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之源施浪诏故地 之 白草箩

虫虫

<h1>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h1><h3> 三营自古以来就是牧马屯粮经商之要地,在六诏时期为施浪诏故地。施浪诏是唐朝前期云南的一个部落,六诏之一。在今云南洱源县三营梅城村。据《旧云南通志》,“元世祖入大理,以此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之”。</h3><h3>因留军三百户镇之而得名 —— 三营镇。</h3><h3><br></h3><h5> 三营镇位于洱源县城东北部,距离县城17公里,距下关80公里,海拔2110米。滇藏公路214国道像一条彩带纵贯南北。</h5><h5> 以火焰山为中心的地热区,是云南省独有的高温地热喷泉景观。三营地势呈北高南低,三岔河、茨河、海西海灌区配套工程的跃进渠,以及三营东干渠四大水系,由北向南汇苴河入洱海,水利资源丰富,是真正意义上的洱海之源。</h5> <h3>  洱海之源的神奇山路。在这条通往白草村或者三岔河水库的山路的山脚之下就是:</h3><h3>施浪诏故地 —— 三营镇,留军三百户镇之。</h3> <h3>骑行中的平安温泉之家</h3> <h3>  一条水泥村路把垭口的狭长草甸一分为二,路南面的小水塘成为了人们的休闲胜地之一。</h3> <h3>从草甸北面山头上下来的略显羞涩的捡菌子少年的纯真笑容</h3> <h3>收获之一</h3> <h3>离开垭口草甸</h3> <h3>大队人马奔向了白草村方向</h3> <h3>长鸣的母牛,似乎告诉我,你这身装扮别吓着它的孩子。</h3> <h3>小朱和小杨老师见到学校格外亲切,各种摆拍没完没了。</h3> <h3>非得给我来一张才罢休。</h3> <h3>离开了15公里水泥路的白草村,迎接我们的是白草村盛开的土豆花和乡村土公路。</h3> <h3>古有:望梅止渴,今有:土豆花解疲惫。</h3> <h3>瞧瞧,最后面那个就是被这些大神拉曝了的我</h3> <h3>第二次爬坡骑行的美女老师,一路上叫苦连天,这个样子象累坏了吗!</h3> <h3>白草箩十八公里山路的终点 —— 祝国寺</h3> <h3>温柔、贤惠、能干的两姐妹,不仅坚持骑行,而且不辞辛劳,从昨天就开始着手今天野餐的准备工作。</h3><h3>你俩辛苦喽!!!</h3> <h3>再见祝国寺。</h3> <h3>眺望美丽家园 —— 三营小镇</h3> <h3><font color="#010101">  衷心感谢三营骑友的盛情款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不仅让我们吃好、喝好、休息好。而且还带我们欣赏了海西海、白草箩优美的自然风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再次感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留军三百户之后人热情好客,路不拾遗,古朴之风今犹在。</font></h3> <h3>骑行海西海三十六孔桥</h3> <h3>最美的期待</h3> <h3>白草箩花儿盛开</h3> <h3>转山转水转佛塔</h3> <h3>巧遇牛哥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