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6月22号,我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石家庄,参加了老装甲兵学院初建时期的第一批教员,暨“老八室”的同学联谊聚会,并祝贺“老八室”成立45周年。</h3> <h3>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赶回来的战友同学,时隔四十多年的久别重逢,历经沧桑变化之后的再次相见,又一次让我们的同学们,战友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h3> <h3>相聚在一起,同样有回忆不完的初心和梦想,讲述不完的过去、现在和各自的经历,表达不尽的战友情感和彼此的惦记想念。</h3><div><br></div> <h3>所谓“老八室”,就是四十五年前,为落实中央軍委加强軍队建设,恢复軍队院校的决定,军委装甲兵于1972年底在北京成立装甲兵军政干部学校筹备处,1973年从全軍装甲兵部队八十个坦克团选调80名优秀干部战士,组成的装甲兵第一期教员培训班,成立的第八教研室和学员二队。第八教研室与学员二队,教学相长,亲密无间!所以教学员统称为“老八室”教员,延续至今。</h3> <h3>我不是“老八室”的学员,可曾经的军人,曾经的院校生活,曾经在一起的岁月,让我与“老八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亲密无间的情感。</h3><div><br></div> <h3>回想那一段经历,1974年9月,我离开了装甲兵器材总库,到广州军体院学习训练,1975年5月由军委直属军体队参加了第三届全军体育运动会的器械体操、武装越野比赛项目。于1975年的6—7月份,差不多和老八室的教员同时期来到了河北省元氏县的苏村,窑洞,后来在河滩,开始了装甲兵学院筹备、初建时期的生活。</h3> <h3><font color="#010101">回想那个和“老八室”的教员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年龄最小,又是刚当教员,所以总是受到了他们像大哥一样的关心、帮助,得到和建立了像兄弟一样的战友情谊,这种经历,这种感受,也是让我终身难忘的。</font></h3> <h3>这次战友联谊聚会,不仅组织参观游览了石家庄的德明古镇等景区,还满足了我们的愿望,回到了老装院的院址去看一看。看到了老装院的办公楼,大门,操场……自然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回忆和感慨。我在这里生活工作达七年时间,看到操场,就想起这是我在那里活动最多的地方,在那里上军体课,练习军体拳,教学器械体操,踢足球等,那个时候,我也是装院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以及参加各种运动会比赛活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分子,就是在那时,开始了我的干部生涯,还爱好上了摄影,围棋等。</h3><div><br></div> <h3>“老八室”的教员在装甲兵学院的教学建设中,在整个装甲兵部队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学训练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和卓越贡献。四十五年来,他们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了无数的军事人才和指挥干部,其中不乏有少将,中将,还有上将军衔的。</h3><div><br></div> <h3>几十年了,“老八室”的人,努力过,奋斗过,痛苦过,欢乐过,奉献过,也辉煌过,无论岁月如何沧桑,职务如何升迁,人生如何变化,他们依然还是没有忘记,没有离开过“老八室”这个群体,依然还会淡定自若的走着自己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人生道路。</h3> <h3>多少年过去,他们中有的留下了,有的转业了,不管在什么时期,不管在什么地方,在那条战线,“老八室”都是好样的,直到现在,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到双规审查,没有一个人犯有经济错误的,他们没有忘记初心,保持了军人的本色,保持了“老八室”的本色,我为我的战友,兄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h3><div><br></div> <h3>重到石家庄,再回老装院,触景生情,也更加让我怀念一起工作过,已经去世的老领导和老战友,怀念我们的老领导于庭兰部长,刘克礼(教务)处长。于庭兰部长,是从苏联留学回来,原国家11级的高级干部,不仅在军事学术上水平很高,而且对下属,对年轻教员也非常亲切,非常平易近人,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佩。记的那时于庭兰部长还是坐在解放牌大卡车的驾驶室里,从北京来到了河北省元氏县苏村的,为我们年轻人做出了艰苦奋斗的榜样。在这里还让我想起和怀念好战友,好大哥,通信教研室的陈振辉和时川云、李武恒等。</h3> <h3>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老八室”同学,无锡的陈海荣战友,他对这次联谊聚会,是最热情,最积极,也是奉献最大的,为每一位战友特意在宜兴定制了带有“装甲兵老八室同学留念”文字和坦克图样的紫砂杯,可就在聚会之前,却因意外人身重大事故,而没能来到石家庄,没能见到同学战友们,在我的文章还没有写完的时候(29号),又传来了海荣兄友永远离开我们的噩耗,“老八室”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学,好战友而感到万分的遗憾和悲痛。</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相逢是首歌,相遇是种缘,相聚是段情。</h3><div><br></div> <h3>最后要特别感谢联谊聚会过程中,在石家庄的籍宝林,张东河、常远利,于国庆等众多兄友的精心准备和热情接待。</h3> <h3><br></h3><div>曾经在一起的时光,,一生都不会忘记,曾经的战友情谊,一辈子都会铭记。</div> <h3><br></h3><div>分别了,亲爱的老兄,大哥,战友们,真诚的祝福你们,祝福彼此好好珍重,祝福你我安享天伦,祝福我们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夕阳和晚秋。</div> <h3><br></h3><div>再见了,亲爱的的战友们。</div> <h3>由左至右:李端新、黄侠峰、王万平、许玉友、魏国忠、张家乐、隋相伦</h3> <h3>于国庆、官锦林、马志军</h3> <h3>好久不见</h3> <h3>孙永利、马志军</h3> <h3>战友们重回老装院</h3> <h3>在老装院合影留念</h3> <h3>夏建华、于国庆、郁志本、马志军在老装院合影</h3> <h3>曹延平、夏建华、魏国忠在老装院合影</h3> <h3>王印楼、马志军在老装院合影</h3> <h3>老装院大门</h3> <h3>老装院的地址</h3> <h3>老装院院区一景</h3> <h3>老装院办公楼</h3> <h3>坐落在老装院办公楼与操场间的许光达大将雕像</h3> <h3>老装院操场</h3> <h3>与老主任,离休干部张启武合影</h3> <h3>与张忠民、麻增江、张全友合影</h3> <h3>亲密战友陈海荣(老照片)</h3> <h3>亲密战友时川云(老照片)</h3> <h3>与许玉友、李武恒合影(老照片)</h3> <h3>聚会全体合影</h3> <h3>相见时难别亦难</h3> <h3>送别战友</h3> <h3>送别战友</h3> <h3>海荣战友虽然离开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