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轶事(中)

彭本炎

<h3>&nbsp;&nbsp; 二、威虎山剧组的主要阵容</h3><div>&nbsp; &nbsp;&nbsp;</div><div>&nbsp;&nbsp;从以上八个样板戏的难易程度看,只有《智取威虎山》更符合四团的特点,因此,团首长一致决定演出《智取威虎山》。当剧目确定下来以后,首先是物色演员问题。虽说四团都是青一色的男子汉,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入伍的年轻人,但也确实人才辈出,办法奇多,正应了那句古话:“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各类人才齐备,应有尽有,组织个把剧团的人简直如同信手拈来,并很快凑齐一个完整的剧组阵容。</div><div>&nbsp; &nbsp; 剧中第一主角杨子荣由五连排长马有德饰演。马有德1965年从湖北新州县楚剧团入伍,从小就会演戏,当兵前就正式上台演了八年,因为他不愿意演戏才来当兵。入伍后一直长期在军、师宣传队演出,名&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义上是五连排长,其实并没在连队呆几天。这次团里决定演《智取威虎山》,他是不二人选。第二主角是反派人物栾平(小炉匠),此角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演的,好在四团有一现成的专门人才,真好象是特地为他准备似的,那就是特务连排长邱安录。邱1968年从湖北大悟县楚剧团入伍,从小就会演戏,而且最擅长演丑角,还会打空心跟斗,剧中凡是有打空心跟斗的动作都是邱安录来完成的。第三主角是少剑波,这一角色先是由通信连副指导员刘富惠(山西太原人,1961年入伍)饰演,此君因年龄偏大,脑子记忆力不好,常常在演出途中忘记台词而掉链子,使人有点不放心。后来实在是找不出合适人选,才到师后勤部找来杨副部长的儿子杨江兵(当时还是个学生,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演出结束后才被安排到高机连当兵,是团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第四主角是李勇奇,此角色分A、B两角,A角是八二连战士李秀全(后来提干,任该连副指导员),B角由五连排长丁祥生担任,李秀全演技、唱功都很好,比起专业演员来毫不逊色。可能由于入伍时间不长,性格略显斯文,而丁祥生性格生猛、刚烈,更象李勇奇,但唱功不如李秀全。因此,剧中前场和后场中的李勇奇由丁祥生饰演,中间第七场演唱的那一段则由李秀全来完成。第五主角孙达德由二机连排长汪振全饰演。第六主角座山雕由120连指挥班长张辉饰演(后来被提干,任一炮连排长,是团篮球队主力队员)第七主角猎户老常是二机连战士张纯林(1969年入伍、四川达州人)。最难挑选的是女主角,因为四团当时只有男兵,没有女兵。团领导当时也没想到到师医院借调几个女兵,而是发动群众到各单位去问,看谁谁谁的夫人或未婚妻会演戏,一旦打听出来,就想尽一切办法调来。剧中小常宝一角实在是挑不出合适人选,只好到商丘豫剧团借调一名年轻女演员(此人是三营副教导员李庆春的夫人)。由于是正规演员出身,演技,扮相、唱功都无可挑剔,观众普遍反映较好。但演了几场以后,发现怀孕数月,耽心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把小孩弄丢了,要求立即换人。救场如救火,团首长再次马不停蹄的到处物色合适人选。当听说二炮连排长冯冬安的未婚妻刘某会演戏后,让冯立即用加级电报催来。冯给未婚妻发电报:“带足衣物,速速来队”。对于这份十万火急、突如其来的电报,可把两家人都吓坏了,耽心冯冬安出了大事,几天几夜不敢睡觉,。刘某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部队后,才知道是一场惊虚,又立即给黄陂老家发电报,言明是演戏,冯冬安平安无事,两家人这才释怀。李母一角分别由一炮连副指导员黄贻涛的夫人(河南开封人)和五连副连长李伯伦的夫人(湖北黄陂人)轮流担任。女演员中还有张辉的妹妹。按照正规剧团的惯例,剧中所有主角全部配备了两套班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替补,杨子荣的替补是汪振全。其他配角如八金刚,战士,群众演员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此外,剧组乐队、司鼓,剧务等勤杂人员都象正规剧团一样配备齐全,各施其职,拉京胡的是九连战士胡建国,打洋琴的是二炮连排长丁益祥,吹小号的是四连战士贾建功,打大锣的是一连排长祝茂华……,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总之,跟正规剧团的配备没有两样。(待续)</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