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回眸(6):那一年,他们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见到了毛 主 席(原创)

翁洲逸夫

<h3>  1966年10月18日,一千多名来自舟山中等学校的革命师生代表,站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时隔50多年,曾经青春激扬的年轻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点点。然而,当年的天安门广场的红色海洋,激情飞扬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回忆起这段特殊的经历,他们心中依然是心潮澎湃。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当年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其中三位代表——钟秀仁、杨先烘、戴对同,请他们讲述了当年赴京参加检阅的情况。</h3><div><br></div> <h3> 严格挑选,精心组织</h3><div>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共8次接见红卫兵、大学和中学学生、教师代表共1100多万。10月18日,来自舟山海岛各中等学校的一千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毛主席的第四次检阅,这是舟山中等学校学生有组织赴北京接受检阅的唯一一批队伍。</div><div> 钟秀仁回忆,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舟山在挑选师生代表、组织赴京参观活动中,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钟秀仁当年是金塘中学初三学生,1966年9月刚开学,金塘区委就派出干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指导金塘中学推选赴京参观的学生和老师代表。金塘区里派出的是一名区党委组织委员,名叫姚祥裕,下面的大丰、沥港、柳行、山潭四个公社各派出一名党委委员参加,他还记得大丰公社干部是包永兴,沥港公社干部是杨菊仙。《通知》对中等学校来京参观人数有具体规定,“中等学校由于人数很多,所以只能按每十名学生选出革命学生代表一人,教职工按每一百名学生选出革命教职工代表一人参加。”金塘中学有360个学生,选出了36个学生代表。舟山中学等专区直属中等学校和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县选出的学生代表组成舟山一个支队,各县设一个大队。舟山支队队长是舟山中学高三学生代表曹战华,定海大队队长是当时的东海中学一个学生。</div><div> 为了加强赴京学生旅途的安全和生活管理,舟山地委派出领导专门负责管理此次赴京活动,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王道善带队,还有定海县副县长王春才等领导,同时还配备了随队医护人员。</div><div> 推选赴京学生代表,都经过学生选举和一定的政治审查,代表一般是班级里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16岁的钟秀仁当时已经加入了共青团,15岁的杨先烘是舟山中学三好学生。</div><div> 接见前夕,参观训练</div><div> 1966年10月12日,舟山师生代表离开舟山,13日在宁波坐火车,开始了赴北京串联活动。10月13日的《舟山报》第四版刊登了《满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敬仰 带着向首都革命师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我区中等学校革命师生代表昨赴京》的新闻,其中写到:定海、高亭码头,沈家门港口,一片欢腾,呈现出节日景象。工人、农民、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机关干部敲锣打鼓,到港口码头欢送。到了杭州,在火车站省委还为赴京代表举行了一个简要的欢送仪式。15日早上代表们到达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二天二夜的火车旅途细节,在北京各大学参观的见闻,检阅前后的经历等,他们至今还如在昨天那样清晰。</div><div> 能够被选为代表上北京,是一件无限荣耀的事情,左邻右舍都知道,社会反响也很大。戴对同至今还念念不忘去北京前长白公社、村里的欢送场面。戴对同当时是小沙中学下面一个长白农中的初二学生,他们班级推选了3个代表去北京。边远海岛学生能上北京见毛主席,是一件少有的大事,整个长白一片轰动,长白公社在当地最热门的地方张榜公布,村里家家户户都来看他。去北京那天,他们戴着红花,公社干部、学校师生敲锣打鼓来送行。</div><div> 师生代表出发前,学校要求每个人自带棉被,其他东西看家里经济情况。当时,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准备出行东西。戴对同家里比较贫困,他去北京带的棉被、黄背包都是村里邻居送来的。去前一天,村里有一个名叫王庆华的舟山中学毕业生来看他,见戴对同带的棉被有点薄,就脱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蓝色列宁装短棉袄给他,王庆华的关心,让戴对同至今还难以忘记。钟秀仁的父亲给了他20元,还准备了十只咸鸭蛋。杨先烘身上只带了10元就出发了。</div><div>出发前一夜,大家兴奋得睡不着觉,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到过北京,也没坐过火车。出发前,每人发了10多只烘面包,都没有吃过这种油亮喷香的面包,开始都不舍得吃,可惜后来都干了,不好吃了。因为没坐过火车,路上还是有不少学生晕车呕吐,大家都能自觉地发扬风格,相互照顾。钟秀仁告诉我们,当时,火车上是十分拥挤。他们十几个同学坐的车厢是软卧包厢,虽然包厢里人多,但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包厢外边是窄窄的过道,他们见来自嵊泗的女学生坐在过道边沿上非常吃力,且有人晕车。到了晚上,他们就把包厢换给了这些女学生。他带去的咸鸭蛋自己一个也没吃,都给了身体不适的同学。一路上,大家都十分好奇,虽然火车上是人挤人,过道上也几乎站满了人。但一到站点,听车厢外叫买的吆喝声,还是挤出去看看是啥新鲜东西。杨先烘到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当年真是天真可爱,还没到北京,身上带的10元钱就化光了,一路上买了以前从没吃过的东西,当然是大家一起吃的。就这样,大家互相照顾,顺利到达北京。</div><div> 在北京,舟山学生代表是被安排住在陶然亭公园旁的一个名叫陶然亭游泳场的接待站。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陶然桥西北侧,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陶然亭游泳场,1956年建成,由7个池组成。游泳池接待站临时加搭了一个屋顶,泳池地上临时铺了木板,大家打地铺睡觉。吃饭也在这里,饭是免费提供的,主要是火烧饼之类的面食,再加白菜汤。这么多的人到北京,接待的压力确实是非常大的,他们还十分清晰地记得吃饭地方有一条横幅,上写“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把白米饭让给南方战友”。他们在这个陶然亭游泳场接待站住了十来天。以后几十年间,钟秀仁如到北京,有机会总是会再次来这里看看,忘不了当年的时光,十五年前,他还在游泳池大门口拍照留念。</div><div> 16日,支队就安排师生们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参观。他们每人分到了几只火烧饼当做中饭,一路上坐车是免费的。从海岛出来的这些中学生哪见过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顿时都傻了眼。杨先烘、钟秀仁回忆,当时各校园都是来自各地的大中学生,到处贴着大字报,开始他们拿着本子抄写,后来就只顾看校园风光了,看北京城市了。16日那天还有一个小插曲,也足以反映了当年学生赴京想见毛主席的迫切心情。钟秀仁告诉我们,他们三个同学从人民大学回接待站时已经快到下午四五点钟,只见人民大会堂东门口,解放军战士手挽着手挡在大门前面广场西侧路上两边,所有车辆不能通行,人员下车从对面的人行道通过。不知是谁高喊“毛主席在那里。”这下好了,那么多学生齐声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往人民大会堂方向涌。原来,学生们看见人民大会堂门口台阶中间的平台有十几辆小轿车,还有不少穿大衣的人员,以为毛主席在里面,就想进去见毛主席。钟秀仁他们也一起加入了学生队伍之中,大家手举《毛主席语录》高喊“我们要见毛主席”,一起向前涌,而解放军一边向学生喊话,“你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要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不在这里,毛主席马上要接见你们子,大家回去。”一边使劲挡住学生队伍向前涌。人实在太多了,解放军的警卫很快被冲破,一直冲过台阶,到了大门口。后来小轿车开走了,穿大衣的人也离开了,学生这才慢慢散去。</div><div> 16日晚上支队通知大家,说是18日毛主席要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师生代表,师生们个个兴高采烈。17日一天,支队在北京部队解放军同志的指导下,对接受检阅时大家如何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进行训练。按照解放军同志的要求,所有人员组成若干个方队,大概是二三十人排成一排,每队前面一排学生要高举红语录本,后面一排的学生要手挽手行走。杨先烘说,当时大家都是青春朦胧的年华,对男女手挽手都很害羞,大家还讨论男女是否分开行走。最终大家都认为,男女分开不能反映现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于是训练时就不再抢着去前排了。</div> <h3> 红色海洋,终身难忘</h3><div> 10月18日清晨5点左右,舟山师生代表在解放军的带领下,步行向天安门走去。钟秀仁说,接待站向每个人发了二个油饼、二个苹果、一只鸡蛋作为午餐。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天安门,太阳才刚刚升起来,天安门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但是解放军领队还是带着我们一直往天安门城楼方向走去,我们觉得很惊奇,心里也越高兴,离天安门越近,见毛主席就越近。结果我们舟山学生代表被安排在天安门观礼台西三台上,带队的解放军告诉我们,舟山是国防前线,学生代表要受到特别的优待。站在观礼台上,整个天安门广场尽在眼前,只见广场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广场上的广播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各个学生队伍兴奋地飞舞着红语录本,背语录,喊口号,唱“红歌”,“北京的金山上”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世界是你们的”等歌声此起彼伏。长安街两边第一排是解放军,后边是学生队伍。杨先烘说,这场面使自己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红色海洋,什么叫歌声如潮。</div><div> 北京的10月,白天和晚上温差很大,中午天气很热。大家左等右等,口渴了,屎急了,也不敢离开,怕错过了机会。杨先烘说,我们舟山学生代表坐在观礼台上,台下面有卫生间,还可以去倒水,但大家都不肯去。十二时五十分,幸福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广场广播喇叭里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毛主席坐敞篷汽车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有人高喊“毛主席来了”,顿时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 “*****”的口号声响彻云霄。</div><div> 站在高高观礼台上的舟山师生代表清楚地看到,天安门广场中间预留的通道上,十几辆摩托车组成箭形在前面开道,十多辆军用吉普、轿车排成长长的车队从人民大会堂鱼贯而来,毛主席乘坐的敞篷吉普车位于车队最前面,只见身材高大威武的毛主席穿着崭新的草绿军装,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站在敞篷的吉普车上,右手高高举起,向着道路两侧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代表挥手致意,整个长安街沸腾起来,大家高举着毛主席语录,放开嗓门,不停地高喊“*****!”“*****!”毛主席站在敞篷吉普车上检阅了集结在东西长安街两旁15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师生代表 。下午三点多,广场广播喇叭里广播:“毛主席接见到此结束,请大家安全向南向西疏散。”这时,长安街上的人都涌向天安门广场,整个广场是人海,是红色的人海,从观礼台看下去,确实是十分壮观。人们久久不肯离开。</div><div> 为了把这一喜讯尽快地告诉全区军民,和他们一起共享光荣和幸福,当天下午,舟山赴京革命师生就迫不及待地分别向自己所在学校和党政领导机关,发去了《我们幸福地见到了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电报。舟山中学、舟山师范、舟山卫校、红卫中学、嵊泗中学等留校师生,在当晚接到电报以后,整个校园沉浸在无限欢乐的幸福之中。舟山中学师生还在当晚把北京发来的电报写成红色大字报,抄贴上街头。10月19日,《舟山报》头版以套红全文刊登了新华社北京18日消息《毛主席第四次接见150万革命小将》。10月21日,《舟山报》头版刊登了毛主席检阅革命师生的巨幅照片,第三版刊登了《我们幸福地见到了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电报全文,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到:我们舟山专区一千多名赴京串联代表站在天安门右侧观礼台上,毛主席乘敞篷汽车在我们面前经过。毛主席雄伟地屹立在敞篷汽车上,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慈祥地微笑着,不断向我们招手致意。在这个最幸福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一股暖流通遍全身,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次检阅成为这批赴京师生终身不可磨灭的记忆。</div><div> 在那特殊的年代,能到首都北京见到到自己心目中的伟大领袖,对于涉世未深的初高中学生来说,也许当时留下的主要还是一种激奋和崇敬,然而这一难忘的时刻对于他们后来人生价值的影响则是非常的深刻,这也是我采访中感受最深的一点。</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