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迎远客 ,三晋观胜景。北院61653班老同学相逢太原 (二)2018.5.

岁月无痕

<h3> 第二集 </h3><h3> 晋南归来意无穷,云海绵山似天宫。</h3><h3> 黄涛浪涌奔千里,更许奇观在后行。</h3><h3> </h3><h3> 一、参观汾酒厂、晋祠园林和汾河公园</h3><h3> 身披绵山云霞、合着黄河的涛声,又开始了下一段的行程。</h3><h3> 25日早餐后经1h车程,到达汾阳市杏花汾酒厂参观。厂区为园林式格调。公司拥有“杏花村”、“竹叶青”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晚唐大诗人杜收的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名扬天下。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清香型酒品至尊。</h3><h3> 自动化的生产车间令我们大开眼界,偌大的厂区、车间,整洁、宁静,只有少量的员工在车间执守自动运转的流水线。</h3><h3> 中午,东道主许锦钰执意在自己的家乡设宴招待,品偿酒厂多年窖藏的“玫瑰汾酒、白玉汾酒和竹叶青酒”,清香绵爽、回味悠长,大家一饱口福。</h3> <h3>  何需牧童再遥指,我本已在杏花村。</h3><h3> 杏花汾酒厂区留影</h3><h3> 摄影:小党</h3> <h3>  在“汾酒博物馆”参观 摄影:向永吉</h3> <h3>  牧童信手一指:“他们在那边喝汾酒了!”</h3><h3> 潘荣江同学,重视养生,身体特棒!</h3><h3> 摄影:钱萍</h3> <h3>  李江华夫妇风采依旧 摄影:钱萍 </h3> <h3>柳秉雅,精力充沛,热心公益活动的好人!</h3> <h3>  三班的同学中唯一的“女代表”,“昵称”:“钱多多”!</h3> <h3>  参观储酒的地下“酒窖”。摄影:向永吉</h3><h3><br></h3> <h3>  汾酒自动生产车间的电子显示牌,显示生产进度。</h3> <h3>  汾酒自动生产车间和汾酒博物馆参观。前台湾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女士就在前一天也到访酒厂,并题词:“汾酒必喝、分久必合”,其意味深长。<br></h3> <h3>  自动化生产车间一角 摄像:向永吉</h3> <h3><font color="#010101">  午餐后,前往晋祠游览。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追封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祠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晋祠游览并合影留念 摄影:小党</font></h3> <h3> 累了!小憩。 摄影:小党</h3> <h3> 老哥们在晋祠七层塔留影 摄影:钱萍 </h3> <h3><br></h3><h3> 王再华同学晋祠留影 摄影:许锦钰</h3> <h3>  游览完晋祠,驱车来到太原市区的汾河景区。汾河两岸尤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垂柳绿荫,寂静整洁,让人陶醉!正是:</h3><h3> 碧水一江幽,风轻柳色柔。</h3><h3> 夕阳斜照晚,漫步画中游。</h3><h3> 太原风光秀丽,也是人文荟萃之地。突令人想起汾河边一则美丽而凄婉的传说和元好问为此填的一厥留传千古的名词《摸鱼儿·雁丘辞》。 元好问正是太原人氏。遗憾的是因时间关系,这次未能去参观“雁丘”旧址。</h3> “雁丘”,在汾河公园内,为再现金代文豪元好问赋《雁丘辞》的历史故事而复建。<div>  据史载,元好问1205 年赴试并州,适逢捕雁者,捕得一雁杀之,其脱网者悲鸣不去,竞自投地而死。诗人感慨,遂购得两雁,葬于汾河之畔,垒石为识,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元好问亦赋《雁丘辞》。 <div><div> 摸鱼儿·雁丘辞 </div><div>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div><div> 此词上片以拟人手法,歌颂大雁以生死相许的坚贞情操;下片吊古伤今,多处化用典故来抒发亡国的伤痛,以雁的忠贞不渝,暗示作者对故国的一往深情,也将万世流芳!</div></div></div> <h3>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千百年来,汾河之水悠悠荡荡,等待着、回忆着、诉说着……</h3><h3><br></h3><h3><br></h3><h3>   汾河夕照 摄影:许锦钰</h3> <h3>  老哥们在美丽的汾河边 摄影:钱 萍<br></h3><h3> </h3> <h3> 汾河两岸美丽的风光</h3> <h3>  二、游览五台山</h3><h3> 5.26日,早餐后经约3h车程,到达五台山景区。参观了著名的菩萨顶、显通寺、大白塔以及1948年毛主席等中央前委路经五台山前往西柏坡时,在此路居的旧址。</h3><h3>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h3> <h3> 五台山集体合影</h3> <h3> 佛门圣地游,化却百年忧。</h3><h3> 万贯财非冀,平安唯我求。</h3><h3><br></h3><h3> 叶国志夫妇 摄影:钱萍</h3> <h3> 摄影:柳秉雅</h3> <h3> 摄影:许锦钰</h3> <h3> 摄影:钱 萍</h3> <h3>  柳秉雅同学 摄影:向永吉</h3> <h3>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即顺治皇帝,六岁继位,十四岁开始亲政,他励精图治,改革朝中纲纪,提倡满汉融合,为清朝入关后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政绩着著。同时他也是一位痴情的皇帝,由于他最宠爱的董鄂妃21岁病逝,顺治悲痛欲绝,从此便产生消极厌世,一心想遁入空门,就在董鄂妃逝世三个月后,顺治帝亦驾崩。对于顺治帝的逝世,民间一直流传顺治并未死,而是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并有五台山主持所撰《顺治皇帝归山词》为证,传说康熙帝曾五次西巡五台山,暗访其父。</h3><div><br></div><h3> 五台山读《顺治黄帝归山词》有感</h3><div> 五台圣地了凡尘,一代新皇入寺门。</div><div> 董鄂香消空寂寞,福临泪落久伤魂。</div><div>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几度春?</div><div> 渡尽劫波披紫纳,繁华抛却自轻身。 </div><h3><br></h3> <h3>  倾心交流 摄影:柳秉雅</h3> <h3>  毛主席五台山路居旧址</h3><h3> 摄影:向永吉</h3> <h3>  行进中的中巴车上,大家一路开心!</h3><h3> 摄像:柳秉雅</h3> <h3>  三、游悬空寺、大同云岗石窟</h3><div> 5月27日,早餐后乘车前往大同途中,游览了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悬空寺”。</div><div> 该寺建成于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唐代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至此,赞叹为“天下巨观”。</div><div>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终于建成。</div><div>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div> <h3>  女同胞们倩影:从左至右:孙老师、叶医生、李警官、钱萍同学、顾老师。</h3> <h3>   李江华、李跃华夫妇靓照<br></h3> <h3>  徐天柱、顾老师夫妇“夫唱妇随”。</h3> <h3>  五十春秋转瞬逝,今朝相逢白头翁。</h3><h3> </h3> <h3>  这么专注在看啥?</h3> 恬淡豁达心意静,田园自在作农耕。<div>  人间世事云烟逝,闲度春夏与秋冬。 </div><div><br></div><div> 潘荣江同学 摄影:向永吉</div> <h3>  前往云岗石窟 摄影:柳秉雅</h3> <h3>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div> 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iv><div><br></div> <h3>  云岗石窟景区集体留影 摄影:小党</h3> <h3>  林荫下小憩</h3> <h3>  这哥俩好神气! 摄影:钱萍</h3> <h3>  四、游雁门关、万年冰洞</h3><h3> 5月28日是游览的最后一天行程。</h3><h3>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正如明·傅山所书,“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可见雁门关的战略地位。</h3><h3> 雁门关,从战国到明末清初,历经二千年的风雨洗礼,演绎了关隘要塞在华夏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七国称雄的赵国名将李牧、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唐代的薛仁贵、宋代的杨业、杨六郎等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威震雁门的忠诚良将而名垂史册。</h3><div>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就是从雁门关经过的。</div> <h3>  雁门关前留影</h3> <h3>  当我们站立在高高的雁门关城墙之上,眺望层峦叠嶂的茫茫群山和峻岭上屹立的无数烽火台,军事要塞的威严,令人肃然起敬,遐想万千。仿佛千百年来那烽火狼烟、战马嘶呜、杀声震天、三军血战的悲壮历史画卷就在眼前!正如唐代大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诗中所写“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形象地描写了抗击外族侵略时残酷战斗的悲壮气氛和将士誓死卫国的斗争情神!</h3><h3> </h3> <h3>  </h3><h3> 七律·雁门关怀古</h3><div> 对峙双峰锁雁门,层峦叠嶂乱飞云,</div><div> 镇关李牧胡寒胆,守塞杨郎敌丧魂。</div><div> 大漠狼烟成远忆,关山碧草自争春。</div><div> 残碑堪记忠良恨,秦月千秋诉至今。</div><div><br></div><div> 下图左起:何湘凡 潘荣江 柳秉雅 王再华</div><h3> 摄影:向永吉</h3> <h3>  雁门关广场集体合影 摄影:小党</h3> <h3>  钱萍、顾老师天下第一关合影 摄影:许锦钰</h3> <h3>  </h3><h3> 七绝·登雁门关</h3><h3> 雁门要塞扼中原,征战频年累起烟。</h3><h3> 多少英雄空洒泪,古今骚客苦吟篇。</h3><h3> </h3><h3> 导游与女士们在雁门关长城合影。</h3><h3> </h3> <h3> 叶国志夫妇雁门关长城留影</h3> <h3>  李江华、徐天柱雁门关长城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柳秉雅同学雁门关前留影 摄影:向永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许锦钰、徐天柱登临雁门关长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午餐后驱车前往宁武县芦芽山冰洞参观。</h3><h3> 万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境内,海拔2300米。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h3><div> 已开发部分分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等。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div><div> 距冰洞不远处,还有一处“火山”,“火山”距冰洞仅有二百米之遥,该“火山”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火山”,而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层造成的历时千年的自燃现象。“冰火相容”,天下奇观。</div> <h3> 赞万年冰洞奇观</h3><div> 鬼斧神工别洞天,玉花琼彩苑相连。</div><div> 应知此景仙宫有,何匿人间百万年?</div> <h3>  看见这蛋糕,并非谁的生日。</h3><h3> 5月28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今天是李江华同学与李跃华夫妇喜结良缘25周年的“银婚”纪念日。为了表达同学们的祝贺,便有了用蛋糕来庆贺的提仪,大家共同分享他(她)们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甜蜜!</h3> <h3>  在大家的提仪下,二李夫妇重温新婚的“交杯酒”!</h3> <h3>  李江华夫妇为同学们切分蛋糕,让大家分享他们的甜蜜与幸福!祝他们天长地久、幸福永远!</h3> <h3> 结 束 语</h3><h3> 七天的相聚游览,转眼就结束了。七天的时间很短,但我们欣赏到了山西最美的风光,领略了山西深厚的人文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真诚和热情!同学间纯朴的友情、豁达的情怀无不温暖着每个人!这段短暂的旅程,会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成为我们晚年生活中一段最美好的记忆!</h3><h3> 感谢生命,在最美丽的年华,我们相逢!</h3><h3> 感谢生活,在最相忆的时光,我们相聚!</h3><h3> 让我们在夕阳的霞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h3><h3> 谢谢欣赏!</h3><h3> </h3><h3> 2018年6月2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