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仪征港口,曾是仪征人看世界的窗口,也是货物吞吐的重要集散地。可以想见,当初这里有多繁荣。</h3><h3> 在仪征港停靠的,不仅是货轮,更多的是客轮和轮渡。这里不仅停靠来往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的客轮,而且还有以这里为起点,发往镇江、南京、上坝、大棚、土地沟、杨家沟、三江口、栖霞的班次。这给仪征人与下蜀、高资、营房、龙潭和栖霞等地亲友的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h3><h3> 随着南京第二、第四大桥和润扬大桥的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陆路交通已十分发达。是故,2008年大河口轮渡停航;2012年小河口与十二圩轮渡停航;2013年11月仪征港渡轮停航。</h3><div> 现在,仪征港已繁荣不在,只能在记忆深处搜寻仪征段长江渡口的景象了。</div> <h3> 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候船室,如今已“铁将军”把门,一派冷寂破败的景象。</h3> <h3> 登船检票处的铁门,已被铁丝绞死,门前堆着杂物,检票处的铁牌已是锈迹斑斑。</h3> <h3> 曾经的渡轮,停靠在码头上,无能是船体,还是船泊,都布满了铁锈。可见,船和船泊自停航后,就不再保养。</h3> <h3> 一艘小拖轮,静静地沉没在渡轮码头的一侧,默默地静卧着,或许过去它是太累了……</h3> <h3> 十二圩港,曾是盐运的通渠大埠。随着清朝的消亡,盐运日趋萧条,乃至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客运和渔业的兴盛。</h3> <h3> 十二圩渡轮在2012年停航前,曾有两个航班。一班来往世业洲,一班经弓尾来往镇江金山。我最早去金山,就是剩十二圩渡轮去的。</h3> <h3> 隔条汊江,泗乙洲与十二圩码头相望,最多只有15分钟水程。</h3> <h3> 曾经的小河口渡轮售票处和候船室。过去,父亲带我去龙潭,多是起五更睡半夜赶到这里来剩船到三江口。</h3> <h3> 小河口码头,自渡轮停运后,日渐冷清,茅草占据了破烂不堪的码头,渡口两岸都是齐腰深的蒿草。</h3> <h3> 小河口码头上的吊机已锈蚀不堪,己是报废。几条零星的小船,眼见是没有大用了。</h3> <h3> 河口装卸黄沙的船舶,已十分稀少,河滩上光溜溜的一片。</h3> <h3> 遥望小河口渡轮入江口的汊河,还是那么宁静。</h3> <h3> 大河口渡口,位于小河口西侧约4公里处,属于南京六合区。</h3><h3> </h3> <h3> 大河口原是一个滨江小镇,随着2008年渡轮停运后,小镇即日益萎缩,直至现在这样的荒凉。小镇的居民,多已迁出。</h3> <h3> 曾经的大河口镇街道,现在已是水汪泥道。</h3> <h3> 过去凡错过小河渡船的人,都会赶到大河口剩船。因为大河口位于青山镇的正南侧,所以许多住青山矿区西街的人,都会直接到大河口剩船过江。</h3><h3> 只是,现在的大河口渡口已经很难寻觅过去的痕迹。曾经的售票处和候船室,已荡然无存。</h3> <h3> 难得寻觅到一个阴凉的夏日,一早顾不上早餐,开始骑寻江南岸、曾经与仪征渡轮往来的龙潭段渡口。</h3><h3> </h3> <h3> 误入江滨旧防汛硬,只得抄小道上达标防汛堤。</h3> <h3> 与仪征红旗隔江相望的龙潭大唐电厂。</h3> <h3> 只见烟图囱浓烟滚滚,真怀疑这电厂排放是怎么达标的。</h3> <h3> 此处原为上坝渡口。由此经上坝,可到达下蜀和高资。</h3> <h3> 此处是仪征港正对面的大划子渡口,到此渡口的人,大多是到大棚走亲访友的。这个渡口,也是我自88年后剩渡最多的渡口。</h3> <h3> 大划子渡口的码头已全部坍塌,渡口售票处及候船室已沦为养鸡场。</h3> <h3> 现在的龙潭泰山泵站所在地,原是土地沟渡口,由此去营房较近。</h3> <h3> 龙潭的杨家沟闸站,原为杨家沟渡口。</h3> <h3> 滨江闸站,与仪征油港隔江相望。</h3> <h3> 三江河入江口,就是曾经的三江口渡口。由此可到达花园和龙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