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

网风

<h3>&nbsp;&nbsp;&nbsp; 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图/ 网风</h3><h3><br></h3><h3>能够坚持读书的人一般都喜欢或多或少写点文字,但能长期坚持写作的人却为数不多。当下,除了高考、考研、国省考、法考等一些应试性的考试,读书很多时候是"无用之用"。"旦起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以及他事",叶梦得在其遗后人家训中如是说。的确,非天长日久苦读、精读,读书的"实用性"是不易体会到的。所以现在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我自小胸无大志,现在也没有什么志向,只是因为尘世40多年的浸染使我对生活和生命的本身多了些冷静、客观的思考。苦头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乖巧一些,在分辨是空着的窗子还是透明的玻璃墙时有了点小的智慧。也是因了这个原因,我开始虔诚地跟在历史的身后,开始主动地去尝试吃学习的苦,以避免今后吃更多的生活的苦。</h3><h3><br></h3><h3>我是在今年二月的第一日立下誓言的,自那日起每日一文,我人生的前40年都有爱讲大话的毛病,到现在也不能改正过来,母亲曾不止一次当面教训过我,虽然我嘴上没有服输,但在心底已经开始慢慢认同母亲的观点。当晚,我在书房内撰写了一篇《日省堂记》。在前不久的世界读书日,经一位编辑老师的斧正,刊发在了报纸上,拿到样刊的那天,我手心脚心都出了汗。这下,有字为证,更多的人得以通过白纸黑字知道我夸下海口的事了,如果不能兑现,必将遇更多人的耻笑,看来确是没有退路了。</h3><h3><br></h3><h3>回首自二月以来的这100多天的日子,似乎有些收获。当初,我在朋友圈立誓之后,曾不止一次打过"退堂鼓",中间好几次都差点做了逃兵。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比如读书,比如减肥,比如锻炼,比如早起……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任务不确定,忙不完的工作已经让人晕头转向,哪里还有机会照顾家庭、读书作文?有两回夜晚喝多了酒,第二日连起床都困难,更别说作文以记了。好在我自作聪明找到了弥补的办法,在状态好时一日两文或是三文,写不成长的就写短的,写不了散文就写首短诗。如此以来,平均到每一个日子的头上,竟然还超过了一日一文的标准。这真是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h3><h3><br></h3><h3>我在坚持读书写作的100多天里,最令我无从兑现的尚不是时间和精力方面存在的困难,最要命的是一开始无法利用零碎的时间,或是成段的时光,常常是一上午拿着笔却不知道写些什么,尴尬之至。没办法,我就坐在电脑前重新练习打字,把那些经典语录和句子拿来做摘抄,抄着抄着就来了灵感。以我现在的经验,人做事情,狠狠地逼自己一次,兴许真能找到些办法。如是甚好!如今,在连续100多天的坚持写作中,写作倒逼了我真正做到了"无一日不读书",反过来读书不仅渐渐地开拓了我的视野和心胸,而且还很好地促进了我写作水平的提高。回顾过往,在这繁忙的状态下,我不仅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和心灵上的富足,在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包括教育孩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因为读了《后汉书》,读了朱光潜、季羡林、傅雷……在逻辑学、心理学、美学、心理学、史学方面有了些皮毛的了解。因这了解,常感觉在现实之外,在书本之中,在自然之中,世界竟如此广阔。</h3><h3><br></h3><h3>这100多天的坚守,我原以为会苦不堪言,孰料在这段时间的坚持之后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境地。有了这良好的习惯,似乎在处理生活中各类纷争和得失时,得心应手的程度远胜昨年。尽管偶尔仍难免执拗、难免意气用事,在看开看淡看远诸多方面扪心自问的确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倘若说因这坚持没有失去什么,那也是不坦诚的,由于频繁地发朋友圈,坦诚、直率被一些人误认为高调张扬,这或许是早已注定的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未必都能被所有人理解,即使是圣贤也难免如此。所以对半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也就不想再做解释,以免又添是非。</h3><h3><br></h3><h3>此时此刻,在这书房一隅,我是有信心在今后的时日中坚持写作的习惯,毕竟我在坚持这个习惯中尝到了"甜头"。概括来说,坚持写作于我有如下诸多好处:</h3><h3><br></h3><h3>一、在推进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浪漫主义转变到古典主义的过程中,写作促成了我有能力冷静下来,培养了科学思考的习惯,减少或降低性格和情绪对我不良的影响,这必将有益于我解决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h3><h3><br></h3><h3>二、写作可以使我从"现实"上升到"意象",这种观照的形成可以使我早日得到身心的解脱,甚或能把生活中的"悲剧"转化成我文字中的美,这也必将更有益于我把生活中的"诗意"转化成诗成文,培养、训练和提高我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兴许我能借此早日进入"自由王国",使人文主义在我的思想和内心中落地生根。倘如此,这也必将有利于我退休后的生活,有利于我良好心态的持续形成,有利于我的身心健康和长寿安宁。据季羡林老先生的经验:善于思考、多用脑是长寿的"不二法门",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少嘀咕他人闲事,即可以少招惹是非,还可以丰富取悦自己。如此,何乐而不为呢?</h3><h3><br></h3><h3>三、 可以弥补记忆力衰退的缺憾,于大脑之外,开发出一个"储存卡"来,增加大脑的储存量。小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过于贪玩,又未遇或是未能听明白高人的指点,如今尚未白首已是后悔不迭,可后悔能有什么用呢?且做一回"亡羊补牢"的农夫,看看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可能开辟出一小块土地?即便不能,也要增长些见识,不然,还有这漫长余生,吃喝拉撒睡之余,跟别人和自己又谈些什么呢?</h3><h3><br></h3><h3>四、言传不若身教,这是我切身的感悟。闺女渐渐长大,儿子马上也要开始读书。如今的教育还真是很令人担忧。以我们夫妻的收入必付不起那高昂的按小时收费的课时培训费用。或许,坚持写作下去的我将来可以自己培养一下孩子,这样可节省一些培训的费用,倘是能再攒些稿费,那就更妙不可言了!等到"积蓄"久了,说不准还能给亲朋好友们的孩子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万一将来子女长大成人变换了住处,也不至于落到"吃闲饭"的地步,人生如果没点自己倾心的真正“爱好”,那将会遭遇多少空虚和无聊。如此想来,心里颇多了美滋滋的味道。</h3><h3> ……</h3><h3> &nbsp;</h3><h3>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又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这些都是我今早才开始认真思考的语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我是没指望了,争取破千卷百卷,学习终究是有好处的,写作也是。</h3><h3><br></h3><h3>若能遇上更好的自己,实在是没有不坚持下去的理由,你说呢?</h3><h3><br></h3><h3> 2018年6年24日以记</h3><h3>&nbsp;文章皆原创,转载请注明。</h3> <h3>网风,一名热爱文字的小城民警。自就读高中以来,先后在《语文报》、《时代青年》、《河南青年导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公安月刊》杂志、《河南公安》杂志、《公民与法》杂志、《河南公安报》、《警苑》杂志、《大河报》、《河南农村报》《华西都市报》、《婚姻与家庭》、《河南法制报》、《人生与伴侣》、《当代民声》、《佛山文艺》、《开封日报》、《信阳日报》、《东莞日报》、《信阳晚报》及中央、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和纪实新闻作品200多万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