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轶事(上)

彭本炎

<h3>【前言】自从唐山战友李秀全上网后,我就想写一篇四团当年演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文章。因为李是该剧中李勇奇的扮演者之一,其艺术造旨很高,军内外普遍反映不错,评价极佳。他那“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的优美唱段唤起了我对那段生活的记忆和战友们的思念,跟李秀全也是近三十年没有见面了。我曾建议李秀全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发在网上供战友们品尝,李认为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了,连当时的主要演员是谁都记不准确,他要求还是由我来写,不对的地方再由他纠正和补充。那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班门弄斧了,由于我不会演戏,也没有进过宣传队,文章所述仅是一知半解,不对之处请战友们批评指正。</h3><div>&nbsp;&nbsp;【正文】&nbsp; &nbsp;&nbsp; &nbsp; 一、演京剧样板戏的由来</div><div>&nbsp; &nbsp; 有年轻战友问我,作为一个野战部队的步兵团,国家并没有赋予演出任务,四团当年为什么要演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要讲清这个问题,我想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国家的大气候和政治形势。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965年,就由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林彪邀请蜇伏多年没有露面的江青出席中央军委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委托江青主持文艺工作,江青组织了北京、上海、济南等京剧团,选择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八个剧目为样板(也称八个样板戏)在全国公演。经过文化大革命运动后,全国所有的戏曲、电影都被视为大毒草,全部被封存禁演,只允许演这八个样板戏,到了1970年5月,由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传达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的指示精神,要求人人学唱革命样板戏,并在全国各行各业普遍推广,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要学唱戏,要当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说白了就是要宣传江青。全国人民学唱革命样板戏,军队理所当然不能例外,更不能落在后面。不会唱戏要学会唱戏,不会演戏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参与演戏,这就是四团当年演样板戏的由来和动因。</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