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6月4日,有幸跟大连小学科学研训团队一起飞往美丽的鹭岛——厦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一起将参加—2018年全国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研讨会。</h3> <h3>6月5日上午8点30分大会开幕,开幕式上,领导讲话,专家和教材编写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科学课的未来发展。20分钟后开幕式结束,我们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教材分析环节中,三位专家为我们进行了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和设计意图解读。同时,专家还深入浅出的对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较深的比对分析,使我们更好理解,更容易把握。</h3> <h3>首先是张俊老师对二年级上册三单元《用力以后》专项学习进行教材分析。</h3> <h3>然后曾宝俊老师对二上一单元《关心天气》和四单元《奇妙的光》进行教材分析。</h3> <h3>最后,高乃定老师对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进行分析。</h3> <h3>学员们在认真的做笔记,刻苦学习中。</h3> <h3>下午2点,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三位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为我们做教材分析,解读教材的设计意图。</h3> <h3>首先第一个出场的是李霞老师对二年下册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进行教材分析。</h3> <h3>第二个是高乃定老师对二年下册二单元《玩磁铁》和四单元《打开工具箱》进行分析。</h3> <h3>第三位是徐杰老师对二年下册三单元《土壤与生命》进行教材分析。</h3> <h3>参加培训的老师不仅努力的听着记着,还不时的进行着交流。</h3> <h3>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们收获多多。苏教版编写的教材中发现,现在学生的知识积累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一二年级的知识广度大,深度浅显,但却为学生学习之后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曾宝俊等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在教材编写前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寻找到教材编写的重点,设计的实验,紧紧围绕新科学课程标准,从每个单元的主题到每节课的提出都能在课标中找到对应的具体要求,而且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做,使单元主题与每节课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也使学生学习科学时能循序渐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步步深入探究。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更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技能,也为我们今后编写校本课程提供指导。</h3> <h3>教材分析解读之后,我们没有休息,学习仍然在继续。接下来就是香港大学马冠中博士为我们进行讲座。他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就连科学前辈路培奇老师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同时,马博士也教给我们怎样教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确定问题的过程。</h3> <h3>接下来,马博士又和我们展开了另一个问题思考,就是你会科学思考吗?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如果要想完美的回答,并不是那么容易。马博士是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剖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收获满满。</h3> <h3>知道晚上6点,我们才意犹未尽地走出会场,头脑中环绕着马博士和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沉淀,并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乐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