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繁昌县境内、当年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的长江边上,深藏着一座70年代的战备工厂——上海海运局荻港修船厂,从71年年初开始建造,代号711工程(当地人称柺幺幺)。先由海运局派遣干部筹划,再从宁波招入了一批原上海还乡工人和子女,作为首批工人在长江边硬生生炸平了3座大山,建起了修船厂的雏形,然后有300名上海东海船厂的交通部代训艺徒步后尘进入简易生产棚开始生产工作,以后陆续在周边县招入上海知青及当地知青,以及一些西北大工业基地的职工,定员3020人的中型企业在小小的荻港镇乃至繁昌县城都赫赫有名。以后因计划经济体制的消退,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又随各种原因离开船厂返沪人员的加速,现在的在编人员只剩近300人(299人)。
当年的我们在这块处女地上为之奋斗了20余载,奉献了智慧和青春,如今抱着朴素的感情都想回厂故地重游一番,于是在热心人陈忠伟和闵玉萍的操办下,有了一次隆重的百人返厂参观行,了却了老一代海荻人的心愿。虽然生产规模已经大不如前,大部分车间已被闲置弃用,但是厂区道路整洁,绿树成荫,给大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前些年关停并转了周边的水泥厂和采石场,蓝天白云重现眼帘,给大家的照片增色添彩。 两代厂长划时代一握。 门卫室墙上显示屏打出了欢迎光临的语言。 办公楼掩映在树影中。 78年高考离厂的船体维修电工仁杰,如今的退休教授。 远眺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又称铜陵长江二桥)。 超龄服役的7021浮船坞是厂里最大的功臣,也是几代海荻人奋斗史的见证者。 三角地菜场树立起公交站牌,站名711。 曾经的幼儿园。 曾经的俱乐部。 新成立的业委会。 曾经的厂子弟学校变身荻港养老院。 现代气派的新学校就在海荻新村42栋前。 这次活动得到厂领导的支持,由厂长和财务科着手准备,据说发动了全厂人员扫地整理环境,面貌的改观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是大家的共识,在目前的困难时期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更是大家感动不已。再见荻港,再见新生代海荻人,我们会记住这个有意义的日子,2016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