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陈海津

<h3>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这首歌成曲于1976年,但为大家熟悉是由于1996年的奥斯卡电影《Evita》,中文译《贝隆夫人》。似乎随着曲子的扩散,阿根廷足球也由此走上了悲剧之路。</h3><h3> 悲剧似乎是有瘾的。就像是猴子身上的伤口,一次次地撕开给别人看。或是拔牙后留下的窟窿,总是忍不住要用舌头去舔一舔。</h3><h3> 1990年世界杯起,每隔四年,换了一波又一波的球员,但阿根廷还是在使用着同一套杯具。悲剧的其实不止阿根廷,还有荷兰。但人家荷兰并不是每届都悲剧,人家隔三差五才出线,就像这一届一样,人家干脆就不出现。只有阿根廷人执着,拿着同一套杯具执迷不悟地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杯具都已抚摸得带着包浆。</h3><h3> 阿根廷的悲剧美学第一元素是德国。1990年德国凭借布雷默的一个点球,硬生生地从马拉多纳怀里拽走了世界杯。2006年四分之一决赛,还是德国,阿根廷被点杀出局。2010年一样是四分之一决赛,一样是德国,0:4惨败。2014年决赛,又是德国,加时赛1:0绝杀。至此,对阿根廷来说,德国像梦魇一般的存在。</h3><h3> 阿根廷的悲剧美学第二元素是梅西。也许梅西真的起了个不太吉利的中文名字"没戏"。如此天才的球员,在巴萨呼风唤雨,在国家队却石沉大海,销声匿迹。这已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只能归于玄学。不知道是阿根廷不配拥有梅西还是梅西不配拥有阿根廷。</h3><h3> 阿根廷的悲剧美学第三元素是教练。自从梅蒂诺、比拉尔多之后,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教练。94年的巴西莱还算中规中矩,98年的帕萨雷斯,2002年的贝尔萨,空有一腔热血,但才情不济。2006年的佩克曼,也就是现在哥伦比亚队的主教练,相对靠谱但缺乏强大的意志。到了2018年这一届,感觉阿根廷是病急乱投医,竟然找了个感觉像个厨子的桑保利。其实从看到桑保利第一眼开始,我已经预感到了阿根廷的悲剧。</h3><h3> 阿根廷永远是夺标热门。可每次都让人吟唱《Don't cry for me agentina》。</h3><h3>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四年前阿根廷战胜荷兰闯入决赛的那天晚上,我写下的那段话:</h3><h3>穿越潘帕斯的风啊</h3><h3>请不要在哭泣</h3><h3>我用沉默告诉你</h3><h3>我们赢了</h3><h3>安第斯山的云啊</h3><h3>请不要再回头</h3><h3>我用奔跑高速你</h3><h3>我们醉了</h3><h3>拉普拉塔的夜啊</h3><h3>你可知道</h3><h3>今夜的我们</h3><h3>全疯了</h3><h3>那是阿根廷留给我最后的激动。昨晚,阿根廷遇上了一支神奇的球队,队里有莫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奇、佩里希奇、苏巴西奇、卡利尼奇、布拉达里奇……这么多的"奇"一起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一刻,我特别地想念马拉多纳,也许只有通过他才能超越阿根廷的悲剧。</h3><h3>"你来了。""我来了。""你本不应该来的。""我知道。""但你还是来了。"<br /></h3><h3>是的,四年后我们还要来。把那包浆的杯具典当。</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