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十八唐帝陵

光阴故事

<h3>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h3> <h3>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h3> <h3>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遥望着曾经的辉煌,及巍巍的秦岭山脉。</h3> <h3>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东西绵延100余公里的关中平原,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h3> <h3>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h3> <h3>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h3> <h3>唐代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开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外,都构筑在山上。“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h3> <h3>陵园的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墓室凿在山南的半腰处,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四周筑围墙,分内外两道,内城墙四面设门,南门内修筑献殿。外墙南面有3道门,石刻群(石狮、王宾像、碑石、石人、石马、鸵乌和华表)置于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门之间。第一道门外分布着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h3> <h3>唐帝陵留下了大量石刻造像,包括石虎、石狮、犀牛、蕃像、石碑、石人、仗马、鸵鸟、翼马、天鹿(独角兽)、獬豸、华表、石羊等十余种。</h3> <h3>帝陵石刻的艺术变化,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大唐帝国的兴衰。</h3> <h3>自唐灭亡后,唐晚期的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带领军队光天化日之下对唐十八陵进行盗窃,在乾陵,至今能看到当年黄巢亲率几十万大军在陵山西南方向挖出来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沟,当地人叫做“黄巢沟”,黄巢起义军失败后,中国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驻守陕西铜川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又对唐十八陵进行了新的盗窃,所得珍宝无数,此后除了民间有小规模的盗窃以外,一直到民国年间,军阀孙连仲亲率军队以保护唐陵为由,对一直没被盗窃过的唐乾陵进行盗窃,但仍旧没任何结果,只在历史上留下骂名。</h3> <h3>唐十八陵个个诡异莫测,在此期间,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地表上那巍峨挺拔的陵山和大冢,更多的是来自那1000多年前的悸动。诡异、神秘的唐十八陵,只有走近它,并设法走近离他心脏越近的地方,你才会知道,原来,原来还有这么多没听说过的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