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不灭的记忆,鞍山四中68届一年一班相册(一)

时光的记忆

<p class="ql-block">▼鞍山四中68届一年一班的旗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15日这一天,将给鞍山市第四中学老三届同学的记忆里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天,1968年毕业离校的老三届同学响应一年四班谷安秋的倡议,在赵福山、申成春、王绍良三位学长的组织下,相约、想聚在千山三冶宾馆,共叙50年的同学情,共忆半个世纪的同学谊。</p> <h3>鞍山市第四中学68届一年一班部分同学不同时期的照片合成。</h3><h3> 这次68年老三届聚会的照片编辑,都是申成春学长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在付出,才能有这么完美的舞台背景和照片的合成,多谢了。</h3> <h3>  五十年的人生匆匆而过,但是我们的同学友谊还在继续。</h3><h3> 我们班一共有25名同学参加了这次联谊会。</h3><h3> 为自己是鞍山四中68年老三届的一员,感到骄傲,能与大家成为同学引以为荣。</h3><h3>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是一种无价的财富。</h3> <h3>▼ 2018年5.15日,鞍山四中老三届同学离校50年相聚于千山三冶宾馆,一年一班的旗帜被张铁刚、刘玉明、高永武三位同学高高的举起来了。<br></h3> <h3>  因为有缘我们是同学,因为友谊 同学情更深。</h3><h3> 浓浓同学情,美好的回忆,同学情一世情,难忘的青春岁月。</h3><h3> 再相聚, 将青春的故事慢慢展开。</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跨越五十年的友情,耐人寻味,依然如故</h3><h3> 五十年前的相遇,五十年的各奔东西,五十年后的今日相聚。</h3><h3> 这组照片里的三名同学是真正的五十年后来相见。</h3><h3> 同学分手多年未见的大有人在,能在古稀之年与老同学聚首在一起,是各个班联络员的功劳,是他们费心费力的奔波,才有今日的同学盛会。</h3> <h3>  同学们在离校50年后相聚在一起,首先得感谢这次聚会的发起人谷安秋同学,是他的倡议圆了大家在古稀之年,与同学多年未见久别重逢的梦想。</h3> <h3>  ▼ 这组视频照片是鞍山市第四中学,1968年老三届同学离校50年,于2018年5月15日相聚在千山三冶宾馆,参与的同学一共是275人。</h3><h3> 。。 这次聚会可以在鞍山四中的史册上留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载,(四中已经从原址迁出,并且与九中合并了)。</h3><h3> 老三届同学们五十年一聚的联谊会开的如此圆满、成功,是一些同学默默付出了近半年的时间与精力。</h3><h3> 是赵福山、申成春、王绍良三位学长的敢于担当,成就了这次同学的相聚,圆了同学相见的梦。</h3><h3><br></h3><h3> </h3> <h3>  喻忠良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朗诵梦回校园,让我们回想到了50多年前懵懂少年的一些趣事,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马秀兰老师,还有那么多对我们认真负责的科任老师不能一一表述。<br></h3><h3>从学校的教室到宽阔的操场,还有下课后三五成群的同学最爱去的后山,让人有一种从回校园,重温同学情的冲动,但是是不可能的。事实就是梦回校园!</h3><h3><br></h3> 毛连胜的一曲经典二胡花儿红变奏曲,心里非常震撼,想起了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回想起了那个时代我们走过的求学路,是那段经历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 <div>  我们五十年一聚联谊会上,在吴玉华、谷素芬、谷茂辉同学的指导下,全部由我们四中,68年老三届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精彩绝伦,引人入胜的文艺节目。</div><div> 为参加文艺节目的艺术指导和参加演出的同学点赞!</div><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张树威的一曲运动员进行曲让人听的热血沸腾、浮想联编,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课间操,想起了运动会,有一种让人积极向上永远充满活力的感应。</font></h3><h3> 联谊会上张树威的手风琴分别为多个节目伴奏,二年组的舞蹈别看是年近70的人,但是跳的与年轻人一般无二,展现出老三届的风采。</h3><h3> 吴玉华在高烧的情况下带病上台,为同学们表演京剧,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台上精彩的表演,台下是掌声不断,有付出就有收获。</h3><h3> 感恩有你们。</h3> <h3>  我们欢聚一堂,我们举杯同庆。趣谈往事论当今。</h3><h3> 联谊会之后的酒会,为了安全也为了大家的身体负责,组委会要求每位同学一律不许饮白酒,大家是啤酒和饮料在助兴。<br></h3><h3> 感谢后勤组的同学,是她们一直在默默的奉献,是她们的付出给与同学们下次再相聚的念想。</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原来是千山祖越寺一个下院,在1952被改建成鞍山市第四中学。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片废墟之上,仍遗留着数个残垣断壁的房屋, 我们的中学时光在这里度过,当年窗外生长茂盛的的大杨树只剩下寥寥几颗。 </font></h3><h3> 每逢下课同学尽情嬉闹的操场变成了菜地。再也没有课间操的广播声和学生们的身影。篮球场与足球场已不复存在了。 <br></h3><h3> 我们就读过的中学,在2002年迁出,2009年7月被鞍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 灵山寺始建于清康熙中叶(1666年),为千山祖越寺下院,距今300多年的历史 ,曾有过3次扩建,据说当年灵山寺的香火鼎盛,灵迹不断,逢庙会时人山人海,有一种灵气与神秘的精奇色彩。</h3><h3><br></h3><h3> 1952年这里被改建为鞍山第四中学,布局被打乱,在20世纪6、7时年代,灵山寺前三层殿被破坏。</h3><h3> 在经过50年的岁月沧桑,半个世纪的物换星移,2002年四中迁出。 </h3><h3> 2009年7月这里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开始修复。</h3><h3> 。这组图片就是历史上灵山寺的原址,曾经的鞍山市第四中学,现在修葺一新的灵山寺。<br></h3><h3> </h3> <h3>  沧海茫茫,芸芸众生,有缘相识,有幸相知。</h3><h3> 天真烂漫的年代,充满真挚的友谊。</h3> <p class="ql-block">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我们的友情。</p><p class="ql-block"> 为同学之情,天长地久,我们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照片上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如今已打上岁月的烙印。我们都不年轻了,但是同学情一生的情,无论相隔多远,多久没联系,我们依然能够一见如故。</p><p class="ql-block"> 感谢喻忠良同学把每个人的名字添加在照片上,留在美好的回忆。</p> <h3>  缘从昔日定,情至今日浓。</h3><h3> 照片记录着人生成长的步伐。</h3> <h3>一日不再晨,盛年不再来,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h3> <h3>  充满回忆的老照片</h3> <h3>  重新翻开老照片,回忆一些人和事,从黑白照片过渡到彩色照片,记忆会衰退,唯有照片能记录光阴岁月。</h3> <h3>▼ 这张照片不是我们毕业之后的第一张聚会合照,但是基本是人数最全的一张集体照。</h3><h3><br></h3><h3>有些同学是天涯海角,还有一些在家里默默的付出,也有一些人为了生活原因的转换在付出。(参与聚会的师生一共43人)</h3><h3><br></h3><h3>还有一些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说这张照片在我们班里来说,是前无先例,后无替代。</h3> <h3> 相逢是首歌,这首歌牵动了多少人的心?</h3><h3> 同学之情如一幅精美的画册,慢慢展现在眼前,每一张照片都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值得一生的珍惜与回味。</h3> <h3>  青山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h3> <h3>  吃水不忘打井人。</h3><h3>这次的同学聚会,首先感谢张树威等人不辞辛苦的联系,还有王忠恩提供的交通车,而且还准备了一些食品与饮料。</h3><h3> 在那个年代通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张树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骑自行车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联系每个同学。<br></h3><h3><br></h3><h3>所以说我们班能有这次聚会值得我们回忆,是值得骄傲的一次聚会,是张树威与王忠恩等同学无私奉献的结果。</h3><h3><br></h3> <h3>  忆往昔,我们无怨无悔。</h3> <h3>  尽情的享受重逢的喜悦,</h3><h3> 不忘同窗情 愿友谊长存。</h3> <h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h3><h3> (老师与陈家台的同学合影)</h3> <h3>  ▼同窗不是同母生,无猜无忌同学情。</h3><h3> 老师与同学的这组照片,上边是魏家屯部分同学,下边的是樱桃园同学。</h3> <h3>彼此拥有过一段共同的回忆,那是我们一生中的烙印。</h3> <h3>  无论人生的沉浮与贫富怎样变化,我们同学的情谊就像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h3><h3>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h3> <h3>  共祝愿,手和手相握,割不断的情,分不开的缘。</h3> <h3>  秋意盎然相逢日,乡情同窗情正浓。</h3> <h3>  ▼忆同窗岁月,遥想当年同窗情,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h3><h3> (苗婧同学从哈尔滨回鞍山,与部分同学的照片)</h3> <h3>  同学情是一份真挚的情,同学情是一份难忘的情。</h3> <h3>  友情总是愈来愈浓,表达不尽心中的眷恋。</h3> <h3>  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h3> <h3>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h3> <h3>  活出自己美好的人生</h3> <h3>  下边这组照片里的人,囊括了我们一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和二年一班的一位学姐。</h3><h3> ▼前排左起: 一班刘云芝、李文书,二班刘桂英,一班程文芳,三班王志文。<br></h3><h3>后排左起:二年一班刘春芳,一年四班腾玉梅,一年二班孙春林、王忠燕。</h3> <h3>  ▼下边这张照片是一年组四个班部分同学在谷安秋的倡议下,齐聚千山玫瑰山庄。</h3> <h3>  2017年4月25日,去千山玫瑰山庄同学聚会的路上。</h3> <h3>  人生沉浮几十载, </h3><h3> 同学友情最纯真。</h3> <h3>  丹东河口赏桃花,这次参加的分别有一年一班,一年二班和一年四班的同学。</h3> <h3>▼ 下边两组照片是2017年11月3日同学相聚 于千山丁香峪</h3> <h3>  同学情就像一首歌,耐人寻味耐人回想。</h3> <h3>▼ 下边四组照片是在2017年12月4日于天外天美食城拍的照片。</h3><h3> 这些人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h3> <h3>这次聚会的理由是,鞍山市第四中学1968年毕业的老三届同学,离校五十年聚会的第一次筹备会。</h3><h3><br></h3><h3> 我们班参加5.15筹备会第一次聚会的有,关鹏、李忠吉、王忠恩、喻忠良、程文芳、张玉芹、高凤荣、马素芳、李文书。</h3> <h3>  就是这次的筹备会才有了后来的5.15聚会,作为参与当中的一员,能为同学奉献自己的余热,在看到后来聚会的成功,由衷的感到高兴。</h3> <h3>  ▼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h3><h3> 无法改变我们的同学情。</h3> <h3>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友情就是亲。</h3> <h3>  ▼弹指挥间五十载,同窗欢聚忆当年。</h3><h3> 今天大家欢聚在一起,即是想相互增进同学感情,也是为了商讨五月十五日老三届离校五十年联谊会的一些细节。 </h3><h3> 为了不留遗憾,在李忠吉与关鹏等多名同学努力下,一些平时不常联系的同学也参与了这次聚会。</h3> <h3>  五十年的生活沉淀,五十年的风采依旧。</h3> <h3>  五十年师生情,五十年同学谊。</h3><h3> 鞍山市第四中学1968年毕业的老三届同学离校50年联谊会,定于2018年5月15日举行。<br></h3><h3>多年未见的李盛芝同学从外地回到鞍山,与我们的班主任马老师和部分同学在2018年5月14日相聚在一起。</h3><h3> </h3> <h3>  我们激情相拥,我们话语绵绵。</h3><h3> 无拘无束,欢乐无比。</h3> <h3>  我们一起去郊游,忘情于青山绿水。</h3><h3> 下边三组照片是同学一起畅游绿江村</h3><h3><br></h3><h3> </h3> <h3>  人海茫茫,相遇于校园,从此我们是同学,相遇而相知,这是我们的缘分。</h3> <h3>  同学是一辈子的缘,同学是一生的情。</h3><h3> 因为有缘,我们是同学!</h3> <h3>  ▼师生有幸结缘与1965年,距今已过半个多世纪,五十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再聚首,让人兴奋和自豪。</h3><h3> 自从1968年秋离校之后五十年的时间里,同学多次聚会,唯有1991年8月那次人数最多,其次就是这回。</h3><h3> 因为一些原因,参与的同学不是最多、最全,一些同学不能时时相见,却能一见如故。</h3> <h3>  今天我们的聚会虽然没有91年那次人多,但是张凤春从广州返回,苗婧也是为了这次聚会,毅然决然的放下了繁重的家务事从哈尔滨来到鞍山,还有周月秋、郑秀芳一些多年未见的同学参与我们班这次南北汇合的聚会。 </h3><h3> 在有些同学身体不佳和有人已仙逝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师生三十三人相聚在一起,聊不完的师生情,叙不尽的同学谊。</h3><h3> </h3> <h3>  感谢前来参加我们聚会的原班主任马秀兰老师,师恩如山,师恩永难忘。</h3> <h3>  恩师之念,同学之情,如绿水长流,情深意浓。</h3> <h3>  青春虽然逝去,但风采依旧。</h3> <h3>  这把年纪有如此之多的同学相聚在一起,是王忠恩同学不辞辛苦的付出,在刘云芝、高凤荣等多人的努力下才有这次完美的相聚。</h3><h3> </h3> <h3>  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欢乐和喜悦。</h3> <h3>  在我们相聚的日子里,有着最纯洁的情谊 </h3><h3>这份缘值得我们珍惜。</h3> <h3>  师生一别五十载,今日相聚分外亲。</h3><h3> 挚友情深叙旧如歌,李忠吉同学为老师献唱跳舞表演,以表情谊。</h3> <h3>  回忆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再聚首风采依旧。</h3> <h3>  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h3><h3> 我们永远是朋友。</h3> <h3>  同学情天注定,百年修今世缘。</h3> <h3>  同学的友情最纯洁、最高尚、最纯朴、最平凡的感情。</h3> <h3>  一番相见一番老,人生几时为弟兄。</h3><h3> 举杯同饮情最真,同学友情别样深。</h3> <h3>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举杯共饮情更浓。</h3><h3> 同学友情就像一杯酒,醇香回味耐人回想。</h3> <h3>  往事如烟,唯情谊难忘</h3><h3> 让我们珍惜这次难得、难忘的同学聚会。</h3> <h3>  这是一份久别重逢的喜悦,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聚会。</h3><h3> 举杯同庆,放歌抒怀,同学友情,地久天长。</h3> <h3>  今天我们久别重逢,同学相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家常。</h3> <h3>  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h3> <h3>  人生有聚就有散,聚在一起是缘分。</h3><h3> 今天短暂的相聚,将留作永久的回忆。</h3> <h3>  为了配合我们班级的这次聚会,张树威主动带来了手风琴,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忘情的唱歌跳舞,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学聚会。</h3> <h3>  回忆泛起情感的泪花,容貌在变,友谊不变,永远充满活力,让友谊长存。</h3> <h3>  昔日同窗共读是缘分,今日相聚是友情。</h3><h3> 同学情一世情,留作永久的纪念。</h3> <h3>  五十年后喜重逢,相约重温当年梦,心相知,无言亦默契。</h3><h3> </h3> <h3>  一个转身,半个世纪,再相见,不能回到从前。</h3> <h3>  琴声悠扬,心花怒放,同学的友谊似琴声 永远悠长馨香,。</h3><h3> 今天同学相聚在一起,心情无比激动,在张树威琴声的带动下,大家唱了好多首新、老歌曲。</h3><h3> 编辑过程中存放视频有所限制,这首歌不是同学们唱的最好听的,但是可以让参与的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个年纪还能有如此的霸气,值得自豪,值得骄傲 !</h3> <h3>  当年同窗情,将永远铭记在心中。</h3><h3> 同窗情怀常相伴,别梦依稀青春不老,难忘今宵。</h3> <h3>  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 ,是一份躲不开的缘,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h3><h3> 这些音符与歌词汇集在一起,结成了主旋律,我不想说再见 !</h3> <h3>  我们永远是同学,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心里还有多少话没有说完,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h3> <h3>  无论是风采依旧,还是容颜见老,只要彼此不曾忘却,只要彼此不变得淡漠,只要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相聚吧!老师、同学们!!!<br></h3> <h3>  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h3><h3> 旅行是一种心愿,出行不是看风景,而是享受过程。</h3><h3> 近几年同学们三五成群的没少结伴外出旅游,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知道了一样的风土人情,感悟了不同的人生。</h3><h3> 因为照片受存放数量的限制,同学大把一起外出游玩的照片,不能出现在相册里。</h3> <h3>  人生有聚也有散,聚在一起是缘分。</h3><h3> 这次的长白山之旅,一班10人,二班4人,三班一人,四班1人,一共16人共游长白山。</h3><h3> 长白山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是阴晴不定,我们一行人,未能撩起它神秘的面纱。</h3><h3> 但是我们欣赏了一路的风景,愉悦了同学之间沟通的感情。</h3><h3> 人生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人生也是如此,看开一点,何乐而不为。</h3> <h3>  ▼2018年11月6日,老师与部分同学相聚在韩家峪。</h3><h3> 找一个理由我们相聚,只想怀念过去的岁月。</h3> <h3>  老师和女同学的和照</h3><h3> 留住这幸福的时光,把今天的相聚,变成明天的回忆,师生的情谊永驻心间。</h3> <h3> 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h3><h3> 相逢是缘,遇见了即珍惜。</h3><h3><br></h3> <h3>  逝去的时光不能倒流,同学的情谊与欢乐可以永留。</h3> <h3>  回不去的青春年华,忘不了的同学友情。</h3><h3> 相聚是短暂,友谊是永恒的。请记住我们今天相聚的时光。</h3> <h3> 岁月如流水,友情永长存,同学相聚情谊浓,值得回味、值得回顾、值得珍惜,同学情谊天长地久。</h3><h3> 老三届同学年纪最小的也是66</h3><h3>岁了,不知道老三届同学聚会还能走多远。</h3><h3> </h3><h3> </h3> <h3>  望风捕影的谣言害人不浅,一些同学听信了不实之言之后就信以为真,把仍然建在的同学划入到失联的圈子里,这次的同学相聚参加的人数比较可观,值得欣慰的是古茂义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也是给人一个借鉴,谣言必须止于智者。</h3> <p class="ql-block">  当年学校一别从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的是:王素坤、谷芝兰、杨德奎,许平超,张雪芹(女同学毕业合照中留有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年早逝,驾鹤西游的有,梁晓志、杨明山、张甲云、张竹梅、闫国志、孙凤荣、胡连荣、高庆涛、金连喜、高德有、谷安晶。</p><p class="ql-block"> 邹桂芳同学多年来一直在为生存奔波劳碌的付出,但是世事无常,于2018年8月10日突发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去世了,人生无常,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毕业之后就没有见过面的王素坤同学,于2018年12月17日因病离世。</p><p class="ql-block"> 愿逝者安息,来生有缘再续同学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