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在做这个微篇之前,用了20分钟时间,从近三年上传朋友圈的1万4千多张图片中,随机找了110张照片,然后以小片的形式加入微篇。</h3> <h3>然后选择音乐,选来选去,还是觉得《约定》最为合适,因为我认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约定…。</h3> <h3>当每一个日出与日落的时候,也就是我心中与这个世界约定的时候,我会准时赴会,并一次次按动快门,而我当然也会为每一次的履约而满足。</h3> <h3>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样的约会,何时才是终结?</h3> <h3>而这样的照片,纵使给我十辈子,能够穷尽吗…?</h3> <h3>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就象面对着赚不完的钱,何去何从呢…?</h3> <h3>一个人该赚多少钱又该怎么赚?一个人该拍多少照片又该怎样拍?…</h3> <h3>有些问题是无解的,而有些问题,需要沉淀。</h3> <h3>沉淀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纯净,过滤掉杂质;或是让自己的灵魂平静下来,用心去感悟生活。</h3><div><br></div> <h3>人生,就是跟约定一样的沉淀,不断经历一些事情,又不断地忘却,留下的就是自己最后需要的东西。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一次次地沉淀、一次次地扬弃、一次次地超越自我…!</h3> <h3>想起了李舸主席、陈小波副主席、朱宪民老师、张国田老师、赵迎新社长等一批专家学者的话语,也想起了身边好友师长们的不时忠告,深感需要沉下心创作,而更需要沉下心来思考啊…!</h3> <h3>三年,1万4千多张上传照片,静心想想,算海量了,这样的海量,不需要冷静地总结、思考吗?而面对将来的时候,又该用什么尺度的量呢?</h3> <h3>大学同学曹海和我说:“通过现象反映社会的摄影师,才能成为摄影家。你做到了第一步。”我深以为然,就好比即便具备了建筑师的所有基本功但却没有思想,那永远只是画图匠而非建筑师一样。</h3> <h3>而这些,就是我决定封镜1~3个月的原因,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真正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然后让自己的心跟这个世界对话…</h3> <h3>另外一个让我意外感动的是,当我决定暂时不发微信照片的时候,我才知道有一种爱是默默地,或者说我平常的微信,得到了很多兄弟姊妹、亲朋好友的祝福,在这一刻,我全部感知到了,我深深地感激!</h3> <h3>摄影,没有我不拍的题材</h3> <h3>也没有我不用的手法。当然我从不刻意,一切随缘…</h3> <h3>但最后</h3> <h3>我该走向哪一条路?</h3> <h3>我,不知道;但,我,想去知道……</h3> <h3>附记: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丘石先生在得知我暂时停镜的想法后,非常赞同,欣然提笔,为我的微篇题词。丘石老师是我敬重的艺术大家,当然还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南通籍艺术大家,他们对我的教诲与关爱是我前行的方向,我要真诚地感激他们、学习他们,不忘初心,努力进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