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师181团老山英烈事迹

老山魂

<h3> 61师181团,前身是1934年创建于红军时期的红218团,“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将军曾经是该团的上级领导。该部队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h3><h3><br></h3><h3> 1942年,我军在攻打安徽定县杞岗时,由于此城犹如铁桶,兄弟部队数攻无克,二师四旅十团,即181团一举攻克,战后新四军二师,即21军授予181团“金刚钻“光荣称号。“金刚钻”美名是该团官兵永远的荣耀和骄傲。</h3> <h3>  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该团参加了老山对越防御战斗,坚守在有“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八里河东山阵地。全团官兵发扬“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华”的精神,在低矮潮湿的猫耳洞里与敌人浴血奋战,牢牢守住了阵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战士牛先民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二连被成都军区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181团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h3><h3></h3><h3> </h3> <h3>  老山战斗,该团10位战友为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了人民和平生活和幸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事迹和光辉形象吧!</h3> <h3>  英雄生前曾经用过的遗物体</h3> <h3>  许宝德烈士</h3> <h3>  许宝德烈士(前排左一)生前和战友们合影</h3> <h3> 许宝德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徐宝德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工兵连战士,1965年10月生,1984年1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汉族,山西省永济县人。1986年4月30日,前出设置障碍返回途中,不幸触雷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部队上阵地后,徐宝德不顾身患多种疾病,把最危险的任务争到手,先后十次14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前沿执行任务,排雷320枚,布雷540枚,开辟通路230米,为稳定初期防御做出了重要贡献。4·26战斗后,八里河东山方向最前出,最危险的负17号阵地副防御设施遭敌炮火破坏严重,为了尽快恢复设施,稳定防御,徐宝德又一次受领任务,前出布雷设障。负十七号阵地前出出孤立,三面受敌,山高坡陡,草深林密,路旁草丛中布满了地雷,处于敌直瞄火炮和轻重机枪标定射击范围,前出设障十分危险。4月30日,他和其他三名同志一道,借着浓雾,冒雨潜入阵地前沿,在雷区连续战斗六个多小时,搜排地雷数枚,布雷200多枚,在这种险象环生的死亡地带作业,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始终抢在最前面探险。完成任务后,他又最后一个撤离。后撤途中,大雨滂沱,山道泥泞,十分难行,他负责断后,掩护战友撤离。途中他不慎滑倒,顺手抓身旁的藤条时,触发了一枚伴发雷,身负重伤,昏倒在地。从昏迷中醒来时,他还吃力的问:班长受伤没有?当他听说班长只受了点轻伤,便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愿为祖国贡献一切”的誓言。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集团军追记了一等功。</h3> <h3> 张健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张健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二连战士,1965年2月生,1983年12月入伍,高中文化程度,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反敌偷袭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部队接防后,张建随连队坚守在80年代上甘岭的012号阵地,这个阵地是通往我防御腹地的咽喉要道,也是敌人眼中的一颗钉子,短短十多天时间,他先后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的14次偷袭。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一时许,一个加强排的敌人,分三路向阵地摸来,五号哨位观察员张健发现后,和战友们一起奋起还击,当即毙敌4人,伤敌两人。狡猾的敌人见势不妙,暂时退了下去,并呼唤炮火对我阵地报复,炮火十分凶猛。突然,他听到炮弹的飞行声很近,便大喊一声:“周建新防炮!”,一个猛扑下去,趴在小周身上。“轰隆隆”,一群炮弹在工事边爆炸,弹片击中了张健的右静脉,鲜血直往外涌,他顾不得爆炸,又用力将小周推进洞里,返身进入哨位观察情况。敌人仗着炮火壮胆,又像哨位发起攻击,张健拼尽全力,连续将四枚手榴弹投向敌群,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当他拿起第五枚手榴弹时,感到眼前直冒金星,头越来越沉,再也无力了投出了,倒在地上。战友们赶来给他包扎时,只见他全身是血,怒目圆睁,手里还紧紧的握着两枚手榴弹。班长抱起他,战友们呼唤着他的名字,张健断断续续的说:“你们……要守住……阵地”几个字,心脏就停止了跳动,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马联合烈士在训练中</h3> <h3> 马联合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马联合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二连战士,1968年1月生,1984年1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汉族,甘肃省临夏县人。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反敌偷袭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马联合原是位六零炮手,部队接防前,他向党支部递交了血书,坚决要求到最危险的阵地去。连队见他态度坚决,就把他分配到前出的二号哨位。四月二十五日夜,马联合与战友一起,团结战斗,奋勇拼杀,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牢牢的守住了阵地。四月二十六日晚,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向马联合所在的二连阵地摸来,战斗打响后,敌人首先对我进行疯狂的炮击,哨位人员进洞防炮,马联合忽然想到担任警戒的闵志刚是个新兵,战斗经验不足,放心不下,便转身冲出洞外,将小闵拉进洞里,自己坚守在哨位上监视敌人。正当马联合全神贯注的观察敌人动向时,一发炮弹呼啸飞来,一声巨响,炮弹在他附近爆炸,他全身多处受重伤,一块弹片从他右耳下贯通,他倒在了血泊中。战友们从血泊中抱起他时,他艰难地掀动着嘴唇,微热的说:“班长,你们好好的打吧!我不能参加战斗了。”随后停止了呼吸,为保护战友的生命献出了他18岁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陈文权烈士在训练中</h3> <h3> 陈文权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陈文权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二连战士,1966年3月生日,1984年1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汉族,山西省永济县人。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在反敌偷袭战斗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陈文权是个孤儿。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连队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决定让他留守,但他决心上战场,杀敌立功当英雄,便三番五次找干部求情,毅然奔赴前线。接防后,为了创造条件,实现理想,他咬破手指写血书,把在最危险前出的阵地上坚守防御的任务抢到手。战斗中,他机智勇敢,面对凶恶的敌人,毫不畏惧,和战友们一起,粉碎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和偷袭。四月二十六日夜,天空一片漆黑,陈文权自告奋勇上哨值班,20时10分左右,越军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利用夜暗,兵分五路向阵地摸来,陈文权发现后,孤身抗跌,投弹还击,狡猾的敌人见偷袭阴谋败露,疯狂的发起强攻,他及时将情况报告连指挥所,全连迅速占领射击位置,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敌人两个班的兵力包围了连指挥所,情况十分危急排长率兵赶去支援,二号哨位只剩下陈文权和刘宗智二人。这时,十多名敌人,趁机向哨位扑来,面对五六倍的敌人,陈文权和刘宗智毫不畏惧,沉着冷静,顽强拼杀,连续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正当他全神贯注观察敌人动向时,一发六零炮弹落在洞口爆炸,陈文权全身多处炸伤,壮烈牺牲。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这张照片是罗军烈士在阵地过生日时,副营长顾胜高向他祝贺生日。三天后,他就壮烈牺牲。他牺牲五个小时左右,女儿出生了。</h3> <h3>  罗军的女儿新婚时,他的首长、他的战友千里迢迢从各地赶去参加她的婚礼,代表爸爸给她送上祝福。</h3> <h3> 罗军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罗军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一营炮兵连副班长,1963年3月生,1981年11月入伍,高中文化程度,汉族,共产党员,四川省苍溪县人。1986年5月8日,在前沿阵地执行任务中,被炮弹炸伤,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罗军是家中的独生子,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他放弃复原指标和家长已经联系好的工作,毅然奔向血与火的战场。上阵地时,他多方努力,反复求情,把配属一连,坚守负二十一号阵地五号哨位的艰巨任务抢到手。战场上,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罗军坚守的五号哨位,艰苦前出,距敌较近,险象环生。特别是火线做饭在洞外暴露时间长,危险性,他主动承担此任务。上阵地不到一个月,他14次冒着生命危险背粮,经常夜间替战友放哨。5月8日,师侦查连的两名同志到罗军所在的阵地开设观察所,为了迎接刚上阵地的战友,他打算拿出自己最好的手艺,为战友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上午10时40分,罗军正在洞口为战友做饭,突然,越军从907阵地方向打来的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头部、左膊多处负伤,壮烈牺牲。战友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这样写到:“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活着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我是党员,生要为党生,死要为党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愿把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诺言。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田佰成烈士</h3> <h3> 田佰成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田佰成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一营炮兵连战士,1965年5月生,1984年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汉族,陕西省白水县人。1987年2月17日,在前沿阵地二十六号哨位执勤时,遭敌炮击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田佰成是连队炊事班战士,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田佰成积极请战,奔赴前线。为了多练几手杀敌本领,在集结地域,他除搞好连队伙食改善外,抓紧时间训练,刻苦钻研炮兵射击技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炮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临战训练考核中,他取得了优异成绩。接防时,经他反复请求,从炊事班调到了战斗班。尔后被配属二连,到了最前沿危险的阵地。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敢拼,既当炮兵,又当步兵,和战友们一起多次打退了越军的进攻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他坚守的二十六号哨位,距敌较近,在洞外做饭,比较危险,田佰成主动把这份差事抢到手,被大家称为闲不住的保姆。1987年2月17日下午,田佰成见新鲜蔬菜刚送到,就打算给许久没有好好吃顿返的战友们改善一下伙食。16时20分许,田佰成正在为战友做饭,越军突然实施炮击,一发炮弹落在附近爆炸,他不幸被弹片击中,全身多处负伤,壮烈牺牲。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郭德怀烈士战前留影</h3> <h3> 郭德怀烈士 二等功</h3><h3><br></h3><h3>郭德怀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二营通信排战士,1966年10月生日,1985年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甘肃省武威市人。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在阵地执勤中,不幸触发手榴弹,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郭德怀在师汽教连学驾驶员,听说部队参战的消息后,他硬是要求下到181团。为了能到一线连队,他放弃开车机会,在战斗分队当了兵。上阵地后,他一直在前沿阵地担负总机值班和通信线路维护任务。010号阵地比较靠前,地势低洼,周围草深林密,敌人特工出没无常,而且是敌人炮击的重要目标,也是907高地高射机枪的标定目标,郭德怀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多次带领护线小组抢修线路,为战斗通信保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下午,郭德怀正在总机值班,突然听到动外有异常的响动声,这引起了他的警觉,为提防敌特工破坏通讯设施,他便去查看,在石洞周围仔细搜索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情况,这时他还是不放心,便顺着电话线继续向前搜索,因道路泥泞,不慎滑倒,触发了一枚防敌偷袭的伴线手榴弹,头部腹部多处受伤,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党员。</h3> <h3>  王艳民烈士在阵地构筑猫耳洞</h3> <h3>  王艳民烈士在阵地</h3> <h3> 王艳民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王艳民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四连战士,1964年7月生,1983年1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陕西合阳县人。1986年8月17日,在抢修工事时处理负伤,8月20日在师医院抢救无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王艳民放弃复原回家开车赚钱的机会,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毅然奔赴前线。上阵地后,他坚守在最前出的11号哨位。这个哨位孤立前出,三面受敌,经常遭越军炮击,环境十分险恶。王艳民不畏艰险,不惧牺牲,27次冒着生命危险,背粮背水,参加战斗十余次,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八月中旬,连续几天的漂泊大雨后和越军的不断炮击,使王艳民所在阵地的工事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尽快修复,全班加紧进行抢修。由于哨位独立暴露,十分危险,王艳民主动提出,自己一人在上面修,其他人在下面备料。说完,他就爬上了两米高的工事顶部,他一会儿刨土,一会儿搬运纤维带,累的满头大汗。12时15分左右,王艳民在搬一个沙袋时,因用力过猛,一脚闪空,从工事顶上滑落到靠近敌方的壕沟里,只听轰的一声,他触响了一颗地雷,全身多处负伤,血流如注。战友们将他及时送往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王艳民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誓言。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张生荣烈士</h3> <h3>  张生荣全班战场合影</h3> <h3>  照片最中心位置的人是张生荣烈士</h3> <h3> 张生荣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张生荣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二营机枪连战士,1966年8月生,1985年1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山西省永济县人。1986年11月10日在哨位值班时,被越军导弹击中,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张生荣是个机枪手,上阵地后,一直配属步兵在老鹰嘴阵地12号哨位坚守防御。该阵地孤立无援,经常遭敌导弹、直瞄炮和高射机枪的攻击,是全连阵地最危险的哨位。在这极其艰险恶的条件下,他无所畏惧,顽强战斗,多次用猛烈的火力掩护战友粉碎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和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张生荣还担负着连指挥所观察和火器值班任务,短短四个月时间,40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出侦察,发现敌炮兵火力点两个,重机枪火力点两个,各种工事三个,为使上级实施正确的组织指挥,正确的使用炮火,稳定防御做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11月10日下午,越军又向我前沿阵地实施猛烈的炮击,炮弹不断地在阵地周围爆炸,还有导弹的爆炸声,为了搞清敌人的企图,张生荣冒着猛烈的炮火,密切的注视着敌人,就在他聚精会神观察时,越军打来几发导弹直接命中观察位置,张生荣不幸被弹片击中,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党员。</h3> <h3>  罗盛国(后中)与战友合影</h3> <h3>  罗盛国烈士生前留影</h3> <h3> 罗盛国烈士 一等功</h3><h3><br></h3><h3> 罗盛国生前系步兵第61师181团三营炮兵连副班长,1966年6月10日生,1984年12月入伍,初中文化程度,四川省资中县人。1986年8月15日,在抢修通信线路时,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br></h3><h3> 防御作战中,罗盛国既当炮手,又兼任护线员。短短四个月,他先后火线抢修线路70多次,出色的完成了护县任务。1986年8月15日,天刚麻麻亮,罗盛国就起床为大家做好了饭,早饭后,他加修了一个上午的炮阵地。下午17时许,他从山上砍树枝刚回来,王学军跑过来告诉他,通往观察所的电话线炸断了,为了让通讯线路尽快接通,不影响步炮协同,他二话没说,提上冲锋枪,叫上战士吴志兵上山查线去了。19时15分左右,他们找到被炮弹炸断的线头,准备接线时,罗盛国突然听到冲沟的草丛中有响动声,他迅速隐蔽观察,发现越军特工正在破坏我防御设施,便端起冲锋枪打了两个点射,情况很快消失。罗盛国接好线准备返回时,突然从草丛中飞来一枚冒烟的手榴弹,在这紧急关头,罗盛国大喊一声:卧倒!随即扑在战友吴志兵的身上,手榴弹爆炸了,他头部、腹部多处负重伤,弹片穿过了他的肺部,但当他看到战友腿上流血时,顾不上包扎自己的伤口,急忙要给战友包扎、抢救,刚爬起身子,一股鲜血从嘴里喷了出来,身子摇晃了两下,倒在了战友身旁。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党员。</h3> <h3>  感谢李维玖战友帮助找寻烈士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