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常见于存在AVF一型狭窄的患者,在低血压、血液粘滞度改变、穿刺出现血肿压迫等等的情况下发生。</h3><h3> 在既往,我们常采取开放手术的方式取栓,然后重建内瘘。其优势在于在可视的情况下,可将术野区血管内血栓清除,术后内瘘可立即投入透析穿刺使用。其缺点就是,我们无法了解非术野血管内血栓是否清除干净,同时重建内瘘会浪费患者血管资源。</h3><h3> 后来随着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透通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采取杂交手术的方式来开展取栓手术。杂交手术的方式解决了取栓时术野以外盲区的取栓工作,可在超声下清楚的了解取栓是否彻底。但同样的缺点就是会浪费患者的血管资源。</h3> <h3>如图所示为开放性手术取出的新鲜及陈旧性血栓。</h3> <h3>在国内先后完成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DSA下或超声引导下取栓的经验下。贵州省肿瘤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刘宗暘教授的带领下,尝试用纯超声腔内的方法,开展了多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取栓手术。以下为大家分享其中一例。</h3> <h3>病史信息:患者女性68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 肾性贫血 肾性高血压 规律血液透析"行血液透析治疗2年,1年前患者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行"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天前患者自查发现内瘘处震颤消失,听诊无杂音,并伴有内瘘处疼痛等症状。超声检查后见近吻合口自体头静脉存在一型狭窄及急性血栓形成。如图所示。经考虑,采取"超声引导下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取栓+PTA术"。</h3> <h3>超声下可见一型狭窄病变,近吻合口血栓形成。</h3> <h3>头静脉内无血流信号。</h3> <h3>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头静脉。</h3> <h3>置入6Fr血管鞘。</h3> <h3>将6mm超高压球囊扩张导管,经导丝引至头静脉狭窄及血栓处。</h3> <h3>加压扩张狭窄病变,同时利用球囊挤压血栓,重点要注意观察吻合口,是否血栓被挤入动脉。</h3> <h3>扩张后可见狭窄病变纠正,但有残存血栓。</h3> <h3>再利用4Fr取栓球囊清除残留血栓。</h3> <h3>取栓后复查超声,可见血栓被清除。</h3> <h3>血流信号恢复。</h3> <h3>近心端头静脉也可见血流信号,管腔通畅。术后当日患者即可经AVF透析治疗。</h3> <h3>总结:1、超声引导下AVF取栓+PTA术优点是创伤小,可完整保留患者血管资源,术后即可使用AVF透析,超声下可清楚观察到病变是否纠正、血栓是否清除彻底。2、缺点同所有PTA手术,费用高昂,狭窄病变需要反复干预。3、一般我们选择此术式会有以下几个考虑:a.血栓形成时间小于一周,血栓机化后难以通过腔内方法取出;b.静脉无血管瘤样扩张形成(会影响压迫和取栓效果);c.血栓离吻合口有1mm以上距离,避免导丝或球囊通过血栓的时候将血栓推入动脉;d.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无复杂病变,避免腔内操作时间过长,形成新鲜血栓。</h3> <h3>以上为手术的分享,经验也只是我的一些浅见,希望各位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斧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