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散记〕……《二》

寒 江

<h3>夏曰偶感 寒江旧友</h3><h3>欲放猩红五月榴,孤云淡荡雨初收。</h3><h3>鹃声凄咽多清婉,了悟新愁与旧愁。</h3> <h3>〔幽燕散记〕……《二》</h3><h3>薯香飘渺关帝庙</h3><h3> 我家后园的东墙外是一条僻静的小胡同,名叫土儿胡同。听老人们讲,土儿胡同早在清朝時期有贩卖烟土的人在此居住,因此而得名。而我对土儿胡同的记忆则是那条弯延的小土路。少年的時侯,每天沿着这条小土路,朝学校的方向走去。那時候,总觉得这条因循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的小路是那样幽深,那样遥远,好象永远走不到尽头。宁静的民居院落,破旧的学校教室,古老的槐树,甜润而亲切的乡音都時常引起我的无限遐思。然而,最值得追忆的是那座飘散着红薯香气的关帝庙。</h3><h3> 老北京的庙宇实在多,关帝庙的数量可谓首屈一指。这和历代皇家崇信赞许关羽有着深远的关系。这位后汉大将由人到神,走了大约一千多年的历程,据说北京有一百多座关帝庙。土儿胡同里这座关帝庙,早已随着沧桑的岁月破败了。只有一座大殿还巍然屹立在那里。殿脊上的琉璃兽头被风雨洗礼的退了色,殿角飞檐上的七尊吻兽也零落不堪了。叫他‘大殿’其实名不符实,他只有十几平方米。殿內斑驳的西墙壁上,还残留着关夫子夜读春秋的壁画,依稀可见‘卧蚕眉,丹凤眼,赤面长须’的威仪。东墙上的壁画已不存在了,不知何時何人题写了‘忠義千秋’四个大字,显得苍劲有力,十分夺目。殿内除了一些破旧的家具聊有生气而外,已看不出庙宇的痕迹,原来此殿已成为民居多時了。</h3><h3> 老北京的民居颇具特色,官宦商贾为自已购建的是恢弘的四合院,靠耍手艺和卖力气吃饭的老百姓买不起属于自已的房子,只好住在大杂院里。还有一些住在破庙里的人们,大多是无依无靠的老人和落魄的乞丐。居住在这座破关帝庙里的是两位老夫妻。已是六旬开外的年纪,他们无儿无女,只有‘关圣大帝’的魂魄陪伴着他们。聊已生计的是庙外那片荒芜的隙地,足有半庙上下。土儿胡同在此处由向南而转向西去了。老夫妻俩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玉米、红薯和蔬菜维持生活。到了隆冬季节,老俩口把收藏的红薯搬出来,这些红薯都是细长而色泽殷红的‘麦茬薯’,老俩口给他们的丰收果实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红袍’。一大早就用铁锅焖煮熟了,在关帝庙门前叫卖。那红薯的香气弥漫了整条胡同。此時孩子们最高兴了,相拥着围在老爷爷的红薯摊旁,只要花上五分钱便可解馋。老爷爷消瘦的身板穿着很干净,深陷的双眼带着一丝疲倦。他用一只擦得铮亮的铜盘称,将称好的红薯放在一只小磁盘里,然后,再用小铜勺舀些红薯粘汁,浇在冒着热气的红薯上,再将一枚小竹叉插在红薯上递给你,笑吟吟地说:‘趁热吃吧’。这老俩口煮的红薯实在好吃,不仅沙甜可口,还鲜嫩好看。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那比蜜还甜的红薯粘汁,至今想起来仍然有一丝甜意。此時的老奶奶,坐在一旁草编的小墩子上,帮助老爷爷打理生意。看得出她是一位热情爽直的老太太,由于缺少子嗣,她对胡同里的孩子怜爱有佳。称盘的高低与钱的多少,老俩口毫不在意,只博得一开心就已满足了。光顾小摊的人群,远不只孩子们,许多大人此時走出各家的大门,来到摊子前,边吃着红薯边叙谈着。有的大婶大妈还要买一些回去,给晚上下班的人回来吃。此时的土儿胡同关帝庙前,老人的叫卖声,儿童的嬉戏声,大人们的说笑声与那飘渺的薯香浑然在一起,真可谓其乐融融。</h3><h3> 夜幕降临了,人们散去了。大殿顶上起伏的飞檐挂在瓦兰的星空里格外好看。圆形的庙窗上透出一缕昏黄的烛光,衬映出两位老人依依的身影,夜静极了……</h3><h3> 记得苏东坡的中秋词中,有名句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小庙里居往的两位老夫妻的人生,可谓奇矣。在一个大雪封门的酷寒天,老奶奶病逝了。可就在四邻们帮助料理后事的当天下午,老爷爷也去逝了。人们无声地掉了许多泪,将老俩口合葬在城外的僻静之处了。我们这群小小的少年,弄不懂是怎么回事?只记得从那时起,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甜的红薯了……</h3><h3> 岁月无情的洗礼着匆匆过客,当年的小儿,如今已是花甲开外的老人了。探访故居是我这个江湖游子许久的願望。当我来到那片曾经伴我度过童年的故地时,土儿胡同不见了,那座小小的关帝庙也不见了……</h3><h3> 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居民楼,居然占据了我的回忆空间,林荫小路两旁兼有花坛点缀,奇异的太湖石,瘦峻而峭拔地卧在小池一角,颇具江南风味。供人栖憩的游廊,藤萝荫蔽,婉转悠然。我坐在路边的青石上,静静地望着这一切,忽儿悟出一层道理:人,社会,大自然都在不可抗拒的变化着。人老了,家乡却变得越来越美了。由此又想到那对老夫妻,他们相偕相依的一生。一个去了,另一个追随着离人的魂魄也去了。生生死死在一起,多么美好的人生。如若赞许关夫子用‘忠義千秋’四字的话,那么,这俩位老夫妻只需‘不离不弃’四字便足矣了,他们平常,他们普通,然而他们伟大……</h3><h3> 我向往着那条幽深遥远的小土路,仿佛又闻到了那飘渺的薯香……</h3><h3><br></h3> <h3>土路幽深藏逸趣,</h3><h3>槐荫夕照蕴童心。</h3> <h3>当年那座小庙也有着这样的翘角飞檐与色彩斑驳的吻兽……</h3> <h3>夜读春秋,</h3><h3>亘古一人。</h3> <h3>正气垂千古,</h3><h3>神威镇四方。</h3> <h3>少小路遥归家远,</h3><h3>薯香味厚故情深。</h3> <h3>薯粘若蜜怀翁媪,</h3><h3>巷角如春念故家。</h3> <h3>残瓦颓垣环小巷,</h3><h3>槐花秋枣缀蓬门。</h3> <h3>撰文摄影……寒江旧友</h3><h3>截稿日期……2018年6日1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