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驻村日志27]

尘缘

<h3> 今天是脱贫攻坚驻村第27天。</h3><h3> 虽说很多人都喜欢夏天,那是因为夏天有很多漂亮的裙子、甜美的水果,游泳,抓鱼等乡村活动,熟不知夏天越是炎热的时候,在乡村蚊子就越多,尤其是在晚上。夜晚睡觉时,开灯了,灯光晃得睡不着觉;关上灯,总是会觉得自己的耳朵旁边嗡嗡的有蚊子飞过,如果不去注意,它猛的叮你一口,你也只能是拼命的在自己身上抓痒,对蚊子仍然是心怀敬而远之,拿它没有办法。</h3> <h3> 清晨,来到村委会,老队长说是要去贫困户家里看看,因为这几天的连续强降雨,看看贫困户家里的情况是否平安,这样他心里才能踏实些。于是,在包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贫困户家里。</h3><h3> 任某由于年纪的原因,身体一直欠佳。看到我们的到来,她蹒跚的从二楼出来,迎接我们进屋入座。看得出来,任某知道我们来的目的。我们在任某的周边旋转了几圈,看看她的房前屋后,感觉这次强降雨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影响,老队长的心终于踏实了。</h3> <h3>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高某的家,但是遗憾的是高某本人他不在家,房屋的门紧锁着。经过联系,得知高某在城里办事情。这次虽然没有见到高某本人,但是我们惊喜的看到,高某门前的水稻种上了,而且长势很好,看来高某今年的吃的米不用愁了。老队长和老甘在高某的房子周边看了看,放心的离开了。</h3> <h3> 老队长又来到了钱某家。钱某是个很热心的人,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她向老队长讲述着这几天连续降雨的情景,讲述着雨水漫进了水稻田的场面,老队长听了后,句句记在心里。不过看到目前水稻的长势,这也让老队长放心了不少,毕竟水稻是喜水植物。</h3> <h3> 刚要离开钱某家的时候,老太太让老队长留步,她想跟老队长聊聊天,讲述她自己的故事。</h3> <h3> 也许每一双深情的眼睛里总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始终会让一个人深深的埋在心里。老太太情感饱满的向老队长讲述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目前的情况,讲述自己的一生。老队长听了甚是敬佩、甚是感动,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到老太太。</h3> <h3> 每一种劳动都是一种力量,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不管是现在高科技的生产机器还是传统的生产技术,不同的劳动和汗水都构建成了和谐社会。庄房人用传统的方式生产着油菜籽,不久这些油菜籽就会被榨成油,成为人们厨房里香喷喷的烹饪辅料。</h3> <h3> 有的劳动能人能够将劳动成果装饰成一件艺术品。他们能够将平时里的柴木等,整整齐齐的堆积在一起,犹如一堵木墙,远远地望去,让人瞬间感受到劳动人的美,这种美丽藏着勤劳、藏着智慧。</h3> <h3>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观看了优秀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那些优秀第一书记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群众在干部的心里分量有多重,干部就在群众的心里分量就有多重。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我们要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永不变色,要时刻保持踏实和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群众需要,时代需要。中国现代化建设也需要。</h3> <h3> 下午,县纪委的领导来到仁村镇庄房村检查指导”四支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情况。县纪委工作人员认真查看”四支队伍“的签到情况和作风问题整改的情况,均对我们当前的整体工作做出了肯定。</h3> <h3> 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太阳渐渐的下山了。老队长才想起今天的晚饭还没有吃呢,又得知我是北方人,于是在老队长面前,我显摆了一下北方人的手艺,我弄了一大碗的油泼面,将它呈现在老队长面前。说句心里话,这是我第一次全程操作制作油泼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老队长的胃口。</h3> <h3> 但是看着老队长认真的吃着面,而且吃的津津有味,我的心放下了一大截。也许脱贫攻坚就是这样,我们除了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得靠我们自己去解决,但是我们心里是享受这个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h3> <h3>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没有近路可走,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才能有所收获。</h3> <h3>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h3> <h3>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h3> <h3>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根本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起奋斗之志,补齐“精神短板”,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爱心超市“等机制,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需要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积极帮助群众谋思路、找门路、挖穷根,让贫困群众看到出路、看到希望;需要加强价值观引导,移风易俗、成风化人,弘扬劳动光荣、奋斗光荣的时代新风,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鼓足干劲。</h3> <h3> 今天的主题是:仁村的那些岁月</h3><h3> 仁村的沧滩大桥,或许成为了仁村镇的标志性建筑,虽然它现在年代已经久远,但是所有的仁村人都知道,当看到这段沧滩大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走进了仁村镇。它是仁村镇的起点,也是仁村人脑海里永存的记忆。</h3> <h3> 还记得这个地方吗?2006年农业税取消之前,这里是每个农民每年必来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粮站,那个时候的交公粮就是在这里交。农业税的取消是对农民的一种解放,是对农民在税负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的恢复;农业税的取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巨大成果,农业税的取消,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在升级的过程中,农业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已完全具备了取消农业税而不至于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经济能力。</h3> <h3> 仁村古树。过沧滩大桥一直往仁村镇上走,大约1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河对面的那棵古树。这棵古树,是很多仁村人追忆的地方。时代在变、村庄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颗古树,它稳稳地坐落在那里,等候着每一位归来的游子。</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心齐,泰山移,相信社会各界都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贫困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规划好自己的”脱贫计划“,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帮扶人的帮扶下,那么”脱贫“也许就不是什么难事了。</h3> <h3> 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结束今天的日志: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h3><h3> 加油吧,青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