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游走华山

那些花儿。。

<h3>  古代的人都想登上华山极巅访仙问道,这次,我不访仙,只想看险。说到华山,就想到金庸的华山论剑了,他的华山情结也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人的武侠梦,当然我也不例外,嘻嘻</h3><h3> </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准备〗</h3><h3> 今天专程来到华阴市,准备登华山。心里那个爽呀,心情澎湃得不行,想着明天的华山,所有的疲倦一扫而光。本来想着晚上上山,早上可以看日出,可是天公不作美,预报里说第二天有雨,只好决定一早登山,我们小伙伴一路五人同行,大家都在说既然千里迢迢来此,即便下雨,也一定要爬上去,一睹华山尊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先在山脚下远观一眼,是不是觉得就这样看也没多高嘛,我们当时也这么想的</b></h3> <h3>  早上六点,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但与心情相比,那都不是事,嘿嘿。我们都早早起床收拾好了行头,背包,食物,水,手套,当然还有雨衣。解决早饭,肚子填饱才有力气嘛,那当然少不了有名的羊肉泡馍,最主要的是顶饿呀。不知道当年的大侠们论完剑是不是也是选择的这款,哈哈。一碗汤,一个馍下肚,加上激动的心情,浑身充满了力量直奔售票大厅。</h3> <h3>  由于华山依秦岭,俯黄河,落差较大,气候也变化莫测 。站在华山脚下,脑子里各种佛光、阴影、云山、雾山、雨山等特色景致,皆使各路美景美不胜收吧,我们远道而来,自然也是想看个清清楚楚,远山近景,险口塞要,要一一呈现在眼前才好呢,无奈,天公不做美,那就看个雨华山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华山正面的标志</b></h3> <h3>  西岳华山,华山有五座峰,分别为东峰(朝阳)、南峰(落雁)、西峰(莲花)、北峰(五云)、中峰(玉女)。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一番商议后,今天我们决定北上西下,毕竟我们就是来体验登山的感觉的。首先要挑战的就是北峰,也是金庸先生笔下华山论剑的所在地。当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汇聚于此,那场论剑想来是空前绝后的吧。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看那几部武侠剧呀,嘿嘿。今天,轮到俺们登场了,诸位武林前辈可千万别怪晚辈的才疏学浅呀。</h3> <h3>  我们在售票处咨询了解清楚后,为了避免在山上人多排队决定在网上一次性购买往返票,取到票坐上了大巴车激动不已,车也缓缓开始盘山而上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初见华山,巍峨挺拔!</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早听说华山险,到跟前了才发现,的确,好多这样的光溜溜的大石头就这样立在身旁。</b></h3> <h3>  一路观看着擦身而过的悬崖峭壁一边感叹着很快就到了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登山处,正前方就是电影里《智取华山》的八勇士雕塑。解放战争时期,八位勇士侦察敌人匪情,勇敢歼灭了敌人残部,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个传奇,他们的名字和形象永远雕刻在人民的心里。想着英雄们的故事,再看那些凌空山峰,对英雄们的壮举油然而产生一种敬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山河多壮美,儿女多英雄!</b></h3> <h3>  坐上缆车直抵北峰。乘车凌空,凭窗小望,我们仿佛真的超度成仙一般,从北峰的索道上去,一个字,陡,对于我一个恐高的人来说陡得让人心惊胆寒!缆车就这样向雨蒙蒙的高处上行,透过雾缝能看见脚下高高的绝壁,心里就感觉阵阵惊悚。幸亏是雨茫茫一片,看得不是很清楚,不然我这个恐高的人仍是不敢看脚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北峰〗</b></h3><h3> 沿着前人开辟的小道,我们开始徒步上行,雨还在下,担心路滑,面对好山好景, 背着包穿着雨衣登这样的山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手机相机都赶紧装包里不再到处拍摄,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陡峭的路上,唉,看来我们真的只是来"爬山"而已了,不知道峰顶的武林前辈们看到我们这个样,会怎么笑话我们哦!</h3> <h3>  第一段比较陡峭,经历了多久时间已经顾不上了,反正终于爬上来了,到达了北峰顶,真是景致不一般呢,北峰不高,是四峰中最低的,北峰四面悬绝,上冠天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像云台,因此又叫云台峰。闭上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刚才紧张的心情烟消云散,大侠们,我来也!</h3> <h3>  可惜,云山之中,侠影难寻,那就留个纪念,不枉费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这个顶峰,只是,我们错过了他们的论剑时间啦,哈哈。。来到了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处,北峰的最高点,那块赏北峰标志性景点刻有"华山论剑"的石碑就那样巍然立在那,便开始在这里激动地咔嚓咔嚓拍起照片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以为在此错过了其他山头就再也没有了呢,上去后来才知道,每座峰顶都有块这样的碑,我是不是很傻。</b></h3> <h3>  雨稍稍停歇,雾气开始快速上升,那个速度让人唏嘘不已,太快了。因为这里地势减低,云雾渐消,四周风景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走在窄窄的峰顶上,极目远眺,雾海诸峰,才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高险,也暗自庆幸,这一刻可是拍照的好良机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遥望擦耳崖。金锁关</b></h3> <h3>  从北峰上行,到了擦耳崖,擦耳擦耳,顾名思义,想象这里的道路有多险。听说古时这里道路狭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游人过此地时必须贴脸擦耳才能通过。虽然现在路已拓宽,但有的地方还得侧身弓腰。这里崖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内容丰富,风格各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类似这样的路段很多,手一定要抓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雨后,远处的山峰雾气缭绕</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山上在雨雾中还真是冷,雨衣也没敢脱下身。人美景更美,哈哈。。主要是摄影师水平高,所以有了我们的N张美照</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这算不算也是一道风景,哈哈。。。。。。。</b></h3> <h3>  时间很紧,不敢逗留,我们继续向上,一抬头,真是不看则已,一看心惊:一条狭窄的小道不见尽头,赶紧看了看指示牌飞龙梯!这就是有名的苍龙岭。看这名堂都不禁一身发热, 做一回好汉吧,我们整了整身上的行装,走上了飞龙梯。雨又开始越下越密,打在身上很冷,幸好有雨衣,我们勇往之前,不能落后啊,没准前面令狐大侠正在看我们哪,哪能让大侠们失望呢?眼观路,路随脚,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了。</h3> <h3>  这是一段近乎90度的阶梯,拍的角度看着不太明显,实际上我们爬的时候几乎是走几步就要停留休息一下,再全力以赴往上爬,真的很陡,看着前面的人群,似乎没有尽头,一路有别人问我们,我们也有问别人"还有多远的距离?上面的景美不美?"其实上面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依然手紧抓两边铁索,放慢脚步攀爬,因为下雨,担心地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几乎都是抓着链子扶手而上的,看来别人推介我们买手套是对的。不禁暗自庆幸:多亏我们选择了北上西下路线,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嘛。虽然谨慎在心,依然笑容满面,路上随处可见不知畏惧向前冲的儿童,也有相互搀扶互相叮嘱的中老年人,也有一对对看似恋人的小年青,甚至还有爸爸或妈妈抱着孩子前行的,一路我也时不时的朝他们来个赞美声。这么陡峭,这么险峻,仍然乐此不疲,大部分来自身边随时随地出现给予你力量信心的人,彼此加油,不也是行进途中的一种乐趣吗?这样下来一路走来倒也轻松自在了,连这可恶的雨都忘记了,看来,什么都需要心情的啊,走走不寻常的路,有时候也是一种收获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是不是看着特别腰粗体肥呀,其实是都还背着背包呢,厉害吧</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望北峰,心中阵阵澎湃 雨后雾气缭绕</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似梦如幻,云雨中的华山显得更加苍茫,壮观,巍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抓紧护栏回头看下面,还不忘摆个造型,哈哈</b></h3> <h3><b>在这遇到挑山工,看到他们令人肃然起敬,山上泡面20一碗,一杯奶茶12块,但看到这些人如何挑过来的,想必也就哑口无言了。</b></h3> <h3>  途中一路还发现华山一道靓丽风景线,那就是这一把把祝福的或寄于愿望的铜锁,其中以恋人之间的同心锁最多最抢眼,其规模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哟。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金锁关更是亮点,放眼望去,金的锁,红的带,在雨雾中交相辉映。这一把把刻有名字与祝福的金锁,就那样,安详地静静地永存在那里,以青山为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凹个造型,嘻嘻</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不知道武林前辈会不会觉得这姑娘是个习武之材呢</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中峰〗</b></h3><h3> 中峰海拔2042.5米,山石上刻有玉女,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典故,因为下雨又冷就没有去过多的了解。山上有很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林木,环境清幽,,为雾中的华山添了诸多妩媚和灵秀。</h3> <h3><b>期间,台阶太陡,我们走走歇歇,当然拍照是最好的休息 </b></h3> <h3><b>这是段近90度的云梯,雨此时正大,除了一位年青同伴冒险爬了上云,我们最终没敢爬</b></h3><h3><b><br /></b></h3><h3><b><br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东峰〗</b></h3><h3> 一路紧抓铁索又开始朝东峰奔去,路上已经顾不上拍照了,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直奔顶峰。东峰的峰顶有朝阳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最好的地方,所以又叫"朝阳峰"。天晴时节,每天清晨这里会聚集大量游人以观日出。可惜,今天的天气见不到一丝阳光。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如果没有雨雾,这临崖之处该是何等的壮观呀!</b></h3><h3><b><br /></b></h3><h3> 东峰上有华山著名险道"华山第二险-鹞子翻身"。悬崖上下垂有十余丈铁索,游人手攀铁索,脚踩石窝,依附崖壁沿阶而下,左右翻转身体侧脚才能通过,所以叫"鹞子翻身"。可惜,今天封门,说是雨天太危险,不开放。当然开放我也不敢下去,只敢看看。</h3><h3> </h3><h3><br /></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南峰〗</b></h3><h3> 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峰的南侧有深壑的绝壁不见底,同其它山峰隔绝,因此更加突显。宋朝寇准曾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天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如此雄伟的气势,我们仍只能看见脚下白茫茫的雾海。在南峰,我们也只能看看这座石碑留影了,也完全看不到咫尺之遥就是万丈深渊呀。</h3> <h3>  在南峰东侧山腰上,在万丈绝壁中腰有一条一尺来宽的木椽栈道,长约110米。栈道上下都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人走过去必须得面腹贴紧崖壁,手上攀着铁链,屏住呼吸慢慢挪动双脚才能走过去。这就是"长空栈道"。听说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绝壁上铸造而成。它是喜欢探险英雄们的去处,被誉为"华山第一险",估计仙人都没想到他的修仙之路就这样被后人玩坏了,哈哈。。看到海报上贴有窄窄的前沿栈道上英雄挤挤,就这一看都吓得我提心吊胆,头都不敢伸出去的我看我还是算了吧,也因为下雨,大雾漫天,栈道关闭。在这段一路上,没有怎么拍照,因为温度太底又下着大雨,手机被迫关机了,相机也没能拿出来。下西峰的路也是陡,担心路滑全神贯注看路去了,有两个西上的姑娘问我们上面有什么风景,小伙伴说这样的雨中满山全都是仙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西峰〗</b></h3><h3> 西峰海拔2082.6米,西峰顶上有片片状的巨石,好像莲花的样子,所以又叫"莲花峰"。西峰三面凌空绝崖,好像刀削斧劈一般,陡峭巍峨,阳刚挺拔,走在雾里的仙骨身上,似有仙风道骨,羽化成仙的感觉 哈哈。。。听说在西峰上还有一个"辟山救母"的传说故事呢。因为一边走一边拿手机拍照时不时还来个现场直播发发朋友圈,我们一路不停的笑着说"走路不看机",后来发现原来华山一路有显眼的牌子"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登临华山,确实不敢边走路边看景,尤其在雨中登山。也正因下雨,错过许多,也有丝许遗憾,遗憾,是为了给下次留机会。烟雾飘渺之中,依然有不少游客在努力向上攀登着。</h3> <h3>  &nbsp;</h3><h3> 仙气缭绕,冷得也没了动力,不可说每一处留下脚印,基本每一个能看的景都去了,我们决定在西峰乘坐起伏式走向、还设有中间站的索道下山,由于雨势正猛,没能清晰见到脚下万丈深崖的险景。能感觉到仍是一个陡,时不时我要抓紧一下小伙伴的衣裳。</h3> <h3>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敬佩那些曾经开辟这条山路的先人们和这些可敬的挑山工们,没有他们汗水的付出,哪有现在我们的游玩吹嘘,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英雄!</h3><h3> </h3><h3><br /></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拜访西岳庙〗</b></h3><h3> 西岳庙,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陕西最大的古建筑群落,华山著名的 人文胜迹。坐北朝南,对峙莲峰,听说有"陕西故宫""五岳第一庙"和"宝莲灯故事发生地"之荣殊,华山风景区的重要部分。这是后来查资料才晓得的,我们当时不了解, 只在周围转了转没进去。叩问于城墙之下,有种狂热的崇拜感,它神圣,庄严。</h3> <h3><b>  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用心去丈量,去感受,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份自由舒畅和一种特殊的力量。如果还能出发去愚见更多的未知的人和事,那我一定不辜负这世界的美好。来日再相逢。。。。。。。。。。。。</b><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