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于滁槎老街的改造项目。今天有幸随江西新华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盛总、上海某商业管理公司颜总、原南昌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万晓龙、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兼馆长梅联华等一行专家组冒雨对滁槎老街项目进行研讨。并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倍感受益。专家面前不敢僭越,借转梅馆长图片及配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3>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兼馆长梅联华文</h3><div><br></div>[田野调查] 南昌县志记载:滁槎古镇,在明清时期,有大小店铺400多家,米铺就有百家,还有饮康堂等中药铺,紫霞楼等茶社酒楼,还有南磨札坊,金铺,铁铺,铜铺,有些手艺,南昌府都找不到,成为当时南昌周围最著名的街市。滁槎的金丝米糖,米粉蒸肉,藜蒿炒肉成为当时南昌人最爱。滁槎街分上下河街,内外德胜街,端午前后,南昌府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像过节一样来到滁槎,目睹龙舟比赛盛况。过去,交通全靠水运,都昌、进贤、鄱阳、余干、瑞洪等地的商船络绎不绝,运来毛竹,菜油,猪崽,粗布等农产品,在镇上交易。滁槎成为当时南昌下鄱阳湖,出鄱阳湖第一大水运码头。街上两边全是汉代的苦槠、唐代银杏、宋代紫薇等古树名木,镇子周围种满了古樟,它的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据有关资料记载,滁槎的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坐北朝南两进两出的大院,承袭了徽派建筑风格,通过大量使用花墙、漏窗、楼阁等手法沟通内外空间,达到“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活诗心”的神妙境界。水活于商,商活于水,滁槎人靠着赣江天然水运的便利,走南闯北,经商致富,回归故里,大兴土木。当年的紫霞楼,精巧气派,是周围十里最有名的酒楼,饮康堂中药店更是名满南昌。可惜的是,连年的战争,特别是元未明初的战争,给滁槎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据传,当年朱元璋率兵沿水路而上,就在滁槎镇居住过。到了满清,已不复当年鼎盛时期的繁荣,民国时,宋明的建筑已经没有了踪影。日本鬼子进入中国,更是无恶不作。据史料记载:1939年,鬼子来到滁槎,放火烧了街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从此,这个文明的古镇已经找不出当年的踪影。一夜细雨,湿漉漉的滁槎像个美人,她笑靥轻盈,黑白分明干净,眼里泛着水雾,收敛昔日的张狂,带着静的气场,让那些穿红戴绿的古镇,村落失去了姿色。今天,我们把滁槎一千多年的历史串连起来,她的举手投足,总有别样风情。这里有历史,有传奇,有人物,有江,有河,有湖,有池,有塘,时光也会变得柔和,岁月也会洋溢着诗意。 今天,有识之士要把滁槎老街文化再现。明天,滁槎乡愁将生根发芽,开出花蕾,结出果实,香袭天下。让我们共同期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