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全面解析紫砂基础知识</h3><h3>解密中国传统紫砂文化</h3> <h3>天青,即为淡蓝轻云的天色,其名引人遐思。很多高端壶友玩到一定程度会追求极致,选择较高品质的泥料,比如天青泥,大红袍等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天青泥,这个被众多人追捧,神秘稀有的旷世好泥料。</h3><h3><br /></h3><h3>引用《宜兴文史资料》以及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对天青泥的的叙述。</h3> <h3>据《宜兴文史资料》148页对杨彭年的介绍,杨彭年"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这里已经不难看出天青泥的多变了。</h3><h3><br /></h3><h3>《阳羡茗壶系》里面对于天青泥的文字记载是:"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口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h3><h3><br /></h3><h3>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天青泥产自蠡墅这个地方,做成陶器呈现暗褐的猪肝色,因为矿石中含有其他夹脉,比如梨皮泥,红泥,浅黄泥等,所以制出的陶器制品会出现透亮的淡褐色,浅黄色抑或豆绿色等诸多颜色变化,也就是说为什么天青泥的紫砂壶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变化,是因为天青泥原矿石中夹层泥料品种多,支脉广,所以天青泥制出的紫砂壶颜色不一,色彩丰富,并不仅仅仅仅限于大众所认知的青黑色,正应上面古籍记载,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h3> <h3>(陶瓷博物馆陈列的稀世天青泥紫砂壶)</h3><h3><br /></h3> <h3>天青泥的原矿存世量及其稀少而珍贵,而目前市面上却是随处可见的"原矿天青泥",有些商家把蓝色的壶就说是天青泥制作而成了,而真相是,天青泥中,暗肝色应该占十之八九,温度烧高的话。颜色呈现青黑色,其他五种夹层泥虽然也是天青泥,但是量非常少,所以可以明确一点,天青泥烧出来绝对不是蓝色, 正如一些绿色的壶,有些商家就说是原矿绿泥一样,引人发笑。下面看看天青泥的原矿石。</h3> <h3>现在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壶友,茶友喝一杯好茶真的很讲究,无论是从茶品,水,器皿上,为得到一口干净的茶汤,可谓是追求极致,差一点都是不完美。</h3><h3><br /></h3><h3>一直在追寻真正的天青泥,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在接触过很多唤之天青泥的茶壶中,往往在一些专门研究泥料的老师手中,发现真正的天青泥都有一个共性,砂性重,砂透感强烈,冻梨色,烧造温略低时则非常明显,在高温的时候,发青黑,类似于青段的色泽,今有缘得天青泥的一把石瓢,与诸位共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