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印象【 作者:段菊阳】

段菊阳

<h3><font color="#010101"> 知道并且有幸见到曹谷溪老师是在20年前,那时,我就读于榆林师专中文系。曹老应邀来为中文系师生做报告,内容是有关写作的。那时的印象是,一副黑色边框眼镜,很儒雅。</font></h3> <h3>只记得这次报告之后,宿舍里到处都是《平凡的世界》《人生》《路遥文集》,全宿舍的同学,从早上读到晚上。到处都在谈高加林、刘巧珍、孙少平……连畜牧系的老乡见到我,都要交流路遥作品阅读心得。我个人写给自己看的小评论更是满天飞,“高加林是不是现代陈世美”“《平凡的世界》哲理语句赏析”“盖满川刘巧珍 金子般的心” …… </h3> <h3>这次听说有机会见曹老,很激动,很害怕,不敢去。我去了,说什么,与作家诗人面对面,想都没有想过。同行的前辈鼓励我:“别害怕!你去了,可以少说话,只听我们交流……”我战战兢兢地去了。 一进小区,就看到了“谷溪书馆”几个大字。有老人带着孩子在花园边玩耍。我上前去问“老人家您好,请问曹谷溪老先生住在这吗?”那位慈祥和蔼的老人问:“是那个写书的吗?” “是。作家。” “往前走,二单元一楼。” 见面,同行的给老先生介绍我们,先生很谦逊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助理递上茶水,切好的香瓜,鲜亮的樱桃,摆在我们面前。先生不停地让着我们:“吃吧,很新鲜的,早上才送来的,黄龙的。知道你们要来,早就洗好啦。” 寒暄了一会,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正题,谈先生,谈路遥,谈创作,谈人生,谈理想。先生很健谈,记性很好。从上世纪60年代初见路遥到上世纪90年代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完成,记忆清清楚楚。详细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为了便于我们理解,还讲了他的看法。我们豁然开朗。那两个小时的谈话,我更加深切地领会了古人说的那一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曹老师说的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知天外有天,求天下有我”。曹老师解释说:“人的一生,总要干点什么。要在时空提供给我们的有限的人生舞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最大的价值。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那一刻,我觉得眼前这位老人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胸襟如此开阔,气度如此博大,真是让人折服。我想我是老师,我也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但是,还远远不够,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在三尺讲台上,尽最大努力影响他人,成就他人,尽最大努力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不负先生教诲,不负来此时空走一遭。 “知天外有天,求天下有我”,既谦逊地认识到了自我的渺小,又积极地鼓励自我要充满自信有所作为。那怕是伟大的太阳下的一根渺小的火柴,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光发热,服务于他人、国家、社会。</h3> <h3>  感谢机缘巧合,让我在40岁的时候见到了先生,并且听到了这一句影响我思想的话语。路遥是“早晨从中午开始”,我的人生就从40岁开始吧。先生鼓励我,努力向上,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我又想到了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时,给孩子们强调最多的海明威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的尊贵之处,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阳光,自信,积极向上。同行提出,想求教两本《路遥研究》,我没敢说话。不想先生爽快答应,并且还给我们送了我们想要但不能开口要的书。我心里太高兴啦。先生分别给我们题词。慢慢地翻书,静静地写字,神态安详悠然。我看着看着,就觉得时间好像静止的。即使同一个字,先生每次写出来的都不一样。先生把我的名字写得那么好,我穷尽一生都写不到这种程度。共计写了三次,每次写出来的都是那么美。 </h3> <h3>我们想去“谷溪书馆”看看,先生欣然答应,并且亲自领我们前往。开书馆门的时候,不知当时大家在谈论什么,我只记得先生说:“我都是快死的人啦……”听到此,我备觉伤感,黯然至于泣下。书馆里,四壁全是书架,各种书籍严格归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全是先生与其他人的合影。丁玲,萧军,贺敬之,张贤亮,叶延滨,路遥,史铁生,陈忠实……这些人都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我不禁想到,先生就是一座桥梁,上承上世纪40年代的作家,下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作家,贡献颇大。 有一张照片,年轻帅气,那是先生20岁时的留影。北京天安门广场,那个时代的单肩包,不戴眼镜。那张照片太帅气啦,满面春风,阳光四溢。流年似水,一晃先生已经76岁高龄啦。“走吧,这里凉,小心把你们感冒了。”先生提醒我们。我抬头看见先生头上渗出的小小的亮晶晶的汗珠。今天,实在是太让先生受累了。再次回到先生居所,我们实在不敢再打扰了,因为先生还在写作,对于作家来说,时间有多么宝贵,地球人都知道。先生还是热情地让着我们:“吃吧!每人吃两块香瓜,再吃些樱桃再走。天气太热,多吃些水果,降温。”我边吃心里边说,太感谢您啦,今天真的是太打扰先生啦。我们起身告辞,我听到了一句温暖的话:“菊阳,等等,刚才只给了你一本《路遥研究》第五期,没有第六期,我给你取。我这里只有五六两期,别的都没有啦。”先生起身,慢慢走向书架,给我找,看着先生认真虔诚的样子,我的眼泪就要下来了。 先生坚持要把我们送到单元楼下。离别时,我向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达我对先生的不尽敬意和感激。 </h3> <h3>回来的路上,我们就在讨论。以前对先生的认识是作家诗人,概念性的,今天走近了,方才深入了解,尤其是先生的思想和胸襟气度。先生有知人之能,实为了得。我又想到,先生就是一部书,且是经典版的,没有几个人有幸走近阅读,而我就是那极少的有幸走近阅读者。记得谈话中,先生说:“有些话只说给懂得的人听。”先生是伟大作家路遥的引领者,也是很多人的老师,很多人人生的导师。相信很多人的人生从与先生谈话开始,发生转变。回来之后,阅读《路遥研究》第六期,看到了作家海波写的《我所认识的路遥》,觉得里面有一段话写的太好了:“千金有时易得,一友从来难求。世无路遥,文坛上会少了一个受老百姓爱戴的大作家;世无曹谷溪,陕北许多草根作家说不定至今还在绝望中挣扎,路遥的创作之路也会更加曲折和艰难。” 感谢同事的鼓励! 感谢先生的教诲! 再次向先生深深鞠躬:先生之风,山高水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