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踩着旱季的尾巴来到斯里兰卡,飞机在班达拉奈克机场降落,办完入关手续当务之急要換货币,虽说购物可刷卡,但这个国家在很多地方都需要付小费。用美元兑換卢比,相当于50元人民币=1000卢比。立刻感到人民币好值钱啊!在随后行程中切深感到物价低廉。</h3> 斯里兰卡的版图就像一个鸭梨,四周被印度洋包围,是名符其实的岛国。现在的全称是"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个国家给中国人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班达拉奈克夫人1972年访华,赠送小象"米杜拉",那时此国叫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改为现名。斯里兰卡1948年宣布独立时,定国名为锡兰,加入英联邦。著名的"锡兰红茶"就是斯里兰卡的国家名片。我们去时(2018年),这个国家结束长达26年的内战也就9年的时间,所以基础建设较差,据了解,全国只有2条半高速路,还是中国援建的。所以我们行程中不少路况不是很好。 <h3>观看大象孤儿院是兰卡游的第一项。由于自古以来大象在斯里兰卡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到处都有以大象为题材的物品。为了保护和救助受伤或生病,以及脱离了群体的小象,1975年在首都科伦坡以北约90公里处建立了平纳维拉大象孤儿院。全世界仅有两个大象孤儿院,另一个在肯尼亚。</h3> <h3>每天中午都会有工作人员带着大象穿过马路到街对面河里洗澡,路上的汽车都得为象群让路。</h3> <h3>大象是有记忆力的,人类对它的保护使得兰卡境内的大象和人和平共处,大象走在街上也不怕人。</h3> <h3>这里的象耳朵都比较小,而且身上有着一块块粉红色斑,这和以前见到的象不一样。</h3> <h3>炙热的阳光下,大象悠然自得享受着戏水的乐趣。</h3> <h3>这只浑身漆黑的小象,不知为何离群独往没有同伴。</h3> <h3>把大象的粪便做成纸和本子,是兰卡的一个特点,许多游客买一本留做纪念。</h3> <h3>离开大象孤儿院,乘车去往锡里吉耶古城的狮子岩。</h3><h3>远远望去就见一块巨大的红褐色石头横卧在山上,由于狮子头已经风化掉落,这么看很难看清楚狮子的模样。</h3><h3>据考证狮子岩是十九世纪中页被英国人所发现,而之前几千年都隐藏在山林之中。兰卡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h3> <h3>狮子岩的范围还包括了护城河,一个花园广场。</h3> <h3>据称高200来米的狮子岩前后建了18年,现在世人看到的仅是留有狮子爪子的岩石。</h3><h3>广场花园的格局修复了原来的样子。</h3> <h3>猴子不怕人,到处跑来跑去。</h3> <h3>沿着台阶上到狮子岩上端有壁画一侧,岩洞内壁画不允许拍照(网上发布的照片难道是偷拍的?),仔细看看壁画完整的已经不多,佛教神态女子为多。原以为这就到顶了,其实不然,真正上顶的路在狮子岩的后面!</h3><h3>爬了这么高就是为了看壁画!</h3> <h3>俯瞰广场花园。</h3> <h3>这才是上狮子岩的正路,从这里可以直达山顶,上面曾经建有宫殿和游泳池,现仅有遗址。</h3> <h3>狮子的大爪子中间是下山的路。</h3><h3>看着这巨石,遥想几千年前没有机械,人们是如何建造个大石狮子,又是如何在最顶端建造宫殿等一应建筑,肯定是无比艰难!</h3> <h3>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太多的疑问,不过現在把它作为佛教之山较为贴切,一路上可见不少的僧人前来拜谒。</h3> <h3>康提皇家植物园创建于1821年,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亚洲第二大植物园。4000多种植物分布在园内,绿草茵茵,枝繁叶茂。</h3> <h3>草药园里的讲解员中文说的不错,从肉桂讲到咖啡豆可可豆,从防蚊虫药到芦荟护肤,最后推荐自产商品,说"中国佐料有十三香,我们是十八种香料混合"。</h3> <h3>这种红色波萝是不能吃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h3> <h3>这棵连体大树高耸入云,只能分成上下两部分拍。</h3> <h3>来到植物园,中国游客都要寻找一棵树,那就是1957年2月1日周总理在此亲手种下的斯里兰卡喇叭树,61年过去现在已是参天大树。我们的导游卢山与每位团友在此树下合影,一是纪念缅怀周恩来总理,二是表达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友谊经久不衰。</h3> <h3>位于康提市中心的佛牙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始建于16世纪的佛牙寺,几百年间不断修复完善,成为斯里兰卡著名的礼佛圣地,因为有了佛牙寺,康提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h3><h3>不巧,赶上下雨,而佛牙寺内必须脱鞋而入,单独存放,且佛牙寺内不光是大殿,还有花园和其他露天部分,这时光脚走就有诸多不便。看到当地人不论年长年幼,多数习惯赤足行动就很自然了。</h3> <h3>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随处可见寺院,有的豪华更多的是普通。</h3> <h3>佛牙寺顾名思义就是存放佛牙的地方,据传释迦牟尼流落在人间的佛牙仅有两颗,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塔珍藏了一枚,而另一枚既在这个佛牙寺供奉。</h3> <h3>佛牙平时珍藏在一个小金罐中,样子就是佛像前的金罐。每年的佛牙节,就会把小金罐请出,用大象驮着巡游,接受善男信女的朝拜。而佛牙舍利是五、六年才请出一次。</h3><h3>镀金佛像两侧的汉白玉佛像为我国赠送。</h3> <h3>小金罐藏于密室中,硕大的象牙立于两侧。</h3><h3>里里外外没发现功德箱,也没有请香,没有香火味,这一点和我国寺院大不同,只是寺院外面有卖白、蓝、粉色荷花,很便宜,很多人手捧荷花进入佛牙寺。所以给人的感觉少了些功利,更加纯粹一些。</h3><h3><br></h3> <h3>斯里兰卡盛产红茶,称之为"锡兰红茶",与我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红茶。其实,斯里兰卡红茶原产于中国,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于十九世纪把茶树种带到了锡兰,逐渐大面积种植。</h3><h3>斯里兰卡最好的红茶基地是努瓦利埃丽耶,在途中先参观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蓝兰茶厂(BLUE FlELD TEA),先请我们免费品尝,几种口味茶分别端上,浓郁的茶香味扑面而来,尝一口,沁人心脾,确实是好茶!</h3> <h3>茶园里的茶叶工厂,从采摘到挑选,再到翻晒和烘干,筛选,发酵等全套工艺,多数是女工完成。</h3><h3>这里完全是一条茶叶生产线!</h3> <h3>其实本来斯里兰卡不种茶,而是种咖啡,但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因为病虫害导致咖啡树大面积死亡,而由中国带去的茶树却顽强的生存,由此斯里兰卡开始了茶树的种植。另一方面英国上层社会对红茶的需求日益加大,进口价格很高,于是英国殖民者便在斯里兰卡建茶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h3> <h3>而穿梭在茶园中的火车,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的火车路线",斯里兰卡有两条火车线路是最吸引人游客,一条是高山茶园火车,一条是海上小火车。</h3><h3>车站还是原来英国人建的样子,仔细看站长室的陈设,确实古老。</h3><h3><br></h3> <h3>售票处引起了回忆,几十年前我们也曾有过这简陋的样子。</h3> <h3>车站还是原来英国人建的样子,仔细看站长室的陈设,确实古老。</h3> <h3>连墙上的挂钟都是英国人留下的。</h3> <h3>售票方式很原始。</h3> <h3>一辆蓝色火车开来,没多少人坐车,车厢里很空,车内的装饰像公交车,火车不关门,到一个站有上下车的,没有报站,也没有上车检票。</h3> <h3>火车开的像坐卡车,很不稳。本来坐这趟火车是为了看茶园风景,无奈下大雨,只能在停车时到门口看看。一面是茶园,一面是高山,满眼绿色。</h3> <h3>努瓦利埃丽耶这片海拔2000米的山地,环境优美,当年英国殖者不仅在这里开辟茶园,修铁路,还在山间修建了一批错落有致的英式别墅,被称为"小英格兰"。</h3><h3>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粉红色邮局,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格建筑。也是斯里兰卡著名的景点。</h3> <h3>古老的纯木质邮箱立在邮局大门内,似乎还在行使邮政作用。办理业务的人真不少。</h3><h3>外面倾盆大雨,本应在这个美丽的小镇转转,只得放弃,非常的遗憾。</h3> <h3>从南部海滨到科伦坡,乘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贴着海岸线行驶的海上火车。</h3><h3>车站与茶园火车站差不多。</h3> <h3>车站内悬挂着火车到站及发车时间。</h3> <h3>玩儿挂火车的就是在这段,不过这天阴阴的,拍不出好效果。</h3> <h3>随着火车的开动,树木、村庄,建筑,一一闪过,最美的一段是经过印度洋,有的地段看不到岸边,火车就像在海上运行,虽然火车没门,我也不敢拍挂火车,车里都要抓紧扶手,真怕给颠下去。</h3> <h3>车内乘客并不多,斯里兰卡人民很是亲切。</h3> <h3>如果是晴朗的天空,拍出来还是挺美的。</h3> <h3>站在车厢门口拍印度洋,感觉火车在海上飘移。此处的轨道离印度洋是如此之近,确实可以称之为“海上火车“!</h3><h3>尽管两段火车都没实现"挂火车",但欣赏了美景,体验了火车在海边行驶的感觉,还是有小小的满足感。</h3> <h3>为于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岸的雅拉国家公园,是其第二大自然保护区。</h3> <h3>早上5点即坐车前往雅拉国家公园,因为要赶在阳光曝晒之前看动物,天气太热的话动物也会藏于阴凉处避暑。</h3><h3>在换乘越野车后继续前行,车在保护区门外等待开放。</h3><h3>今天的运气实在好,朝霞预示着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h3> <h3>这越野车如果在国内肯定不符合安全标准,坐在后排没有安全带,只能靠一只手牢牢抓紧车一侧拦杆。保护区内没有正规道路,坑坑洼洼,人坐在上面非常颠簸,在这种状态下能抢拍几张照片很不易。我体重太轻几次险些把我掀翻下来。</h3><h3>越野车可是不能任意下车哦,因为危险。</h3> <h3>斯里兰卡没有老虎,但是有豹子,不过我们这次没看到。</h3><h3>这头野生大象在车旁不知找寻什么,转瞬又钻入丛林中。</h3><h3>其它动物陆续都看到了,司机们都用耳麦相互联系,哪出现动物一脚油门就狂奔过去。司机还很贴心地介绍动物,不时指给我们观看。</h3> <h3>这片区域鸟类很多,树上一只漂亮的孔雀,开屏镜头没抢到。</h3> <h3>一棵枯树干上停了一群白头鹤</h3> <h3>一群野猪挡在我们车前,司机并不鸣笛,而是等待它们自行离去。</h3> <h3>自然保护区内大片的水域滋润着各种植物和生物,也使得保护区生动起来,风景独特。</h3> <h3>远远望去,沼泽地上栖息着成群的鸟类,煞是壮观。</h3> <h3>车在一片开阔地带停下休息,哇!原来面临着印度洋!</h3> <h3>保护区的深度居然和印度洋紧密相连!</h3> 灿烂的阳光下,浩瀚印度洋如此美丽、壮观! <h3>天气逐渐热起来,动物们也为了躲避阳光隐藏在树丛中,我们依依不舍踏上了返程。</h3><h3>自然保护区的大门,两位工作人员在值守查车。</h3> <h3>白天享受了印度洋的阳光,傍晚入住面朝印度洋的海滨酒店,真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卧室一面门打开即是开阔的草坪,往前走即是大海。</h3> <h3>落日的余辉映红了天空,映红了海滩,慢慢地从桔红到大红、深红,印度洋上空呈现出无比绚丽多彩的颜色。</h3> <h3>站在海滩上,海风徐徐,海浪一道道涌来,欣赏着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不觉得喜欢上了这个地方。</h3> <h3>可爱的小松鼠就在卧室门口跑来跑去,团友给了饼干,立刻抓过来捧着吃,好可爱!</h3> <h3>船游红树林是斯里兰卡之行的一项生态休闲体验。红树林广泛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岛都有。我们在位于斯里兰卡西南海岸的马度内陆河道边上船,可以看到岸边植被非常茂盛。</h3> <h3>红树林的叶子是绿色的,根茎是绛紫色。多生长在海岸边,由于其根部密集生长,逐渐连成片,对于海岸起到一种保护作用。</h3> <h3>红树林形成了一条天然屏障,船在之中航行,茂密的枝叶遮住了烈日,一丝丝清凉环绕在周围。</h3> <h3>河道时而变窄,时而一望无边,宽阔的水面上能看到小岛。</h3> <h3>这个搭起来的浮桥其实是用木板搭成,用鱼网隔成大小不一的网框,里面放养鱼,游客可以坐在旁边的木板上泡脚,让鱼来啃吃脚上的死皮,也是一种保建方式吧。</h3> <h3>在红树林中做保健还真是别具一格。</h3> <h3>离红树林不太远就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加勒城堡,此城内不允许大轿车开入,只能更换小车,古城也有高高的城墙。</h3><h3>加勒古堡历史悠久,建于印度洋海滨上的一个岩石半岛上。从十四世纪开始,多国殖民者陆续统治加勒老城,对古堡进行修建,从葡萄牙人到荷兰人再到最后的殖民者英国人,前后延着海岸线共修建了18座古堡。这也是全亚洲保存的最好的古堡。</h3><h3>所以如今老城内留有各国的建筑。</h3> <h3>还好午餐在古城内,一眼能看到古炮台。</h3> <h3>建于1938年的古堡灯塔。</h3> <h3>残存的炮台。</h3> <h3>加勒古城三面环海,沿着古堡内城墙一直往前走,环城要塞的雄姿映入眼帘,珊瑚筑成的城墙是这个城堡的特点,墙外即是印度洋。</h3> <h3>当年的军事建筑都已成为景观的一部分。</h3><h3>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清澈的海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h3> <h3>不远处是白色的清真寺</h3> <h3>走到尽头便是制高点,位于主城门的西面,钟楼是加勒古城标志性建筑,400多年了,上面的钟表还在走。</h3> <h3>转过去看钟楼下面有一组真人大小的铜像,展示的是古堡战斗场面。</h3> <h3>回望加勒古城,城门连同城墙显得相当的厚重。</h3> <h3>斯里兰卡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不仅有加勒古城这样的世界遗产,更多的是风景秀丽的港湾,尤其在西南海岸,这里有大片的浅海区,是沙丁鱼聚集游弋的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牛钓鱼方式"的"高跷钓鱼"即在此处。</h3><h3>据说这种方式来源于过去没钱买船的渔夫,他们在浅海区用木杆子扎入淤泥中,之后在杆子上固定好横板和踏板,人要涉水过去,站或坐在横板上,抛出鱼钩等待鱼咬钩。这种特殊的人文景观现在作为旅游观赏项目存在。</h3> <h3>观看高跷渔夫项目是有费用的,旅行社和地接社已提前安排好。</h3><h3>到了海边,渔夫已提前在高跷上立住,此时起风了,印度洋的季风卷着海浪一波一波向渔夫涌来,他们一手紧抓住木杆,一手拿着钓鱼杆,这样钓鱼方式在我们看来还是很危险的。</h3> <h3>他们确定是高手,风浪这么大还能稳稳的站在那里。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项目,但由于风浪大我们游友们没有人敢从浅海走上高跷。</h3> <h3>这个是典型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他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还很舒服。</h3><h3>第一次见到这种钓鱼方式,还是感到很新鲜。</h3> <h3>斯里兰卡原生态游接近尾声,位于科伦坡的这座纪念班达拉奈克会议大厦,是经周总理同意,我国无偿援建的,于1973年峻工。</h3><h3>斯里兰卡目前还有多个项目,包括填海工程,高速公路等均由我国在建。</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班达拉奈克总统夫人建议,中国大使馆新馆在大厦对面建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