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她 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h3><h3> 今天是你们的老妈75岁生日。我送她个大字作为给她的生日贺词,也是对她人生的中肯评价――“孝贤宽厚德高望重”。</h3><div> 百善孝为首。你们的母亲在孝敬老人方面堪称是你们的楷模。她14岁那年为替父尽孝,舍弃了北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情愿落户乡村来陪伴70多岁的爷爷奶奶安度晚年。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两位老人。十多年来为了侍奉老人,她几次失去了招工和转干的机会,始终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直至两位老人先后逝去,她也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div><div> 我的父亲54岁得了老年痴呆症,又因高血压半身瘫痪不能自理。我们把老人从茶口接到徘徊,她又以女儿般的热心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当时粮食定量不高细粮又少的很。她硬是从我们的牙缝里省下来,每天给老人做碗白面条吃。我们能吃上一顿离刀面(用棉仔仁掺点红薯干儿磨的粉做的)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她搀扶老人上厕所为他解腰带,从不因公公和儿媳的关系而避嫌。感动的老人笑着笑着哭,哭完了又笑。我哥哥从鞍山回来看望老人,目睹了这一切,对弟妹的善良和孝心称赞不已。临走时含着眼泪对我说:“有你和弟妹在父亲身边尽孝,我也就放心了。”老人病危之时她日夜守在老人身边,灌汤、喂水直到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她为老人备下了全套寿衣和铺盖,亲自为老人一件一件穿好。她把儿媳和女儿的职责一担挑,每件后事都处理得合理妥贴,送老人去往极乐世界。</div><div> 她的姑母无儿无女,她又把两位老人当做亲生父母一样奉养。我们的生活并不宽裕,但每到逢年过节都要给老人买些好吃的,或者是送几个零化钱去。每当换季之时她都要去姑母家住两天,给两位老人拆被洗衣。平时隔几天就让孩子们去把老姑的脏衣服拿来洗净再送去。姑母病危那年冬天,一个多月她茶口、徘徊来回跑,既要侍奉老人又要照顾子女。为给老人送终她年节都没有过好。姑母去世后,她又把姑父接到徘徊,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天天给老人做好吃的。老人临终时握着我们的手说:“孩儿啊我拖累你们了!”</div><div> 你们的外公90高龄,因心脏病、糖尿病多次住院。良乡徘徊相隔千里,她一年之内往返四次去良乡侍奉老人,每次都住一个多月。60岁的女儿推着轮椅上90高龄的老父亲,在良乡二里长的街上,-趟一趟去医院吊瓶、复查。认识他的人总要向他伸出拇指说:“老爷子,你有一个好女儿啊!”老人微笑着点点头,眼里却闪烁着幸福的泪水。人们都说百日床前无孝子可她就是这样坚持用一百多天的爱心和孝心送走了自己的老父亲。</div><div> 你们的母亲对我来说,是一个称职的贤内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工资低子女多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她上敬老人下养子女</div><h3>操持完家务还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替我撑起了半边天。那年月粮食有定量细粮更是少,她先敬老人,再济儿子。从食堂领来几块红薯也舍不得吃,留伶我晚上回来打打尖。她自己却用树叶和洋槐花充肌。一次从井台上挑水回来她心慌气短,靠在门框上几乎晕过去。我见他脸色蜡黄,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只有六克血,是严重的贫血症。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还是不愿歇下来,继续为这个家操劳着。毫不夸张的说,我的每项教改成果和那一大撂荣誉证书,件件都蕴含着她的一份辛劳,浸染着她的汗水和心血。我能有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及周边和谐的邻里关系,全是她宽厚待人的成果。人们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可是她上对婆婆(我的伯母),下对两房儿媳关系都相当亲密,对方都能感到它的温暖。我的伯母曾对我说:“三儿啊,你娶了个好媳妇,你可不能亏待人家!”。对妯娌和姑嫂关系她也处得相当融洽我的两个嫂子和良乡嫂子和弟妹,提起她谁都说不出半个不!!!!。!字。邻里之间借东取西,大事小情,她是有求必应。邻居们老人小孩做便衣,都找他来剪裁,说他裁的衣服穿着合身。人们用“德高望重”评价他的品行,我觉得他是当之无愧!</h3><h3> 好啦,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我心目中的老姐姐,·你们的老妈妈,孩子们的老祖母,健康长寿晚年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