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专列,五省联游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

朱健儒

<h3>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腊月十一日,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队伍如逶迤长蛇,进入武烈河河谷(古称武烈水)。为首的,便是年近五旬、黄缎子披风罩着全身的康熙皇帝。他举目四顾,只见怪峰林立,雄奇险峻,脚下地势平缓坦荡。不远处,一洼清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他不禁暗暗称许。军机大臣便在他的马前施礼奏道:“皇上,前方不远是热河上营,这泉名叫热河泉,此处乃是牧场。”七个月之后,即1702年6月14日,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纵马来到武烈河旁,河岸绿柳成荫,河水清澈见底,不远处热河泉依旧是雾汽弥漫。脚下绿茵如毯,平缓舒展,麋鹿、马匹三三两两,漫步草地之上。四周翠峦叠嶂,异石林立。尤其是孤石挺立的馨锤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刻,康熙被眼前的真山实水、清泉碧波的美景所陶醉,诗兴勃发:“君不见,馨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君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间。”于是,他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后更名避暑山庄)。</h3> <h1>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nbsp;<br>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br>&nbsp;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h1><h1>山庄有山有水有草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h1> <h3><br></h3><h1>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 <h1>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门上悬有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额。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部用楠木改修,殿内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也是拍摄《还珠格格》时乾隆皇的(乾清宫),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清帝每年万寿节和举行庆祝大典时,均在此接见国内各民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四十五年班禅六世自西藏山庄祝寿,乾隆即在此接见。</h1> <h3>采用珍贵的楠木构建。</h3> <h3>康熙御书牌匾:避暑山庄。</h3> <h1>四知书屋,在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后。是一座5间大殿,康熙帝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题"四知书屋"。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h1> <h1>上帝阁(俗称“金山亭”)阁高三重,阁檐下悬康熙御笔三块匾额,下为“皇穹永佑”,中为“元(玄)武威灵”,上为“天高听卑”。</h1> <h1>热河,名称来源自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故而冬日非严寒而不封冻。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雾,故称热河。热河泉冬季还能达到8℃。</h1> <h1>热河泉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泉流四涌,汇成碧波千顷。严冬季节,山庄内外银装素裹,冰天雪地,唯此处碧水涟漪,云蒸霞蔚,春意盎然。夏季,此处清泉细波,清澈晶莹,冷砭肌骨。无怪乎清朝皇帝叹为观止:“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h1> <h1>拍摄《还珠格格》时小燕子的居住地-漱芳斋(烟雨楼)</h1> <h1>烟雨楼前的荷叶。</h1> <h1>文津阁仿照明代浙江“天一阁”所建,是皇家藏书楼。和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称为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为避光,藏书库设计成一个暗层。暗层全部用楠木造壁,防虫防蛀。</h1> <h3>文津阁前有一个池塘,站在阁前特定位置可见水中有一轮弯月,这是对面假山上一个弯月形露窗在水中的倒影,打造了一个“日月同辉”景观。</h3> <h1>供游人游览的船只。</h1> <h3>山庄内秀丽的湖光山色。</h3> <h3>亭内的横梁上有一幅叫“东歪西倒”的画。</h3> <h3>“东倒西歪”的叫法是源于亭子上面的一幅画,画中的亭子几根立柱一个尖顶,从东看亭子往西歪,从西看亭子往东歪。只有从正中看,这亭子的顶才是正的。这是古人利用凹凸画面让人产生视觉的错觉。</h3> <h3>站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视觉效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