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血压“警戒线”-夏季高血压

药食同源~功能性红曲

<h3>进入夏季,气候日渐炎热。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发现,血压较以往降低,因而放松了对高血压的警惕性,甚至有人减量或停用降压药,几天后发现血压重新升高,又会重新服药或增加药物剂量。殊不知,这正犯了血压控制的“大忌”。因为,间断性服用降压药物易引发血压明显波动,高血压患者血压忽高忽低地波动会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夏季的血压控制,对“平稳达标”的警惕性也丝毫不能放松。</h3> <h3>夏季血压会怎样变化?<br></h3><div><br></div><div>为了适应体内和体外环境的改变,机体血压存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即血压变异性,包括短时变异(几秒钟~几分钟)、长时变异(24小时)及季节性变异。后者主要是冬季和夏季的血压差异。</div><div>夏季气温升高、出汗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div><div>在冬季人体皮肤血管会因环境温度较低而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在夏季恰恰相反,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较高,皮肤血管会明显扩张,致使血压降低。此外,夏季我们出汗往往较多,血管内的血液容量会有所减少,也可以引起血压下降。</div> <h3>夏季睡眠不佳易致夜间血压升高</h3><div>另一方面,夏季很多患者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比平时要更高一些,血管收缩,易致夜间血压升高。</div> <h3>特殊患者持续高温时血压不降反升</h3><div>夏季对血压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重症、高龄、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在持续高温时血压不降反升,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div> <h3>夏季血压波动可能致高血压病情加重</h3><div>对于健康人,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现象,对健康无不良影响。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因季节变换所导致的血压波动幅度可能会较大,将显著增加血压控制的难度。临床也发现,夏季是高血压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季节。</div> <h3>红曲守住血压“警戒线”<br></h3><div><br></div><div>功能性红曲起到的是调节血压的作用,并不是一味的在降低血压。通过胆固醇分解、排泄使身体呈弱碱性,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将血压调节为一个正常值,它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也可以将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上来。</div><div><br></div><div>红曲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div><div>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红曲的降压基质主要如下:</div><div>1.红曲的降压物质γ-氨基丁酸(GABA)发挥作用</div><div>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现代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具有以下功能</div><div>(1)改善脑血流通,增加氧的供给,促进脑的代谢功能;</div><div>(2)调节血压;</div><div>(3)防止皮肤老化,改善体臭;</div><div>(4)改善高血脂症、防止肥胖等。</div><div>2.腺苷和脂溶性小分子物质</div><div>日本学者okawa Junji在其专利(JP20061041156A)中指出红曲的降压物质还有腺苷,从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710176431.3)公开的内容来看,红曲中的主要降压物质似乎还有其他物质,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作为红曲中的降压成分在红曲中的作用。</div><div>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div><div>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以催化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I,进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个转换的进行,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奎那普利、雷米普利、苯那普利等降压药就是依靠这个原理来产生降压效果的。报道显示,红曲的发酵产物中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存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6~052171)</div><div>4.其他降压物质</div><div>动物实验表明,红曲可以降低血液中一种叫内皮素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此外,郭俊霞等人的研究表明,红曲可以刺激平滑肌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极好的血管扩充剂。</div><div>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身体的康复与药物一样重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压。</div><div><br></div><div>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div><div>本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