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奇视界之东京行(中)

星星猪宝贝

<h1><b>第四天</b></h1><h1>明治神宫是东京五个最主要的神社之一,进入明治神宫正殿必须在殿前的净盆处洗手漱口后方可入内。<br />每年都有多场新生儿命名仪式、成人礼、毕业典礼和婚礼等各种人生重要仪式在明治神宫举行。日本很多偶像明星的成人礼就在此举行,吸引了不少粉丝追访。最热闹的还是每年元旦的"初诣",如能在熙攘的人潮中将硬币越过警察组成的盾墙而抛入正殿,则会来年顺利。<br />明治神宫开放时间依据日出日落而定,具体参见官网时间。<br />明治神宫免票;神宫御苑:500日元,儿童200日元。</h1> <h1>神宫前南北参道交会之处的大鸟居,也就是日式牌楼开字门,是日本最大的木制鸟居。<br />儿子介绍说鸟居上的菊花标识是日本皇室的徽记,让我记起很多年前看鲁思·本尼迪克特有本著名的奠基日本学的著作《菊与刀》,说明天皇与武士刀对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其中就有提到。</h1><h1><br /></h1> <h1>古木参天,乌鸦聚集。脑海中浮现古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r />阳光透过浓密的大树,斑驳的洒下来,走在路中,恍惚有时光隧道的错觉。</h1> <h1>参拜用的道路用小石子铺成,这种石头名叫"粗卵石",是神社不可或缺之物,据说走在路上能净化人的心灵。</h1> <h1>一直纳闷这样的碎石路,这么多的树木,落叶如何清扫。正巧碰上工人背着一家类似巨型吹风机的工具一路走来,马达轰鸣落叶就被干干净净地吹到了路两旁,功力强大得难以置信!</h1> <h1>战后,明治神宫变成宗教法人,可以求签。用的不是普通的凶吉签。而用明治天皇及皇后,皇室所做诗歌做签。从明治天皇及昭宪皇太后所遗留的大量的作品中各选出15首,共30首关于道德的诗歌作为"大御心"签从昭和22年的正月开始发放。随着外国参拜者的增加,其中20首被译成英文,在昭和43年也就是明治维新100周年这意味深长的一年,向公众发放。<br />祈愿的文纳所。绘马,是一种木质的祈愿牌,在日本的大小神社中遍布。</h1><h1>儿子也没有免俗地认真许了愿。</h1><h1>看来,无论是哪里,是否信奉神明,人们都怀有一颗祈望美好的心。</h1><h3><br /></h3> <h1>对建筑极感兴趣的儿子,仔细抚摸研究它的每个细节。</h1> <h1>精致结实的门钩</h1> <h1>参拜室不能入内,只能隔窗相望。正好碰上举行了参拜仪式。看了半天没能看明白,儿子为我解释了一下:日本神社参拜方式需要2拜2拍和1拜。首先要鞠两次躬,然后拍两次手之后把你的愿望说给神仙、再鞠一次躬就可以了,说愿望的时候还要说自己的名字和地址,还有感谢他让我参拜之类的。看到参拜的人们无比虔诚。我没有参拜,我就是一个游客而已,来看热闹的,日本的神仙隔山隔水的又不认识我😂😂😂</h1> <h1>沿着参道直走,会看到几排整齐的日本酒酒桶。日本人常说,清酒是神的恩赐。神道中有给神献酒的习惯,这些酒是从全国各地的酒窖中收集而来,献给神明饮用。其中也有来自法国的勃艮第干红葡萄酒的酒桶。</h1> <h1>6月是日本的梅雨季节,难得这么晴朗</h1> <h1>正殿旁边是植有150多种花卉的神宫御苑,御苑南池的菖蒲田,每到六月花季,是明治神宫的著名景观。此行虽然是仓促之行,但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无尽的绣球、正当季的花菖蒲,满足了一颗园艺爱好者的心。神宫御园,其为典型的日本式庭院,苑内有红、紫、黄、各色山樱,山桃,玫瑰,兰花,紫藤等花卉,还有流向南池的潺潺清泉,"清正三井",与6月盛开的菖蒲花相映成辉。门口有彩色绘图标注园内每一种花开放的时间,以供入园者参考。因为入园需要门票,基本上团队游都不会进入,所以游客并不太多。虽然是以儿子的行程为主,不过他还是比较会照顾到我的喜好,耐心陪我一起逛花花草草。</h1><h1>日本和台湾一样,到处都是敲章文化,对于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纪念,这或许是替代涂鸦的***到此一游一个比较文明的途径吧。</h1> <h1>御苑对苑内每个季节对应的赏景日期都进行了提示</h1> <h1>隔云亭,大概明治天皇和皇后过去闲暇时就住在这里。名如其境,抬头仰望,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屋子掩映在苍虬之中,隔着云的小亭很形象。园子古色浓郁,清秀雅致。</h1> <h1>木屋前百米开外,是一座湖,湖被绿树环抱,蓝天白云,映在湖心,湖中锦鲤与静雅的睡莲相映成趣,这里隔离了世间一切嘈杂,静心静思。</h1> <br /><h1>夏季是菖蒲花开的季节。花菖蒲,虽然也叫菖蒲,但它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在我国古代开紫色花的称石蝉花、白色花的称玉蝉花。而现今我们国内栽培的花菖蒲为玉蝉花与燕子花的杂交栽培变种及其选育品种的总称。由于大多数品种选育于日本,故也称为日本鸢尾,而在日本就叫花菖蒲。<br />年轻的时候喜欢席慕容的文字,其中就有一首记忆深刻的《菖蒲花》</h1><h3>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br />但是不可以<br />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br />当天色转暗风转冷<br />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br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br />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br />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br />悍然向周遭的世界<br />展示她的激情</h3><h3>她那小小的心<br />从纯白到蓝紫</h3>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h3><br /></h3> <h1><br /></h1><h1>看到这一对日本老夫妻在赏菖蒲花,想起了</h1><h1>古诗中写到:"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h1> <h1>菖蒲花地里都插有标签,上有种植时间、品种等</h1> <h1>基于惯常国内旅游时的经验,景区内的餐厅一般来说都不太好吃且贵。因为天气炎热,不想到处奔波了,中餐就在明治神宫景区内的餐厅享用的。发现餐食制做精美,味道不错,价格实惠。留意了一下,餐厅就餐的基本日本人居多。</h1> <h1>用餐小插曲:先生在喝汤的时候发现一条小虫,叫来了服务员。结果服务员一看,立刻跪在地上不停的道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道歉方式,倒把我们给吓了一跳。餐厅提出重新给我们做一份,我们表示不用了。结果过了一会儿,餐厅送来了一壶乌龙茶及甜品,以示歉意,并免单了两份咖啡。</h1> <h1>从明治神宫出来的时候,发现一个新工地。原来是明治神宫即将百年纪念 ,由著名的隈研吾事务所设计以及监理的明治神宫博物馆,应该是值得期待的吧。</h1><h1>因为前一天国会大厦周末不对民众开放,所以儿子仍然想要再去国会大厦,结果还是晚了几分钟没能赶上参观时间,有点遗憾。一家人决定回到银座,享用了一顿悠闲的下午茶。</h1> <h1>资生堂在日本早已不只是化妆品的翘楚,还引领了生活方式的潮流。比如它家的咖啡厅Shiseido Parlour Salon De Café,在银座已经有百年历史。时光流转,这座深红色的资生堂大楼,目前依然是银座的著名坐标之一,为这里保留了怀旧的西洋味道。<br />1楼专卖伴手礼糕点,3楼是咖啡厅Shiseido Parlour Salon De Café,4到5楼是餐厅SHISEIDO PARLOUR,9楼是会议厅,10楼是更适合晚餐的餐厅,11楼是酒吧。能把时尚和餐饮结合成一栋11层的大楼,除了资生堂,大概也找不到第二家了。</h1> <h1>Shiseido Parlour Salon De Café的招牌是它的经典人气组合:用7种不同的时令食材做成的下午茶套餐,内含两份饮品,根据季节不同会有所调整,非常符合日本一期一会的理念。而且和日料很相似的是,甜点的器具也非常多,点一份套餐会上来很多精致的餐具,特别适合摆拍。</h1> <h1>三个人一共消费5330日元</h1> <h1>下午茶后,回酒店的路上,一家人开始逛超市。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家庭主妇爱逛超市的习惯,其实这也是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的一个途径。热腾腾的生活都来自超市和菜市场。两个巴掌大的芒果居然要12960日元,合人民币700多元,把我给吓得……7颗荔枝合40元人民币,不过其他如海鲜、肉类价格并不贵,饺子合人民币不到0.8元一个。西瓜也确实有按片售卖。朋友推荐日本产的桃子好吃,而且真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也就买了水蜜桃,味道确实不错,第二天继续买了。</h1> <h1>看到了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吃到的洋荷,很亲切。</h1> <h1>魔芋豆腐</h1> <h1>由于下午茶的点心还撑着大家的胃,晚餐大家都不太想吃,就近在酒店附近的天丼天妇罗连锁餐厅简餐。以前我们常常用餐的时候,看到食物图片会有一行小字提醒你:图片以实物为准。在这里,你看到的图片就是你实际所得。大大的一碗天妇罗盖饭,配上味增汤,提供的酱菜居然有下午超市看到的洋荷(紫苏洋荷),清香适口。</h1><h1>三个人共消费2490日元合148元人民币左右。</h1> <h1>饭后闲逛。以前去台湾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消防栓,就惊讶于他们的规范整齐。来到日本,街头巷尾看到的消防栓有过之而无不及,干净整齐有序,分门别类标识,值得学习。</h1> <h1>随处可见的邮筒</h1> <h1>每个路口的无障碍通道</h1> <h1>地铁站口还标识了海拔高度</h1> <h1>还有日本很多奇怪的地名,儿子看到笑傻了😏</h1> <h1><b>第五天</b></h1> <h1>博物馆的行程一般对于儿子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行程。由于时间关系,他在计划的时候,只留了一天的时间看东京博物馆。相比较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连逛三天的经历,他已经是下了狠心挤了一点时间给了其他想去的地方。所以计划中准备去的富士山,就排在了靠后的行程中,然后一推再推,最后终于放弃。</h1> <h1>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创建于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现在的建筑完工于1938年。由 4个馆组成,藏品10万余件,其中有70件被定为国宝。展品分为雕刻、染织、金工、武具、刀剑、陶瓷、建筑、绘画、漆工、书道等类别,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h1><h1>"法隆寺宝物馆"于 1964年开馆,设3个陈列室,专门展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宫廷献纳的各种宝物,由于藏品极其珍贵,只限每周四开放。"东洋馆"是1968年开放的新馆,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展出日本以外的东方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品和考古遗物。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国艺术品,占 5个陈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文物已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级文物。露天陈列有迁移来的黑门、校仓等建筑,还有石棺、石像、石兽、石柱等。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br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中国没有再继续追讨。</h1> <h1>因为今天是重头戏,所以在早早起床的儿子不停的催促下,冒着雨,一大早就赶到博物馆排队购票。貌似这么恶劣的天气,除了我们一家人,其余排队的以欧美人居多,看来都是不远万里而来的真爱。</h1> <h1>在日本,博物馆、美术馆等公众场合,雨伞都是不能带入室内的,门口都有免费寄存服务。</h1><h1>虽然对儿子的行为举止的教育我们一直都很注重,但是很多时候他并不以为然。</h1><h1>在博物馆他将伞没有束拢就寄存了,出来取伞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伞误插入他的伞内,以至于他无法取出来。我现场让他观察其他的伞是如何存放的。在之后日子里,他就非常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了,比如会注意拿伞的姿势,避免伞尖刺到旁人;会收伞后将伞扣拢,避免雨水滴到旁人身上。所以说,好的环境会让人学到好的习惯。</h1> <h1>东京国立博物馆由渡边仁、谷口吉郎、谷口吉生等建筑师设计,其中本馆为渡边仁设计,为混凝土结构,屋顶铺瓦,是"帝冠式样"的代表建筑。这里的藏品都很精典,主题展也很有份量。</h1><h1>儿子已经迫不及待、大步流星地走向博物馆。</h1> <h1>在博物馆的文物介绍里,见到最多的字眼就是"模仿中国",甚至就直接标明"中国**"。</h1> <h1>日本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的千利休以自己的美学理念指导陶工长次郎手工捏制的"乐茶碗"<br />受禅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的茶道了。所谓茶道,就是通过点茶和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自唐代中国的茶与饮茶文化传入日本后,茶道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h1><h1>千利休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茶道本身就是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逐渐成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h1><h1>千利休茶道代表了纯日本的简素美"和、敬、清、寂"。</h1><h1><br /></h1><h1>千利休后来留下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br /><h3>先把水烧开,<br />再加进茶叶,<br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br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br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h3></h1> <h3>唐三藏画像</h3> <h1>对于每一件文物,东京国立博物馆内都会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精炼的进行描述,让每一个看展的人可以一目了然地对展品有大致了解。</h1><h1>记得很多年前,在博物馆看到"范"的时候,当时的标注就是:青铜器 范 。我一直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直到儿子用直白的语言表达给我听:"就是做钱的模具!你想啊,有钱就有范啊!"</h1><h1>啊啊啊,从此印象深刻,我一看到有范的人就想到他(她)有钱😂😂😂</h1> <h1>作为一个男生,不可避免的会喜欢日本刀。儿子为我大致普及了一下日本刀的知识。<br />日本刀通常是由以一种叫"玉钢"原料铸造的。简单地说就是这种钢材质较差,必须要经过反复折叠敲打,变柔韧了才可使用。然后在锻打的过程中在刀背和刀刃之间有一条波浪形的分界线,分界线上部的刀刃部分比较浅,而靠近刀背的下部比较深。这条线被称作刃纹,这是日本刀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日本刀闻名世界的原因之一。<br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的国宝级太刀三日月宗近,不能拍照。<br />儿子自己极希望可以一睹菊一文字刀真容,可惜这次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没有看到。<br /><br /><br /><br /></h1><h3><br /></h3> <h1>没错,这个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哥写的,他也就是日本历史上的风流奇僧一休宗纯</h1> <h1>在博物馆看到这个,我说:这帽子帽型不错,就是重量惊人,不知道脖子会不会受不了?儿子毒舌回复:所以啊,他们日本人以前都好矮😂😂😂</h1> <h1>被列为"国宝"的,会标识不能拍照,很多人拿着纸笔记录,偶有的交谈,也是窃窃私语。</h1><h1>这里没有喧嚣的人声鼎沸,大家都安静的研看着一件件宝物,没有管理人员催促你"看完就尽快往前走"。</h1><h1>舒适的座椅随处可见,走累了就坐坐,甚至眯眼小憩一阵也不成问题。展馆之间的大型落地窗让人心旷神怡,屋外雨打湖面,绿树幽幽,古意盎然。</h1><h3><br /></h3> <h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也受到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影响,经历了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与"排佛毁释"的过程。因此,以"保护日本传统文化及大和民族精神"自称的日本佛教界对于探究佛教圣地、西域探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十九世纪末开始的所谓探险时代,欧美探险家们在西域的探险活动的巨大成功与轰动、埋藏在千年沙漠底下的佛教寺院和古城遗迹的发现也刺激了日本佛教界对西域探险的欲望。然后就有了著名的"大谷光瑞三次西域(中亚)探险"事件。新疆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和沙漠中的古代城堡、佛教寺庙遗迹,包括大量的佛经、壁画、塑像以及有关古代各种语言的写本,都"被装在柳条筐内运回日本"。</h1> <h1>东洋馆内的中国馆陈列着的大量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中国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里看到如此之多的国宝,内心是五味杂陈的……</h1><h3><br /></h3> <h1>我居然看到了精美的摇钱树,我很纳闷:为什么顶端还有一只鸟?儿子神回复:45度角仰望天空,首先要有理想有抱负,才有钱😂😂😂</h1> <h1>主要用作占卜记录的甲骨</h1> <h1>这是用卜骨进行占卜的体验。</h1><h1>博物馆被普遍视为教育人们"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工具,但如今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早已跨越了原始的社会职能,不再单纯扮演补给文化养分的角色,而是一种创造以人为本休闲空间的文化复合体。身处在这样的空间中,一方面获得知识,一方面从容地与历史文化对话,轻松地成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h1> <h1>敲章文化</h1> <h1>压制青花钢印</h1> <h1>因为有前一天的经验,中餐继续选择在博物馆旁的餐厅就餐。</h1> <h1>吃到了念念不忘的村上书中的荞麦面,味道很赞。</h1> <h1>饭后继续参观了一个日本知名画家绘制的日本团扇展。<br />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图案很日本。</h1> <h1>紫藤花图案</h1> <h1>铁线莲图案</h1> <h1>由于我们参观的时候是星期三,"法隆寺宝物馆"闭馆,所以我们比预计的参观时间提前结束。</h1> <h1>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前坪的喷泉突然喷起来,有时候突如其来的小事情也能让人觉得很开心。</h1> <h1>儿子说下雨的天不适合室外活动,所以看完展览后,就近在银座的三越百货楼上露天花园旁喝茶聊天休息。三个人点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日式茶,附赠了图片冲泡方法示意图。母子俩认真研究学习😏😏😏</h1> <h1>窗外的露天花园里比人脸还大的绣球在雨中兀自怒放着</h1> <h1><br />早出晚归看博物馆的一天,是辛苦的一天,以至于儿子心心念念原计划要去世界最大的海鲜市场、拥有八十余年历史、寿司之神和顶级餐厅都赞誉有加的筑地海鲜市场美食的行程都改变了,直接就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烤肉店补充体力。</h1> <h1>到日本一定要尝的雪花和牛,入口即化的感觉是在其他肉类体会不到的美妙体验。</h1> <h1>没能去成因为成为2020年奥运会场馆场地而要消失的筑地市场,在这样的美食之前,一颗遗憾之心也得到了安慰。</h1><h1>美食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可以温暖人心,这就是美食的魅力所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