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秋风

<h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h3> <h3>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h3> <h3>唐槐</h3> <h3>周柏</h3> <h3>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宋仁宗赵祯于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h3><h3>元祐二年(1087年),太原府社头吕吉等人献圣母殿檐柱木雕盘龙六条和圣母座物</h3><h3>鱼沼飞梁晋祠古建三绝之三。 </h3><h3>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h3> <h3>木雕盘龙 晋祠古建三绝之二。 </h3><h3>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依旧威风凛凛。</h3> <h3>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h3> <h3>邑姜的侍女,距今已有几千年</h3> <h3>古戏台</h3> <h3>唐叔虞塑像</h3> <h3>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quot;永锡难老&quot;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h3> <h3>水母楼 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的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h3> <h3>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h3> <h3>元代乐妓塑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