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是我仰慕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iv> “我的眼睛看不见昙花般的事物”,这是米开朗琪罗诗中的一句话。当我来到佛罗伦萨、巴黎和罗马,站在大师的名作前,这句话瞬间变成了我的感受。</div> <h3> 当中世纪的巨大阴影慢慢被驱散,佛罗伦萨Florencr这座古城即被文艺复兴之火迅速点燃,在美第奇家族的守护下,成为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发源与崛起之地。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乔托、多纳泰罗、布鲁内莱斯基等在此出现,为世人带来了瞩目的文学、建筑、雕塑和绘画等作品,强大的艺术凝聚力让这里升华为世界的文化古城和艺术天堂!</h3> <h3> 佛罗伦萨最具魅力的建筑-百花大教堂。教堂外立面用白色、粉色、墨绿色大理石贴面拼成几何图案,肃穆壮观,美丽圣洁。</h3> <h3> 夜色中,著名的乔托钟楼和大圆顶静谧而庄重。</h3> <h3> 佛罗伦萨不仅是现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的故乡。</h3> <h3> 细雨蒙蒙中,我穿梭于狭窄的古巷,踏着湿漉漉的老石头路,走进米开朗琪罗的世界,寻访他的作品,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br></h3> <h3> 米开朗琪罗多才多艺,兼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于一身,他89岁离世,在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所留下的作品都具有磅礴的气势和生命的力量。</h3> <h3>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他26岁开始创作,用了三年时间完成。当初设计是准备把大卫放在百花大教堂的屋顶上,但这个设想没能实现。</h3> 经大家讨论,这座雕像被放在维奇奥宫,也就是市政厅门口,作为佛罗伦萨的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div> 随后多年,雕像历经风吹雨打,在人们意识到文物重要时,用复制品将其替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替身。</div> <div> 维奇奥宫(市政厅)中庭庭院中的镀金柱子和精美的壁画。</div> <h3> 米开朗琪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老城对面的山丘上,在广场中央,有座青铜制作的大卫塑像。 </h3><h3> 站在广场,古城全貌一览无余。</h3> <h3> 自文艺复兴以后,老城没有改变过面貌,城里的一砖一瓦无不是上百年的古迹,站在山上俯瞰,一片红瓦屋顶,色调和谐温馨。</h3> <h3> 《大卫》雕像原作,被收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每天都会迎来专程拜访的游客和潜心研究的学者。</h3> <h3> 我站在《大卫》身旁抬头仰望,竟然没有一丝冰冷的感觉,逼真的肌肤质感,生动而准确地表现躯体的完美,它就是当仁不让的世界雕塑男一号!</h3> <h3> 夜幕下的维奇奥老桥Ponte Vecchio</h3> <h3> 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支持者,可以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佛罗伦萨的繁荣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在此兴起。这个家族以一劳永逸的方式将自己留在佛罗伦萨的记忆里。</h3><h3> 由包括米开朗琪罗在内的众多大师设计的美第奇礼拜堂和圣洛伦佐教堂,就是凸显其家族荣耀的代表作。</h3> <h3> 教堂独一无二的粗石墙面没有任何装饰引人注目,是因米开朗琪罗用大理石来装饰的计划没有实现,而这种别具一格的感官冲击却保留到现在。</h3> <h3> 在美第奇礼拜堂里,安葬着家族中多位重量级成员。米开朗琪罗为其设计创作了新圣器收藏室及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其中最有名的是洛伦佐·美第奇墓上的雕塑《晨》、《暮》。</h3> <h3> 是洛伦佐·美第奇发现、培养和支持了米开朗琪罗,应该说是他成就了米开朗琪罗,所以,这个作品也算是报恩之作吧。</h3> <h3> 在古巷中漫步所看到墙楣上贵族的古老家徽,大多属于美第奇家族。</h3> <h3> 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是名人们的安息之地,好似巴黎的先贤祠,这里不仅是佛罗伦萨的荣耀,也是全世界的荣耀!</h3> <h3> 劳累了一生的米开朗琪罗就长眠在这里🙏</h3> <h3> 在他的墓旁是文艺复兴代表、伟大诗人但丁的衣冠冢。</h3> <h3><font color="#010101"> 对面是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之墓。</font></h3> <h3> 教堂里的墙壁上有文艺复兴的创始者,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湿壁画。</h3> 巴黎,艺术之都; <div> 卢浮宫,世界艺术瑰宝的圣殿。</div> <h3> 卢浮宫里收藏了自古埃及以来各个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顶级艺术品。</h3><h3> 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也在其中,世界第一绘画《蒙娜丽莎》等五幅达·芬奇的作品,《花园中的圣母》等四幅拉斐尔的绘画,和《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两件米开朗琪罗的雕塑都收藏于此。</h3> <h3> 《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h3> <h3> 《花园中的圣母》画面和谐自然,充满了温馨与慈爱。</h3> <h3> 《垂死的奴隶》虽刻画死亡,但米开朗琪罗没有把他雕刻成一座无生命的雕像,那种无可奈何顺从的姿态,在生活艰辛中得到最终解脱的瞬间,令人感到一丝难以形容的美。</h3> <h3> 《被缚的奴隶》或许被他寓意为艺术的化身,借以这种手法,隐喻自己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一种遭受被束缚的艺术自由。</h3> <h3>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这两件重量级雕塑作品是米开朗琪罗意大利之外仅有的重要作品,由他赠送于人,之后此人又将这两件作品辗转带到法国,最后入藏卢浮宫,从而使卢浮宫完整地收藏了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傲世博物馆群雄。</h3> <h3> 罗马,永恒之城。</h3><div> 当佛罗伦萨逐渐衰落,文艺复兴的重心便转移到罗马。</div><div> 这是一座石头的城,虽然经过几千年,但斑驳的古迹、残落的雕刻,依旧铺陈出王朝更迭、岁月蹉跎下的故事。在古罗马沧桑与绚丽的画卷上,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又为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iv> <h3> 到罗马来是不会错过竞技场的, 正如到北京就一定会去看长城一样。 圆形竞技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其半圆形的宏伟遗迹,成了古罗马帝国的象征。</h3> <h3> 当时的罗马是由教皇统治,在教皇的赞助下,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参与了罗马的建设。来到这里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华美的教堂、喷泉和纪念碑都来自于那个年代。 </h3> <h3> 罗马又称“七丘之城”,最早是在七个小山丘上建造的,坎比多利奥山丘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在罗马拜访大师的脚步就从这里开始。</h3><h3> 通向坎皮多利奥Campidoglio广场的阶梯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顶端两边矗立着马术守护神。</h3> <h3> 拾阶而上来到广场,映入眼帘的是米开朗琪罗用石块拼成醒目几何图案的美丽广场。</h3> <h3> 广场的一侧是市政厅,广场中央竖立着欧瑞里尔斯大帝骑马的青铜像, 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 </h3> <h3> 原作收藏在坎比多里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br></h3> <h3> 博物馆里还收藏了大家熟知的罗马象征-古代青铜母狼雕塑。</h3> <h3> 手铐脚镣的圣彼得教堂里有米开朗琪罗为教皇所设计的墓茔,由于工程浩大,加上他又被调到西斯廷礼拜堂作壁画,所以只完成部分工程,但最重要的作品《摩西像》完成后一直保存在这里。</h3> <h3> 《摩西像》的艺术魅力,在于作品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烈火和外在姿态的冷静。</h3> <h3> </h3><h3> 教堂里现在还供奉着圣彼得被囚禁于罗马时所戴的手铐脚镣。</h3> <h3> 没有走出罗马城就来到另一个国家-Vatican梵蒂冈。然而,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里却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珍贵艺术品,尤其是收藏了米开朗琪罗多件最重要的作品。</h3> <h3> 圣彼得大教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是教皇的教廷和天主教的朝圣地。文艺复兴时期由众多建筑、艺术大师参与设计,历经278年才得以竣工。它结构巧妙、气势宏大、装饰华丽,没有任何一座教堂可与之媲美!</h3> <h3> 气势恢弘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h3> <h3> 晚年的米开朗琪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艺术上,他参与和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设。</h3> <h3> 他为教堂设计的直径42.34 米的巨大圆形穹顶不仅气势恢弘,而且从局部到整体都是绝世精美的艺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工程巨大,米开朗琪罗生前未能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完工。</h3> <h3> 圣彼得大教堂有三件珍宝,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青铜镶金祭坛华盖、圣彼得主教宝座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圣殇》。</h3> <h3> 《圣殇》是通过人物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痛苦的杰作。这座雕塑完成时,人们不相信这件作品出自24岁的青年米开朗琪罗之手,一气之下,他在圣母肩带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也是米开朗琪罗唯一一件落款的作品,自此他的名声大震。</h3> <h3> 1972年《圣殇》曾被一个精神失常的人砸坏,修复后加装了防弹玻璃护栏,现在我们不能近距离观赏了,这也是整个大教堂里仅有的加装玻璃的雕塑。</h3> <h3> 梵蒂冈博物馆Musei Vaticani原是教皇居住的寢宫,由寝宫改为博物馆与一座雕塑及米开朗琪罗紧密相关。</h3><h3> 500年前,罗马出土了一座雕像,米开朗琪罗劝教皇把它买了下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塑《拉奥孔》。之后,这尊雕像在梵蒂冈公开展示,自此有了博物馆的雏形。也有人说,这尊雕像根本就是米开朗琪罗做的假古董,如果确有其事,也只能说明米开朗琪罗人品上的瑕疵,却更加彰显了其艺术上的高超。</h3> <h3> 博物馆里还有一件迷一样的古希腊雕塑《残躯》,雕刻的是谁不得而知,但《残缺》的艺术魅力明显地影响了米开朗琪罗的创作,在他很多雕塑和绘画作品里都能找到《残躯》的影子。</h3> <h3> 曾经的教皇办公室、卧室、私人图书馆和私人接待室,这四间现在叫拉斐尔画室,是因教皇请他在此绘制壁画装饰而得名,其中尤以《雅典学院》壁画最为引人注目。</h3> <h3> 为了表示对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的敬仰,拉斐尔把他们的面貌以先贤的身份汇入画中,同时也没忘了画自己。</h3> <h3> 因教皇在此居住,寝宫内部装饰繁复重叠,镶金作品处处可见,这里不仅有富丽堂皇的正室,还有遍布暗道的密室,如今都改为连接不同画室的公共走廊。</h3> <h3> 多条走廊通道尤以地图厅最为富丽堂皇,所有的走廊都通向西斯廷礼拜堂。</h3> <h3> 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 现在仍在使用,选举教皇就在此举行。几年前,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丹·布朗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使与魔鬼》中就有选举教皇的情景。 </h3><div> 教堂里庄严肃穆,天顶和墙壁上有米开朗琪罗伟大的、不可思议的绘画作品《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div> <h3> 米开朗琪罗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天顶壁画《创世纪》,整幅画共绘 343 个人物,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h3><h3> 完成天顶壁画的创作过程难以置信,米开朗琪罗一个人在脚手架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长期仰视,他的颈椎受损变形,自此脖子只能扬着,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他这是用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作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h3> <h3> 要详细地描述整个天顶壁画,不知需要花费多少笔墨。《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如果我们仔细欣赏一下这幅作品,就可以心满意足地领略米开朗琪罗的创造天赋了。</h3> <h3> 在完成西斯廷天顶画二十多年之后,米开朗琪罗又回到西斯廷教堂,在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代表作品,与天顶壁画一起从头到尾把圣经以视觉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h3> 我沿着博物馆出口的楼梯旋转而下,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如此震撼人心?为什么他的作品能成为经典? <div> 答案就是: 他在创作时看不到昙花般的事物。 </div> <h3> 米开朗琪罗是人类的天才,他的荣耀与成就属于全人类!</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br></h3><h3>Xiang Qichun 拍摄//撰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