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九八六年三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普降了一场罕见的暴雪,多地藏族同胞受灾,牧民青稞告急。省政府召开救灾专题会议,下达政治任务,我们省运汽车三场负责曲麻莱县麻多乡救灾任务。场部决定由我带队,挑选精兵强将,选派车况较好的解放、东风车执行麻多乡送粮(青稞)任务。当时本人用相机记录了灾区路上我们驾驶员的艰辛和磨难,现将胶片翻拍制作成《美篇》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宁至麻多乡800多公里,我们车队整整走了6天,最艰苦的是,在距麻多乡仅有8公里时,由于雪太大,天地一色,无路可走,8公里路程我们车队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麻多乡。</p> <p class="ql-block">3404车驾驶员尤军师傅下车时雪地踏空,不小心摔了个仰面朝天。</p> <h3>敢问路在何方?</h3> <h3>返程装羊肉</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车车青稞送到了牧民手中,他们非常激动,孩子们换上了最漂亮的藏袍留影纪念。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将照片送达,现通过《美篇》平台上传 ,但愿她们能看到32年前的身影。</span></p> <h3>无奈的牧民</h3> <p class="ql-block">感谢您关注、欣赏美篇《抗雪救灾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撰文、摄影: 丙申</p><p class="ql-block"> 二O一八年六月二十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丙申)抗雪救灾回忆录》有感 </p><p class="ql-block"> 从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四十余年里,青海汽车运输公司以及后来的各运输分公司,担负着全省货物运输的重任,广大驾驶员驾铁骑、征天路,常年累月执行向牧区和藏族同胞运送生产生活物资的任务。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他们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原交通运输人的神圣使命。 </p><p class="ql-block"> 玉树、果洛、黄南是运输公司常年担负繁重物资运输任务的主要藏区。G214国道玛多县境内要翻越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山口海拔4824米,公路全线平均海拔约在3500米左右,是世界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公路运输线之一。常年奔波在这条运输线上的广大驾驶员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p><p class="ql-block"> 每年三四月份,时常有冰雹伴随着强烈暴风雪席卷着青南牧区,造成封山封路,灾情危机。大雪中狂风呼啸,路面积雪迅速堆积起来结成坚冰,汽车轮胎挂着防滑链仍无法前行,导致过往旅客和车辆被困。面对这样的灾情,省政府都会紧急下达救灾运输任务。每个运输公司都会当机立断,派出得力干部带队,选派优秀驾驶员执行救灾运输任务。他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顶着七八级大风,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挖雪、拖车、抢修、换轮胎,甚至卸货再装货,渴了抓一把雪填进嘴里,饿了啃一口冻的如同石头一样坚硬的馒头。那时的干部职工个个都是无私无畏的硬汉子,他们乐观向上,经常面对险情无所畏惧,不怕牺牲,敢于直面生死挑战,为的是尽快把救灾物资运到灾区送到牧民手中。这样的救灾任务和场景我一生经历了两次,深有感触,也真正感悟到了广大驾驶员的精神境界和酸甜苦辣。 </p><p class="ql-block"> 丙申的美篇《抗雪救灾回忆录》再现了三十多年前汽车三场的广大驾驶员,为果洛运送救灾物资的艰苦路程与行车场景,历历在目令人感叹并为之动容。那个年代,运输公司的每位驾驶员都是在充满艰难、充满挑战、充满死亡威胁的高原运输线上,常年奔波、奋战、坚守,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了高原运输线上。数十年如一日,与高寒缺氧抗争,与风霜雪雨搏斗,用无悔青春践行着青海交通运输人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海交通运输人的良好形象。 </p><p class="ql-block"> 勿忘过去,牢记历史,再现创业史,这样的作品,能使观者感悟青海交通运输人征战雪域高原的艰辛与不易,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p><p class="ql-block"> 2018.8.6写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