的问题,又使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做了广告,一举两得。</h3> <h3>布列斯特的苏维娅步行街</h3> <h3>街道两侧有许多与人们休闲相关的小商铺。</h3> <h3>街上的3D电影院,曾经的犹太教堂。</h3> <h3>方便游人的休闲椅。</h3> <h3>明斯克国家歌剧院</h3> <h3>明斯克国家美术馆</h3><h3>该馆是白俄罗斯艺术品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拥有"列宾"等名家的作品。</h3> <h3>美术馆藏品</h3> <h3>美术馆内部</h3> <h3>明斯克雨中的红教堂</h3><h3>红教堂是白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天主教堂,是建于1910年的、少有的哥特式建筑。</h3> <h3>明斯克老城金钥匙持有者雕像</h3> <h3>在明斯克、在布列斯特、在白俄罗斯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前苏联时期留下的印记,熟悉而亲切,古老而厚重。</h3><h3>城市街角伫立的列宁塑像<br /></h3> <h3>明斯克的"达哇利仕"(同志)餐厅</h3><h3>迎面墙上挂有前苏联版图的雕刻。</h3> <h3>餐厅服务员都带着红领巾,看到我们就举手敬礼。当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后,特意为我们送上《别洛韦日的丛林》歌曲,引起同行团友的共鸣。</h3> <h3>眼泪岛</h3><h3>位于明斯克市老城外的斯维斯罗奇河中,为纪念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阵亡和失踪的800多名白俄罗斯官兵建造的建筑群。</h3> <h3>岛中心的阵亡将士纪念塔碑</h3><h3>兴建纪念碑时, 那些痛失儿子的母亲们称这个岛为"悲痛和眼泪的岛", 后来"眼泪岛"就成了这个河心岛的名字。</h3> <h3>悲伤的母亲</h3> <h3>哭泣的天使</h3> <h3>胜利广场的卫国战争阵亡烈士纪念碑</h3><h3>胜利广场地处明斯克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卫国战争阵亡烈士纪念碑,基座四面镶嵌着表现白俄罗斯军民英勇抗敌的大型金属浮雕,碑顶为象征英雄城市的五星胜利勋章。这是明斯克的地标,其纪念意义与莫斯科红场相当。胜利广场已成为白俄罗斯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到访的外国领导人一般都要来此瞻仰并敬献花圈。重要的国家机构、博物馆、大学乃至国家安全局(克格勃)总部也在附近。</h3> <h3>广场两侧排列的石碑上刻着前苏联12个英雄城市的名称,分别是明斯克、布列斯特、基辅、斯莫棱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h3> <h3>广场地下是宽敞的人行通道,通道墙壁刻有纪念卫国战争的浮雕。</h3> <h3>地下通道大厅内建有一个直径2米多的琥珀花环,花环内设有照明装置。当灯光亮起时,整个花环就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提醒着过往行人不要忘记为胜利而光荣牺牲的死难烈士。</h3> <h3>布列斯特要塞</h3><h3>布列斯特最著名的就是布列斯特要塞。要塞位于白波边界附近、穆哈维茨河右岸。</h3> <h3>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从布列斯特要塞进攻苏联,卫国战争从这里开始。当年要塞的守卫部队于弹丸之地牵制了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兵力,在缺水、食品和医药等极困难条件下,坚持了28天,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粉碎了希特勒6小时拿下城市的幻想。</h3><h3>1965年5月在纪念战胜德寇20周年时,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的称号。</h3> <h3>布列斯特要塞纪念建筑群包括要塞构筑物、阅兵场、高100米的纪念碑、长明火焰、陈列馆等,整体规模壮阔、布局协调、硬朗庄重。</h3> <h3>不灭的火焰</h3> <h3>千疮百孔的城墙、悲壮的雕刻、长明的火焰无声地述说着曾经惨烈的历史。布列斯特要塞已经成为纪念卫国战争、怀念英烈们的瞻仰地。当地学生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烈士们站岗守卫。</h3> <h3>英雄在我心中</h3> <h3>布列斯特保卫战在前苏联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h3> <h3>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哀的民族;</h3><h3>一个不敬仰英雄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民族。</h3> <h3>涅斯维日城堡外的卫国战争烈士雕像</h3> <h3>别洛韦日国家公园内的烈士塑像</h3><h3>基座上标明根据法律条款,不许破坏这座雕像。</h3> <h3>自2018年8月10日起,中国与白俄罗斯30天互免签证的协议正式生效。</h3><h3>可以预计,中白两国人民的关系会越走越近,两国的友谊也会地久天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