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路走来,我真诚地向各位朋友道歉。由于我弃用单反,仅用手机拍照,导致游记里的照片水平普遍不高。辜负了西藏一路的美景。尤其是回来整理游记时才真心后悔。</h3><h3>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述的札达县,毗邻印度有小西藏美称的拉达克邦,目前仍有四处军事争议交战区,这里有"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h3><h3> 扎达土林在我看来是狂野西藏的代表,孕育了古格王朝千年的辉煌。如今,只留下黄沙漫漫与忧伤淡淡,向后人述说着本属于这片土地的神秘过往。</h3><h3> 我们走新藏线,去扎达是需要走几百公里回头路的。但冈底斯的诱惑终于难以抵挡,面对阿里高原一路的绝美,任何言语难以表述,从震撼到泪奔。</h3><h3> 没有扎达别样风情的表达,阿里,乃至西藏的整体风景都算片面。</h3><h3>. ——-题记</h3> <h3> 扎达县城坐落在半山台地上,我们从昨日几百公里的劳顿和途中油尽的惊恐中缓了过来。早上七点半,就向距县城19公里的古格王朝遗址驶去,哪知途中走错了一段路,绕了半个小时再折回来。</h3><h3> 出城不远,公路被一铁链拦住,一打听,方知去古格遗址的门票需在这里购买。有意思,这是去珠峰路上之后又遇到的一个奇特门票收取方式。去路的左边,有一大片河谷,蜿蜒的象泉河静静的在河谷中流淌。很难想象在这么干燥荒凉的地方,存有这么一条河流,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其实想想,也正是有这条河流的缘故,古格王朝才能曾经的辉煌。</h3><h3> 车行大概半小时后,我们望见一座山,山上有城堡似的建筑存在,这里就是王朝遗址了。</h3><h3> 古格王国所在的孤山,周边一片绵延不绝的黄土,整个古堡被融浸在土林当中,若是不知它的存在,又有谁能轻易识别出这片黄土里还深藏着一个神秘古国。</h3> <h3>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国,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九世纪,到十七世纪结束。鼎盛之极,在那个大绿洲里,有1000多座寺院,全部僧侣有10万之众。这是一个吐蕃王室后裔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全盛时期其统治范围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政权的延续,而且佛教也在此立足传播,因此其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h3> <h3> 这里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红庙、白庙。在这些庙中依旧保存这里精美的壁画和雕刻造像。一座巨大的山体上修建了上千间房屋,像是巨大的迷宫,整个遗址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h3><h3> 底层的洞穴就是贫民的住宅,很明显的等级制度。远远看,和一个普通的黄土山没什么分别。近一点,一个个空空的黑黑的小洞,像一只只已经张望了千百年的眼睛,又像一张张张开的嘴,向千百年来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它的历史。</h3> <h3> 古格的住宿有严格的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要爬上山顶比登天还难。那么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王宫总是高高在上,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战火摧毁了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一眼望去满目凄凉,千古沧桑,一个兴起于十世纪,演出了七百年灿烂历史政剧,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拥有过十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竟然在1635年拉达克人入侵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它为什么会消失得这样突然?当年的十万之众为什么会无影无踪?这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千古之谜。<br /></h3> <h3> 古格王宫整体的设计是易守难攻的,但是为什么它又是一夜之间被攻破的呢?据说这是因为内部与外地相互勾结的结果,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导致如此辉煌的文明如此之快的陨落。</h3> <h3> 我凝视着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堡,仿佛看见象泉河旁的绿洲,王国的子民自由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他们耕种劳作,诵经念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r /></h3><h3> 可眼前,从满目的断墙残垣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王朝的盛极一时和昔日荣光。但,也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故城遗址现有的悲壮和苍凉。</h3><h3> 一个昌盛的王朝竟然可以瞬间消亡,一个繁荣的文明也可以一夜间陨落。突然有种巨大的失落和因这份失落而滋生的无力。</h3><h3> 千分遐想,万分依依,惆怅中离开这里。</h3> <h3> 按照今天的行程计划,是折回219国道后,赶往红柳滩住宿。于是,我们退房后就前往昨日黄昏无暇顾及的土林。</h3><h3> 沿着象泉河谷,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映入眼帘。扎达土林是远古时期湖泊及河床经过漫长时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遍布整个扎达县城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被称作河湖相。在朝霞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河边的土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晨色之中神秘而庄重。</h3> <h3> 远远地,扎达土林就这样安静地沉睡在方圆数百公里的盆地里。我们的眼前一无遮挡,一眼看尽整片天地,那样宽广,那样错落,那样雄奇,那样悲凉!</h3><h3> 土林的基本色是土黄色,像一座一座连绵的平直的山林。土林纵面、中间位置是一层一层很清晰的七彩的颜色,粉红,绛紫,深蓝,灰褐,等等,很神奇,很壮观,浩浩荡荡地沿着宽广的河床排开去。</h3><h3> 车穿行在蜿蜒的公路上,望着窗外,醉蓝的青空下,土黄色的山包连绵不绝,高低错落的山土好似林木一般树立在山体上,千姿百态,别有风情。有的形似勇士驻守山头,有的形似万马奔腾,有的形似巨大的乳房,有的形似虔诚教徒静坐修行。近看和远观颇有不同,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h3> <h3> 在阿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扎达是地形地貌最特殊的地方。据说在一百多万年以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有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后来经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本地湖盆升高,水位线连年下降,逐渐将陆地冲磨出各种各样的层状,各种各样的形状,在很多土林的身上,都还能看见一层一层的水位线的痕迹。经过数十万年风沙雨雪的侵蚀,这一大片"过去的海洋",逐渐变成了雄伟壮阔、高低错落的土林的海洋。这海底地壳的剧烈运动,让扎达被土林围绕在中间,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化。<br /></h3> <h3> 当车驶入219国道后,又是一种别样风情,一路美景,熟悉的蓝天白云,熟悉的山体,和刚刚经历的土林,形成强烈反差。</h3> <h3> 蓝天白云下,笔直的公路伸向天际。行程几十公里,难得见到车辆。当狮泉河达坂一过,天上阿里地区的政府所在地,噶尔县狮泉河镇就不远了……</h3> <h3> 在狮泉河北边的山坡上,有一幅用石头镶嵌的巨幅标语"毛主席万岁",据介绍,这是1967年阿里军民自发义务堆砌的,2005年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成功,也算是阿里一景吧。<br /></h3> <h3> 狮泉河镇,因地处印度河上游狮泉河旁,所以叫狮泉河镇。狮泉河畔原来是一片荒凉的红柳滩。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1966年,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来此地。1988年,噶尔县也将政府所在地迁到这里。<br /></h3><h3> 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阿里、狮泉河、噶尔都是指同一个地方。</h3> <h3> 狮泉河镇近年来重新规划,街道宽敞整洁,建筑颇具西藏特色。看着挺舒服。与我们之前在电影《孔繁森》里看到的阿里有天壤之别。</h3><h3> 我们本来是在此吃过午饭后继续赶路,但是由于我们其中有四人的边境证失效,只能在这里重新办理,几经波折,时间过去三四个小时,通过计算,我们已经无法达到预定地点住宿。于是,临时决定,今晚下榻这里休整。</h3><h3> 下午四点,时间尚早,趁他们办边境证空档,我和刁哥漫步街头,偶然间,居然看到一家南充巴骨米粉店。兴奋不已,马上进去点了一碗。一十六元。除了红油差点还算地道!多么亲切的味道!一打听,老板是一位南部县建兴镇的美女,她才22岁,几个月前和父母前来盘下这个店。听他们说,所有原材料都是从老家发过来的,所以味道才能保证正宗。</h3><h3> 在这里做生意做工程项目的南充人很多,大街很多的川R车牌,让人以为在南充的某个城镇。这也是这个米粉店目前每天三千多元营业额的可靠保</h3><h3>障。</h3><h3> 只可惜的是,只顾吃米粉了,忘了拍照。</h3> <h3> 忘了介绍,西藏境内,由于天要晚上九十点才黑,所以他们上班作息时间和内地差别大。上午十点上班,两点下班,下午四点上班,八点下班。第二天,当我们早上8点起来,街上还空寂无人,又到昨天晚上的南充粉馆吃早餐,再次感受家乡的味道。</h3> <h3> 沿219国道向新疆方向行进,沿途风景如画,公路两旁,无数群藏野驴在悠闲的吃草。在阿里,我们每天都与这些雪域精灵见面。刁哥3年前走青藏线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还看见许多的藏原羚、藏羚羊。由此可见,西藏这些年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br /></h3> <h3> 进入日土县境内,翻越拉梅拉达坂后,沿途风景就愈来愈美起来。一路写下来,江郎才尽,优美词语都基本用完了。不说了,看图吧……</h3> <h3> 如此美景,刁哥,六十多岁的小伙子,肯定不会放过在此做一个标准跳跃动作。。。</h3> <h3> 一路走来,看过了西藏太多的高原神湖、圣湖,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h3><h3> 临近中午,漂亮的班公湖出现在大家的面前。</h3> <h3> "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从狮泉河向北127公里是日土县城,班公湖就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2公里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h3> <h3> 湖周边景色非常秀美,四周群山环绕,远处雪山点点。湖水十分清澈,能见度通常为3至5米,湖水由于光照、深浅、亮度等因素,呈现出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的颜色。</h3> <h3> 班公错在中国境内湖水甘甜清冽,是淡水湖,湖里鱼生鸟长好似人间仙境,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却是咸水湖,湖水苦咸寸草不生。</h3><h3> 如今,此处旅游开发加深。这里,我也是第一次在西藏境内湖泊看见了邮轮。</h3> <h3> 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h3><h3> 到处都是自由的动物,这里是它们的国度。我们只是过客,路过天堂,仅此而已。</h3> <h3> 景色虽美,但我们真心受不了这里比苍蝇大的蚊子骚扰。邮轮也不想坐了,继续赶路吧……</h3> <h3> 车子行进中,看到前面出现了一个骑行驴友,车子慢慢地从他的身边经过,望着他的行囊和执着的动作,对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实现信仰的作法,我的心里除了敬畏,再无其他想法。</h3> <h3> 不多时车便过日土,抵达多玛乡午餐后继续前行。原定今日宿新疆境内的三十里营房,而刚到多玛检查站,就被告知,远在700多公里外的地方,新藏公路由于塌方,道路中断,所有车辆不予放行。等待良久,杳无音讯,无法确定通车时间,一说可能要三天后才能放行,无赖之下折返多玛乡寻找住宿再作下步打算。</h3><h3> 回到乡镇,已是一床难求了。幸好我们动作快,找到几间房,不然就会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再当一次山大王。多玛距离叶城还有842公里,住下后,几番前去打听,均无通车信息,看来塌方情况不容乐观,国道219是武警交通部队在维护,是重要的战备通道,希望能早点排除障碍通车。</h3> <h3> 晚上9点40分,太阳才缓缓的落下,余晖将山栾照耀的一片金黄,阿里已经留给我们太多的惊喜,期望明天太阳升起时,我们能听到好的消息。<br /></h3> <h3>也许很远或是昨天</h3><h3>在这里或在对岸</h3><h3>长路辗转离合悲欢</h3><h3>人聚又人散</h3><h3>放过对错才知答案</h3><h3>活着的勇敢</h3><h3>没有神的光环</h3><h3>你我生而平凡</h3><h3>在心碎中认清遗憾</h3><h3>生命漫长也短暂</h3><h3>跳动心脏长出藤蔓</h3><h3>愿为险而战</h3><h3>跌入灰暗坠入深渊</h3><h3>沾满泥土的脸</h3><h3>没有神的光环</h3><h3>握紧手中的平凡</h3><h3>此心此生无憾</h3><h3>生命的火已点燃</h3><h3>有一天也许会走远</h3><h3>也许还能再相见</h3><h3>无论在人群在天边</h3><h3>让我再看清你的脸</h3><h3>任泪水铺满了双眼</h3><h3>虽无言泪满面</h3><h3>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