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印象新疆</h3><div><br></div><div> 新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div><div> 如果让你细说新疆,恐怕每一个人都难以做到。2011年我曾有幸去了一趟新疆,但留下来的仍然是更多的对新疆的期待、向往,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还能有机会再赴新疆。</div><div><br></div> <h3> 课本中的新疆</h3><div><br></div><div> “火车到达了终点北京站,站台上的广播喇叭响了:从新疆来的秦国华同志,你的弟弟刘立功在出站口等你。”这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课本上《党的恩情比天高》一课的开头部分,讲的是一对姐弟失散多年,最后在党的关怀帮助下,在新疆找到了姐姐,在北京找到了弟弟。那时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新疆”这个词,完全不了解它的意义,只是听老师说新疆是一个地方,很大,离我们这里很远;母亲也说过我们这一带也有人到了新疆去支援边疆,参加生产队劳动。</div> <h3> 后来,无意中又读了碧野写的一篇文章叫作《天山景物记》,也提到了新疆,从文章中知道了新疆有一条山脉叫做天山,天山中有入云的雪峰、众多溪流、原始森林,有牧场,有羊群、牛群、马群,还知道在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我们回族一样都被称作是少数民族。读这篇文章我也没什么新奇感,只是觉得新疆和我们这里没什么两样,我每天除了上学,放学后也要去拔草,喂养家里的羊、牛,还要去拾粪交到生产队挣工分,新疆和我们的区别就是我们这里没有山,到处都是平地,光着两只脚丫子走到哪里都很方便。</h3> <h3> 上了初中后,我们增加了历史课和地理课。历史书上讲到了张骞出使西域,西域就是新疆一带,那里有大小三十六国,后来唐朝政府设立了于阗、疏勒、龟兹、碎叶安西四镇。地理书上有专题章节讲述新疆,从地理书上了解到很多祖国之最都在新疆,那里有祖国最大的盆地、最大的沙漠、最大的内陆河、最热的地方和海拔最低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话:新疆的瓜果特别的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和田的大枣和阿克苏的苹果。想到这些不免就偷偷地流下了口水。尤其是看到书前页的彩色插图,阿尔泰山夏季牧场、吐鲁番的火焰山,我便暗暗地产生出了一个小小的野心,什么时候我也能到天山,到阿尔泰山也跨过国界到苏联一趟,到唐僧取经路过的火焰山?只是这想法一直没敢说,怕挨大人的骂:饭都吃不饱还想着往那么远的地方跑,得花多少钱呢?但我那小小的野心却一直没有放下过。</h3> <h3> 银幕上的新疆</h3><h3><br></h3><h3> 小的时候文化生活贫乏得很,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本村或者跑到周围村子去看露天电影,银幕上有几部反映新疆的电影深入人心,看得最多的就是《冰山上的来客》。从电影上看到了茫茫的戈壁滩,皑皑的雪山,高耸的冰峰和夏季飞雪的奇景,只是到后来才领略到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意境。从电影中学会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解了西域的乐器都塔尔、热瓦甫,欣赏了新疆奔放豪迈的音乐舞蹈,认识了高原上的雄鹰塔吉克族,他们威武勇猛,善于骑马,在奔驰的马上举行叼羊比赛,他们和边防部队一起驻守祖国的边疆,他们有美丽善良的姑娘古兰丹姆,有英雄的解放军战士阿米尔和卡拉……最难忘的就是电影中杨排长最精彩的两句台词:“阿米尔,冲!”“向天空发射三颗照明弹,让它永远照亮祖国的山河!”每当看到结尾,听到这铿锵有力的台词时内心总是激情澎湃——新疆好地方!</h3> <h3> 《天山的红花》让人们再次看到了美丽迷人的天山。它讲述的是哈萨克族牧民的故事,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当时没有看完,放映过程中大雨把观众都冲跑了,但是女主人公阿依古丽的英雄形象却是印象非常深刻,她热爱党,热爱人民公社,热爱社员群众,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她在暴风雪中奋力保护生产队的牛羊。当她和思想落后的丈夫产生矛盾时,她毅然说道:“毡房、箱子、被子、钱,都给你,我一样东西也不要,我只要党,只要人民公社。”一个大公无私,坦荡磊落的女汉子的形象铭刻在观众的心中。</h3> <h3> 此外,银幕上还有《阿凡提》《阿娜尔罕》《艾里普与赛乃姆》等反映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电影。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天山、大漠、草原、西域歌舞、文化,更对新疆充满了向往,总想有朝一日要亲赴新疆。</h3><div><br></div> <h3> 歌声中的新疆</h3><div><br></div><div>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首一首歌颂新疆的歌曲传遍了中国大地。《我们新疆好地方》《边疆处处胜江南》歌颂了军垦战士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壮举,让天山南北到处到处是牧场,戈壁沙滩变成了千顷良田,牛羊肥壮,瓜果飘香,荒凉的边疆变得像江南一样秀丽多彩。</div> <h3> 《克拉玛依之歌》,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那里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是石油工人在那里进行会战,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荒漠上建立了一座新型的石油工业城。让那里油井像森林,红旗像鲜花,歌声像海洋。克拉玛依,变成了大西北一颗晶亮的宝石。</h3> <h3> 到了80年代,又推出了《塔里木河》《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楼兰姑娘》等家喻户晓的新歌,天又让人们沉醉在美妙歌声的新疆当中。</h3> <h3> 他人口中的新疆</h3><div><br></div><div>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上一届有一批来自新疆的学生。他们当中有汉族、维吾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和我们在一个食堂吃饭的几个维吾尔族同学,每当谈起他们的家乡总是眉飞色舞。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他们每年寒假都在学校度过。到了暑假才能返回阔别一年的故乡。化学系一个叫凯山的同学,告诉我们他家是叶城县的,那时候喀什一带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回家,要从徐州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坐长途汽车到喀什。然后再从喀什坐到叶城,再从叶城坐汽车到他的家。整整需要两周的时间,一个暑假他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是在车上度过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新疆的广阔无边。</div> <h3>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很多内地大学生分配问题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宁可走遍天南海北,坚决不去新西兰。”老师们听到后感到很纳闷儿。新西兰是一个发达的国家,那里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出国怎么还不愿意呢?仔细一打听,老师也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天南海北是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新西兰是指新疆、西藏、兰州(代指甘肃)。原来西部在那个时候内地人的心中,还是那样的荒凉,偏僻。可是我的心中但仍然对那里充满向往。</h3> <h3> 眼中的新疆</h3><div><br></div><div> 2011年,藏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到了新疆,穿越了准噶尔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体验了火焰山高度的热情。欣赏了天山天池、喀纳斯湖、赛里木湖、伊犁大草原的雄浑,饱览额尔齐斯河五彩滩神奇丹霞地貌。为克拉玛依百里采油城、奇幻的乌尔禾魔鬼城、壮观的果子沟大桥感到了震撼。在西北第一村白哈巴,霍尔果斯口岸领略了异国风情。当然,最没出息的事情就是饱了口福,吃遍了的新疆的美食和香甜的瓜果。虽然长途跋涉感到异常辛苦,但始终觉得不虚此行。新疆真的很大,真的很美。此生如果没到过新疆,那真是很遗憾的事情。</div> <h3> 今年夏天,再次心血来潮,突然之间做出决定,再去新疆,要来个塔克拉玛干环线游,去穿越那炽热的沙漠,巍峨的昆仑山,绵延的天山,风光无限的帕米尔高原。感受那独具魅力的西域文化,再次领略那神奇的异域风情。</h3> <h3>新疆,广阔无边,风景无边,魅力无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