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

聚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成都行一一问道青城山</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文/赵斌文</font></b></h1><div> 青城山离成都约六十公里,和都江堰同一条旅游线路,从都江堰出来上青城山,也无须问道就有各种旅游车招揽游客,我们乘巴士直接上路,平直宽广的路约行半小时。路边有一牌坊上书青城山三个金色大字,这只是引导游客入山的第一标誌,朝着牌坊进去,沿看蜿蜒的山路,当然也是柏油路,到达第二道门,同样的牌坊同样的字体,只是车辆到此为止进入停车场,再往里约三公里,才是真到了青城山,被告知要么步行进去,要么乘电瓶车进山。山道边有几处酒店,饭店,游客进出络绎不绝,往上走有一处楼宇大院,院门挂着青城山道教学院,问道即由此开始。到了电车站便是一大广场,放眼望去,古典辉煌的山门:青城山”金字灿烂,正门三道,侧门两道,牌楼琉璃瓦覆顶,上塑有各种姿态人物,想来是宣扬道教文化的场景。广场两侧绿树成荫,远处雾气辽绕真如进入仙境一般。两边靠山的大树也奇,有杉树,泡桐,松树等使劲往高长,树冠不大,十余丈高只是普通的,更有甚者其连吹牛都不敢说的高度,真是欲与山峰试比高。可能与气候和山涧有关,争相出头吗。山门右侧是建福宫,最后修缮完工是清代,不是很高,有二层和三层的,除建的很华丽美观之外,更重要的内藏国宝级文物,即李济善的一幅三百八十余字的楹联刻品,李济善明朝军政人员,不得志隐居于此,书此长联,上联从禹治水到各朝各代青城山从军,政,教的来龙去脉做介绍并到唐代皇帝将此赐于道教使用管理。下联记载所有于此有关的帝王名人佚事,遣词造句考究,文言俗语并用,事件记载清皙年代排列顺畅,读来韵味十足,再加原版的书法雕刻后更加苍劲有力,国宝级一一值。可惜沒时间仔细品味。</div><div> 从山门验票进入,正是前有亭台楼阁,后有竹林掩映,树木植被遮住了山峰。旅游吗,游山玩水,此番却成了问道。开始上山,节节升高的上山路,基本由台阶组成,山上各种树木植被及奇花异草散发着淡淡清香。给人以无尽的清凉幽意。各种亭台楼阁供游人欣赏和小憩,充分体现出道教文化的宫观建筑艺术。</div><div> 中国古代就有三教九流,这三教即儒家,释家和道家,九流就不追寻了。而说道家文化发展在青城山影响很大,青城山道教创始人张陵張天师创立,以清虚自持,反朴归真,修练内丹法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治病,可以斡旋造化。朝代更迭,几经展转,解放后青城山道系,全真道,龙山派等吸收各地道士,选出了易心莹为道教协会会长。</div><div> 順着山道有许多小桥流水,凉亭和牌坊。均为古典式建筑,古色古香,雕刻精美,绘制古朴典雅。处处展现看道教文化和风格。游到半山有了索道直通山顶最高峰建筑,从山上看这山型千奇百怪,绝壁深壑,珂崖裂石,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古木森林布滿山岭,确实是修道的神仙仙境。</div><div> 山峰上就是上清宫,看到如此宏伟建筑我又替古人担忧,怎么把这些建筑材料弄上来的?难啊!我们空行走,半道已气喘吁吁,不得不坐索道上山,修建此宫可想而知。据记载,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代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宫门,上清宫由蒋介石题寅,宫內供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 老子骑青牛塑像及道德经千言木刻。左侧长廊通配殿,有供奉孔子,关羽,还有石刻绘画人物,还有祖师殿,天师殿,往前为三皇殿,有伏羲,神农,轩辕。</div><div> 说到蒋介石题字,蒋公曾多次到此游山问道,多年前,蒋游山在凉亭喝茶,一道士路过故意讨茶喝,蒋相邀,道士看蒋后称蒋未来必成大器一统全国,但一生中两大劫,记住,成不离川,败不离湾,便起身离去。二十年后,在和毛的较量中失利,徐蚌会战为散心再游青城山看见此凉亭,想起当年事,回去果断撤兵台湾。</div><div> 要下山了,据说青城山有36峰,环状排列我还真没找出来。道士修练确需个幽静的所在,以剑,琴,茶,修身养性,练丹修道,而今开放旅游,游人川流不息,嘈杂之声不绝与耳,哪有清静之地,半天也没见一个道士,我想有道之士也只能在半山的道教学院讲经说法,抚琴练剑,喝茶练丹修道啦。因那里是禁止游人出入的,问道没看见道士,倒是看见一道教学生,是个女的,戴道帽,穿一身黑色道服,一双白布袜紧束裤褪,一双布鞋,包裹的很严,提一塑料桶,。不容易,要知道游山的女性都是短裙或短裤都嫌热了。看来学道也很难。游了回青城山难以忘怀,记此文以做纪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