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红曲最早起源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最古老的养生食品、药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经过千年来的应用,证明它是安全的。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中华药典把它定性为药食同源的食品。自古中医就推崇“药食同源”,因为“是药三分毒”,而食品不会伤害身体,而且能以温和、安全、简便的方式治愈疾病。汉和御谷生产的红曲就是药食同源的食品。</h3><div> • 发现于中国的汉代,陶谷在《清异录》中有:“有赐绯羊,其法以红曲煮肉。”的记载。</div><div> • 元代时就有红曲制药的记载,忽思慧在《饮膳正要》提到:红曲,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div><div> • 明代红曲的应用达到顶峰,最具代表性的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曲活血化瘀、健胃燥脾、治跌打损伤、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女性气血痛及产后恶露不尽。</div><div> • 李时珍对红曲的评价极高,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红曲,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div> <h3> 七十年代,日本的远藤章教授在《本草纲目》中发现红曲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开始对红曲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h3><div> 1979年,远藤章教授研究出红曲含有降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K,并发表医学论文,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提名。</div><div>1985年,美国的布朗和戈德斯坦研究出红曲中Monacolin-K(天然他汀)的作用机理,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物学两项大奖。</div><div>• 1987年,美国默克公司从化学中提取西药洛伐他汀正式面世,广泛应用于现代西方医学。</div><div> 他汀类药品面市后,拯救了无数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几乎成了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和必选药物。被誉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药物,也是人类药物史上继青霉素之后第二个革命性的药物!</div><div>红曲古代称丹曲,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的。作为传统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评价它说:“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在许多古代中药典集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张璐的《本经逢源》宋应星《开工开物》等,都有关于红曲的较全面记载。红曲作为一种食疗兼备的重要中药,一直倍受中国人民的珍爱。迄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北京、湖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市的地方中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中,仍记载有红曲,内容几乎与古籍文献中一致。</div><div>红曲,古为今用,已经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老药换新颜,它将为人类的健康升腾新的希望。</div> <h3> 功能性红曲发酵产品中不仅含有天然他汀类物质以外,还含有其他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色素等物质,因而除了具有显著降低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肝脏,抗疲劳,抗癌等作用。</h3><div> 功能性红曲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酶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Monacolin-K、麦角固醇、γ-氨基丁酸、等红曲菌的代谢产物,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功能性红曲能有效降低体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代、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具显著的隆胆固醇及降血脂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