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几载军营感情深,一朝分别几十秋。<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郭尊先,男,汉族,河北霸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政治委员(副军职),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一级创作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br>1978年3月入伍,1981年1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中央党校哲学专业)。<br>1978年从军到河北易县总参某通信团服役。先后任汽车驾驶员、团政治处报道员。1981年12月由战士提干,先后任排长、团宣传干事、连副指导员、团组织干事。1985年3月考入解放军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学习政工专业,1987年2月毕业回总参某通信团,先后任连指导员、团组织股股长。1990年4月调任总参某通信总站组织科副营职干事(师党委秘书),翌年3月任营教导员,1993年8月任团政治处副主任。<br>1994年1月调入国防大学。先后在政治部组织部任干事、副部长。2006年2月调校务部任政治处主任。2008年初经组织批准入国防大学基本系联合战役指挥员班深造1年,同年底任校务部副部长。2011年5月任进修系主任,2012年7月任进修学院院长,2013年2月任现职。<br>长期在部队和军队院校政治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阅历实践,好学上进,能力素质全面。撰写的20余篇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等中央、军队级报刊发表并获奖。曾2次荣立三等功,2004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纪检干部,2006年作为全国纪检系统先进个人受到中纪委、国家监察部嘉奖。</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郭尊先,男,河北霸州人,1978年2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政治委员,少将军衔。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一级创作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br>他的字,笔画间洋溢着浩然正气,正如一个大写的“人”, 挺立于天地间,尽显将军的豪迈气慨。他挥毫于当代,仍深情地回眸古代,“尊”古敬“先”,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高风亮节,孤傲不群,追根溯源,孜孜以求。<br>家乡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的中心,自古商贾云集、文化繁荣,是“富庶之乡”“翰墨之乡”“戏曲之乡”。还是在孩提时,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他就对中国方块字书写有着浓厚的兴趣。读过几年私塾的两个堂伯,对书法有一定造诣,五堂伯善写颜体,六堂伯精于欧体,两个堂伯看出他的书写天赋,闲暇时常常指点他练字,久而久之,他毛笔字的点划有模有样,他的楷书有了根基。对于楷书,他钟情欧体,从此,他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br>1978年他参军来到河北易县西部山区,尽管当时部队训练、生活非常紧张,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利用点滴的业余休息时间习练书法。连里领导十分看重他的特长,让他负责出连队的黑板报。他一人不仅要负责板报书写,还要撰稿、版面设计和插图,连队黑板报多次在团里组织的评比中夺魁,使得他在团里小有名气。后来他调到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1981年底破格提干。提干后的他,先后担任团宣传干事、组织干事、指导员、组织股长、教导员,师组织干事、党委秘书,国防大学组织干事、组织部副部长。这期间,尽管岗位频繁调整、环境不断变化,但他仍不离不弃所钟爱的书法。<br>他在《贫涸无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话语:“我常常想,艰苦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在部队的这些年,我始终没有忘记入伍前在农村的那段苦日子,也正是有了这些作积淀,才有了我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经历和不断的进步。”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使他在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同时,走进了书法的殿堂,走向了楷书的天地,并使书法追求与军旅生涯相伴辉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br>把书法从“业余爱好”真正转变为“业余追求”,始于2004年下半年的又一次工作岗位变换。为了使自己的书法境界有一个质的提升,2005年初,他悉心拜从著名书法家苏季群先生为师,专攻欧楷。他认为,欧楷是唐楷的最高境界,以精丽俊逸又法度森严的书风著称于世,传承千年。</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