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5,寻访沙河渐凹古村落和寺庄漆泉寺古遗址

红色之路,邢台市

<p class="ql-block">沙河白塔镇往西石盆方向,此线路景点较多,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2018.06.05,探寻的路上,渡□景色开始宜人,河流、太行渡槽丶风格民居,还有度假村正在建没中,大工程。邢台市第二届旅发会,今年八月厎将在这里设立主会场。</p> <h3>山路弯弯</h3> <p class="ql-block">大太行渡槽,于1973年动工建设,1976年完工,一个庞大的引水工程,是毛译东时代的伟大创举,发杨艰苦奋斗,人定胜天、战天斗地的革命无畏精神,领导干部群众一条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团结奋斗创造奇迹。该工程质量至今40多年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还在造福百姓。</p> <h3>十七个桥孔,用巨石一块一块砌成,至今坚固无质量问题,还在造福人民</h3> <p class="ql-block"> 它坐落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邢台市境内的太行渡槽,以水泥砌石主拱净跨90米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太行渡槽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渡口村东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沙河上游修建东石岭水库(即今天的秦王湖),该渡槽为东石岭水库干渠上的控制性工程,于1973年动工建设,1976年竣工。</p><p class="ql-block">太行渡槽跨度101米,全长220米,高53米,是一座浆砌单拱渡槽,主拱为空腹式变截面悬链线无铰拱,小拱17孔,单孔单跨6米,渠道墙高2.3米,厚1米,过水深2米,过水宽2.4米,主拱上约有8900块弧形石,每块约重1.2吨。该渡槽原为中国第一单孔宽度浆砌石拱桥,现为华北第一。</p><p class="ql-block">太行渡槽犹如一道彩虹飞架于两山之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以令人惊叹的气势,展现了沙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p> <h3>大渡槽介绍</h3> <p>在大渡槽下正修建南北走向渡河工程,紧邻正建设的国家战备大公路_太行高速。</p> <h3>四十多年前建设的通往山顶渡槽用的阶梯</h3>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建设的房子,在装修,像是大渡槽管理处,闲置了几十年,现修缮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跨越两个山顶上的引水大渡槽(水道’),从天横过。</p> <h3>引水</h3> <h3>石头砖砌成的房顶</h3> <h3>从西山顶流向东山顶</h3> <p class="ql-block">大渡槽上东西对立的结构相同的建筑物,可在内休息值班工作。</p> <h3>在渡槽上往下俯视</h3> <h3>当年的奋战场面</h3> <p class="ql-block">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度不过去的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站:</p><p class="ql-block"> 过寺庄村后,沿着窄窄的山路一路前行,拐过几个弯后,远远地就看到了矗立在高山之巅的渐凹村。看到第一眼时,我是吃了一惊的,你看那鳞次栉比的一层层的房屋,怪不得人称渐凹村是小布达拉宫,果然名不虚传。</p> <p>村子建在山坡上,层级所建</p><p> </p> <p class="ql-block"> 渐凹村坐落在半山腰的一处向阳山坡上,群山环抱,地势高峻,白云出岫,风光独特,村庄的形状酷似一只展翅南飞的大雁。因房屋均由低向高依山势层层叠起,远眺村貌,颇为壮观。如果再遇上雨天,云雾迷蒙,就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渐凹村位于山区,是一个立村有800多年的村庄,村内传统建筑有戏楼,老母庙,奶奶庙,龙王庙,土地庙,杨仙,槐仙等十多座。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村内民风淳朴,自然风景原始,现保留有许多古建筑群,是寻祖探源的好地方。</p> <h3>渐凹村古民居村落</h3> <p class="ql-block">古井内还有泉水,今天还在饮用。</p> <h3>平时用东西盖住</h3> <h3>古水井</h3> <p class="ql-block"> 走进村中便惊奇的发现,该村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森森。走在村中的石板小路上,新鲜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p> <p>漆泉寺位于沙河市刘石岗乡寺庄东北二里许,漆泉寺周围群山环抱,其后为漆泉岭,这里春季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因为很少有人来这里,使古环境依然存在,千百年来没有被破坏,从树种上看,有松树、柏树、榆树、石榴树等等十多种树木。</p><p><br></p><p>在沉寂多年的漆泉寺旧址前,共有三个台地,每一级台地上都有一些建筑基础,在第一级台地上可以看有二十多间房屋的断垣残壁。走进这个区域,在院内有许多建筑构件和石料,如台基石、柱础石、绳纹大砖、瓦等等,还有碑首和经幢,当地老乡介绍说这里分东跨院和西跨院,还有一中跨院,中间是一座大殿,现在在大殿的中间还有当地百姓供奉的佛像。</p><p>在佛像前完好地保存着一块明代的石碑,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年,石碑上说:在距县西八十里许,有漆泉寺,创建时间不可详考,是古刹也,旧记重修于唐代,尉迟敬德所监工建造的,后来已经荒废,到了明代,隆庆五年,寺僧净渊发愿大修。建成大雄宝殿五间,天王殿三间。</p><p><br></p><p>从第一级台地向上行可以看有一个宽大的广场,在地面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只是在断崖处可以看到有二米厚的砖瓦层,西侧有一石碑座和碑首,从雕刻手法上看应为唐代的遗物,同时在西侧还有一些石幢的基础,寻访中还发现了一些坏成尺余见方的石碑料,石上有行书,字迹清楚,字体刚劲有力,行书流畅,堪成书法上品,有唐人风格。这与发现的唐代石碑座和碑首石质是一样的,应是唐碑的残块。</p><p><br></p><p>寺院内保存下来的东西大多为明代的遗物,有大明万历年间的,有大明正德年间的。一些石构件雕刻十分精美,刻工讲究,构图合理,可以说是石雕作品中的上品。</p><p>在漆泉寺周围有许多泉水,其中漆泉仍是当年的模样,为什么叫漆泉?有百姓说是因泉井里有七个泉眼而名的,也有说泉水黑亮如漆而名。</p> <p class="ql-block">还保留竖立着几块大石碑,据说寺庙建于唐朝,从碑记文字清楚记载明万历初年重修,清代康煕修缮,院内还有一些散落损坏的文物,文革中遭到彻底破坏。寺下边有一口古泉井,流向下面的一个储泉池,清澈见底。</p> <h3>碑文清晰</h3> <h3>碾子</h3> <h3>不知是什么</h3> <h3>古台阶</h3> <p class="ql-block">雕刻艺术高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h3>大坪村民居,路上拍照,有特点风格。</h3><h3> </h3> <h3>大坪村</h3><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大坪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依湖而居。大坪村落依山顶而建,地势广阔,阳光充沛,树木繁盛,气候清新。村子西高东低,南侧是凤凰山,北侧是河道,紧邻西石岭水库。石屋保存完整,街道整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微码 cjh18903193004</p><p class="ql-block">作者 蔡建华</p><p class="ql-block">河北邢台市襄都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