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心的洗尘,新的开始。</h3><h3> 走过无人区,一步一回头。</h3><h3> 我看见,山谷中五色经幡在大风中飞扬。<br /></h3><h3> 我听见,红山上布达拉宫传出法号低沉的响。<br /></h3><h3> 我向往,大地阶梯顶端的雪域风光。<br /></h3><h3> 我景仰,红河谷翻腾的不屈的浪。<br /></h3><h3> 我遥望,扎什伦布饱经忧患的沧桑。<br /></h3><h3> 我梦见,珠峰下满脸上洒满阳光的姑娘。</h3><h3> 虽然西藏之行结束了,但是我知道,我对它的思念,才刚刚开始。我,在世界上的另一部分,留在了拉萨,留在了西藏。</h3><h3> 难忘西藏这个可以做梦,这个可以为之而入梦的地方。今天离开,但不是终点,只是旅途的起点,又一个,绝美的开始。</h3><h3> </h3><h3> ——题记</h3> <h3> 受阻多玛乡,心里很矛盾,前方何时能够通车是个未知数,如果此时走回头路,我们心有不甘。于是商议临时安顿下来,明天根据情况再定。这个偏远的夹皮沟里的小乡村,场镇不过一二十户人家,平时很少有电,当天也不例外。四川人就是好,走到哪里都可以随遇而安。我们几个哥们,千方百计找店主要来一副手搓麻将,打发这无信号无网络没有电的无聊的时光。</h3><h3> 没有赶路的早上,基本上睡到自然醒。大李哥从早上6点就起来,几次开车跑前方检查站询问道路放行情况,检查站答复也不知道,一个字,等。10点过又去,又听说要三天才通。我们只好退房另择路线返回了。11点临行前,做事高瞻远瞩的大李哥再去探问,居然接到了放行的通知。大家欢喜雀跃,排队办理通关检查手续。此事给我太大的启示,如果没有大李哥的最后一问,接下来的无人区乃至新疆之旅也就中断了,回过头来想,肯定一辈子遗憾。姜,还是老的辣啊!</h3><h3> 接近饭点时间。这里前不粘店后不粘村,我们带的自发热饭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h3><h3> 饭香!来自于路通了,没了折返的沮丧。</h3> <h3> 赶路吧,今晚我们必须赶到三十里营房,不然又只有当山大王。</h3><h3> 阿里无人区,是天堂也是地狱,美好与艰苦并存。刚进其中,就经历了各种蹉跎。人在旅途,带着好的心态去看风景,目及之处,皆是美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体会,所到之处,尽是恐惧。</h3><h3> 我们一路走来,有失望,但更多的是美景和向往。所以,前方应该是坦途。</h3> <h3> 眼里这茫茫无人区,是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由于219国道的存在,这些"无人区"并非真的没有人,每隔上一段距离,还有兵站或者营房,以保障219国道的畅通和战备物资的顺利运输。近年来,多玛兵站、三十里营房、大红柳滩等地逐渐热闹起来。不过到了冬季时,道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许多人都候鸟般离开这里,直到第二年开冻后再来。</h3> <h3> 脚下这片土地,西藏苯波教的发祥地,有著名的三围之称,也就是:日土(湖泊围绕的地方)、札达(土林围绕的地方)、普兰(雪山围绕的地方), 对探险寻幽和朝圣的人民来说,它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br /></h3><h3> 驱车奔驰在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新藏公路,可以一览阿里高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h3> <h3> 阿里,素有千山之巅,万山之祖,万川之源,圣灵之尊的赞誉。一路上看,名不虚传。难怪阿里是信徒们的圣地,探险家的乐园,登山家的向往,旅行家的天地。世界上没有哪片土地会比这里更接近太阳,世界上没有哪座雪山会比这里更厚重苍凉,世界上没有哪叶湖泊会比这里更庄严神圣,世界上没有哪张笑脸会比这里更灿烂阳光。</h3><h3> 这里,就是千山之祖,万水之源的阿里,这里,就是人人向往,生命禁区的阿里。<br /></h3><h3> 身在其中,心里坦荡无比。</h3> <h3> 没来过阿里的人,对它都有无限的向往与憧憬。阿里无人区没有信号,没有打扰,没有烦恼就像与世隔绝。公路两旁,有的是蓝天白云和草原,荒原和雪山,绝美的自然风景,这种感觉真的很棒!</h3><h3> 被外界称为"生命禁区"的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无人区只是人烟荒芜,而对于其他高原动植物,则是不被打扰的天地。而一个又一个高山湖泊,滋养了周边的草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藏北独有的生态乐园,动物天堂。</h3> <h3> 几百公里走下来,无人区人迹罕至,这里一片荒芜,高海拔,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在稀薄的空气里似乎只适合某种生物生存,它时刻充满危险,充满挑战。<br /></h3> <h3> 除了美景,还是美景。我的思绪万千。看见公路上的那些沙石、水泥、沥青,这些东西原本是互不熟识,或许是它们结了缘,又或许它们都有成路之美,所以就聚在了一块儿。有了路,就多了领略大自然的可能。当你出发在进藏的路上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动,因为路上有一群同梦同行的朋友。一路有关心可抗寒流,有欢乐可消疲倦。每天都能在一起,互赠鼓舞,吃饭时围着大餐桌吃大锅饭,分享在路上的心情,晚上休息时又住同一间客栈,体会到的又是另一种亲情。几个大哥,谢谢你们给予了我同行的机会。</h3> <h3>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一贯热爱旅行,不为别的,只为把世界看得多一点。</h3><h3> 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h3> <h3> 在西藏,人们通常把湖叫做"措"。而向无人区进发的一路,大措小措,错落有致,令人的神经持续亢奋。每遇一措,或湛蓝、或柔蓝、或明蓝、或靓蓝、或浅蓝,不一而足,颇为撩人。</h3><h3> 在这里,没有天地的界限,没有古今的界限,那一望无际的蓝亘古绵延,那时光流淌得如斯不着痕迹。于我而言,是一场长久且遥远的梦,多少次魂牵梦绕在其中,梦中的神山圣湖,如镜花水月,是那样清晰又遥不可及。当我今天终于身在其中,感觉仍然是那么强烈的不现实。阿里无人区,就是这样梦幻的吧。比如,这一路"一错再错"……<br /></h3> <h3> 连续翻越了新藏线上5370米海拔最高的红土大板和5347米的界山大板后,传说中的死人沟就到了。</h3> <h3> "死人沟",这里现在叫泉水湖,设有武警检查站,办理的边境证派上了用场。听过无人区的人,大多也都听过"死人沟"。"死人沟"的恐怖之名据说开始于50年代的中印战争。一场暴风雪后,一弹未发,全数冻死了埋伏在沟壕里的整个军团,一个都没有留下。人们传说那些年轻的士兵们的亡灵仍困在那里。从那以后,无论动乱或和平直至现在,"死人沟"一带稳固增加着途径这里突然死亡的人数,过路者意外猝死,机车失事,犯罪事件,持续的充实它的恐怖的名声。据说当地政府觉得这个地名是在不雅想要改个名字,改为泉水湖,但是无论改什么,人们都还是叫它"死人沟"。</h3><h3> 趁下车检查的空档,我来到湖边,眺望远方。心情不能平静,眼前绝美的风景,怎么看都是那么的凄美,苍凉。为曾经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牺牲的将士们默默致哀。因为有你们的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畅游天下。</h3> <h3> 曾经看过以前别人写的游记里记载,几年前有两个年轻姑娘徒步到阿里无人区,路过"死人沟",或许因为没有搭到车,只能在此过夜。她们夜晚找了一个用于军事防御的地沟,搭了帐篷过夜,夜晚被野狼袭击,两人被活活咬死,过了好久被士兵发现两具支离破碎的尸体。<br /></h3><h3> 进入阿里大北线无人区后,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地广人稀,没有经验的单独旅行是存在很大风险。大自然的残酷,不会因为你的无畏就去护佑你。虽然一路来我对路上看到的徒步和骑行者,内心充满敬意,但是,我一直以为, 不推荐穷游,不怂恿"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凡人的我们,还是准备妥当,认知自己的能力,敬畏大自然为好。</h3> <h3> 经过西藏新疆分界线,浩瀚的天空和苍茫的大地更加高远辽阔,翱翔的雄鹰和奔跑的羚羊,每一个身影,都是世界最自由的精灵!每一个画面,都在感叹生命的渺小、自然的博大!<br /></h3><h3> </h3> <h3> 已经告别西藏了,回想十几天来,由滇经丙察察艰险崎岖的进藏,沿318线经拉萨、羊卓雍错、日喀则、珠峰转新藏219线过玛旁雍措、冈仁波齐、进入天上阿里,再探神奇土林、神秘古格王朝,道路艰辛,身体疲惫,而大伙却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在西藏,每一座山、每一片水乃至每一朵云都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孤寂的石片堆成无数的玛尼堆,立马就有了神的光环。随风飘荡的风马旗无时不刻在表达信众们的祈求和传达着神的旨意,天地之合,人神交融。<br /></h3><h3> 一路回望,一路思量。对于许多向往西藏的人来讲,有的是因为风景,有的是因为信仰,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是因为体验,对于我来说,除了心灵的逃避,的的确确是因为喜欢。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喜欢这里的神山圣湖,喜欢这里的纯洁质朴,喜欢这里的从容淡定…… 。</h3><h3> 时光清浅,深情难赋。告别西藏,又一次拥抱新疆。</h3> <h3> 看到公路旁这两样特殊的东西了吧,科普一下。前一个人是挡风墙,无人区风沙太大,很多风口能将车辆吹翻,我在这段路驾驶时,明显感觉到方向盘不听使唤。后面一个像很多梭镖一样的东西,是利用太阳能,防止公路基被冻裂的设施。</h3> <h3> 路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独自骑行,一辆老式自行车,几个编织带装行李,脸手都被冻得发紫,是我们一路走来遇到的装备最简陋的独行侠。我们停车过去和他交流,他说他刚从前方十几公里的奇台达坂下来,那里在下大雪。</h3><h3> 心善的桂哥马上回到车里,给老人找来两副手套,送给他。叮嘱他前方几十公里的泉水湖检查站才有人,劝他最好天黑之前赶到那里搭帐篷才安全。</h3><h3> 不知道那位老人天黑之前是否能够赶到。一路牵挂,乃至我到现在都很担心。</h3> <h3> 翻过奇台达坂,很快红柳滩到了。昨天我们还计划在这里住一晚的,今天看来,昨天的不准通行,还是好事。因为这里设施也太简陋,几间犹如工棚的平房,估计我们也难以入睡。好在这里有个加油站,让我们补足后继续前进。</h3><h3> 所谓红柳滩,是这一带的峡谷河床里长满了红柳而得名。</h3> <h3> 通过红柳滩检查站以后又遇武警修路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在翻过康西瓦达板以后,著名的康西瓦烈士陵园就在公路的右手边,因为时间较紧张,就没有专门进去谒拜先烈们,只能行注目礼,向为保卫祖国边疆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3> <h3> 问度娘,康西瓦,位于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4280米,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时为新疆、南疆两级军区前线指挥所。</h3><h3> 1962年10月20日,印军悍然在中印边界东西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br /></h3><h3> 在西段地区,新疆军区组织机动部队和边防一线守点分队共约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北起神仙湾,南至扎西岗,正面600公里的地域内,配合东段我军主力作战,于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阿里4个方向对入侵印军之114旅实施反击,全部清除了印军入侵设立的43个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h3><h3>在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歼敌434人(毙265人,伤169人),解放军牺牲104人,伤224人。</h3> <h3> 三十里营房,是一个地名,在G219,在新藏线上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走过路过或是研究过这条线路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地方。距叶城县370公里,海拔3700米,对于长途跋涉的人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补给点。</h3><h3> 晚八点过,我们到达这里。宾馆是提前在网上定的,宜家宾馆。心想不错,走拢一看,笑了。</h3> <h3> 由于昨天晚上我们住的地方刚过检查站,因此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早点出发。8时左右从三十里营房向叶城方向前进,</h3> <h3> 出发几十公里,就要翻越海拔4909米的黑卡子达坂。由于昨天下午的强降雪,治途所有的山峰都银装素裹,白雪恺恺,忽入一夜入冬季,在夏至以后的六月,让我们又一次体验了六月飘雪的美景。</h3><h3> 在一个临时检查站,一个来自广西的女士,面对雪山,迎着从天而降的雪花,激动得语无伦次,她几十年来第一次看见下雪,第一次看见雪山,其心情可以理解。在这个时间段,能看到如此规模的雪山,对于我们所有的同行者而言,也是第一次,嘴里不断的重复着太漂亮了,太美了,桂哥忙着录小视频,翔哥在现场直播,我则不停的拍照片,录视频,刁哥也没闲着,爬车顶,站车旁,雪地跳高,玩的不亦乐乎,痛快之极。</h3> <h3> 紧跟着海拔4969米,号称新疆最高达坂的麻扎达坂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可以看到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由于天气原因,没能看到。但我们在河谷地带偶遇了新疆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真不知道它们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生存并保持种群的不断壮大的。</h3> <h3> 通过库地检查站,在一家泸州老乡的小饭馆吃过手抓饭后,翻越海拔3250米的库地达坂,这个达坂应该说是整个新藏线危险系数最高的70公里,路面坑凹不平,不知为什么武警交通部队对这段路的管理是松散的,可能是地质条件太复杂,经常滑坡、泥石流影响,路面受损严重。更要命的是,临崖沿边居然没有安装波型护栏,车行路上对驾驶员和乘客均给予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桂哥说能够跑过这条路,世间的路皆为坦途,此言不虚。</h3><h3> 我坐在副驾驶位置,双手双脚抓的紧紧。每一次颠簸,就一次心紧,不停要求刁哥车子里面开点。</h3> <h3> 沿途,看到很多以为事故被抛弃的车辆。在这方圆几百公里都是无人区的荒原,一旦车坏,救援相当困难。如果车毁严重,你只能弃车而去。</h3> <h3> 从阿卡孜达坂下来,眼前的绿色多了起来,经过叶城普萨镇,新疆味一下就浓起来。</h3> <h3> 一马平川的80公里标美路直达叶城县,这里是全程2140公里新藏线的起点,我们历时6天,终于走完了全程。当我们的车驶过"新藏零公里,昆仑第一城"标志性建筑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都激动不已。我们又实现了穿越新藏线的目标。</h3><h3><br /></h3><h3> (本游记是我们同行共同智慧结晶,刁哥更有很大贡献,谢谢🙏!敬请关注接下来的西域丝路之旅)</h3> <h3><b>西藏之行,一些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b></h3><h3><b><br /></b></h3><h3><b> 关于高原反应:我觉得主要是心里病。这次来西藏之前我曾经有过几次高反,回过头来总结,主要是当时可能感冒了,或者活动量过大造成的。我这次的经验,克服的办法,一是提前二十天服用红景天。记住,不是口服液,是去药店购买红景天根,像熬中药那样每天熬服,或者泡水喝。而且在西藏时间,每天坚持泡开水当茶喝。二是在高原境内,切记不要动作太大,动作过猛。三是吸氧,效果最直接、明显。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持续时间太长时,觉得不舒服了及时吸几口氧。我这次带了两罐,但几乎没用。四是心里一定要战胜它,不要时时都想到自己要高反,心里暗示。这个最重要!其他的,网上很多路书攻略都有夸大成份,不可信。</b></h3><h3><b><br /></b></h3><h3><b> 关于物资准备:除了应急(堵车、车辆故障等)外,食品和水不需多带,尤其是水果,随处可见,吃多少买多少,吃几个买几个。服装准备长袖T恤、长裤、冲锋衣足够了。怕晒的要准备防晒防紫外线(防晒霜、防晒衣等)。需备常用药品(止泻、感冒、止疼等)。这次我们带了睡袋,一次没用过,最后成为累赘。</b></h3><h3><b> 关于车辆:</b></h3><h3><b> 最好是用越野车或SUV。有条件的话可以带两个备胎。出行前进行保养。</b></h3><h3><b><br /></b></h3><h3><b> 关于加油:最好办一张加油卡,中石油、中石化通用,很方便。应始终保持半箱油的油量,尤其是进入藏区后,虽然加油站不少,但一是防止长时间的堵车,再者防止加油站关闭、设备故障、没油等,一定不要待油量提示灯亮了再找加油站,这十分危险。总结我们的教训,你一旦进藏,你看见加油站就加满油,不管车里还剩多少,准没错。</b></h3><h3><b> 关于道路:滇藏线,川藏线,新藏线,两条道路有很大的不同,滇藏线,尤其丙察察,目前是只做了水温层,碎石路面,伤胎,驾驶需特别小心。估计再过两三年,路面应该算是柏油了。川藏线山多、高差大,需翻山越岭,急弯险路较多,行车困难需格外谨慎驾驶;新藏线主要是高原行车,几千公里的路程海拔高度平均在4500米以上(号称天路)山高陡坡,由于长时间在缺氧状态下,人易疲劳、头疼、头晕,一定要准备氧气(罐)。</b></h3><h3><b><br /></b></h3><h3><b> 关于住宿:一是尽量选择低海拔的城镇。建议选择300左右价位的酒店,能保证吃好、休息好和车辆的安全。</b></h3><h3><b> 另,藏区内住宿均要刷验所有入住人员的身份证,有些酒店还要"刷脸"进行面部识别。</b></h3><h3><b><br /></b></h3><h3><b> 关于应对检查:进入藏区后,各个城镇和主要路口都有检查站,主要是查人员,要随时准备好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边境证。许多检查站需下车逐个刷验身份证、刷脸(面部识别)。</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