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区笔架山西麓,韩江之滨。唐玄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但他并没有因政治上的打击而消沉,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为了纪念韩愈,把潮州的江山都易姓为韩,所以潮州的江叫做韩江,山称为韩山就是因此而来的,并且在韩山上修建了这座韩文公祠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h3> <h3>这是1998年修建的祠前广场。在台阶的中间,有一座古书形式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h3> <h3>这是韩祠正门,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迹。</h3> <h3>韩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最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这里,己有八百年多的历史。</h3> <h3>这是韩文公祠全景视频。</h3> <h3>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是近百米长的碑廊。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500幅墨宝中,选404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h3> <h3>天水园是韩愈纪念馆。</h3> <h3>这是天水园中的韩公别赵子雕像,两米多高,一为韩愈,另一为韩愈友好、海阳进士、唐宋潮州八贤之一的赵德。韩愈赞赏赵德“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尊孔子,可以为师矣。”因而推荐赵德为潮州摄海阳县尉。在韩愈被调离潮州时,赵德前來送别,二人恩义难捨,依依惜别。</h3> <h3><font color="#010101">韩公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它分成两落,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阁前台阶共51级,这五十一级楼梯象征着韩愈当时来潮州做官时是五十一岁。韩文公祠右侧从上到上依次是碑廊,天水园和最上的韩文公廉政展。左侧是韩公橡广场,《橡木赋》碑。</font></h3> <h3>这是韩文公祠的主祠大门,清嘉庆十六年(1811),潮州知府温承志重修韩祠并为韩祠题写祠名。</h3> <h3>韩文公祠肃穆端庄,正殿中央塑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祠内石柱镌刻对联、</h3> <h3>这幅“尊贤有祠”牌匾,是一九八七年由汕头大学第一任校长许涤新所书。</h3> <h3>这二块匾分别是由原全国政协周培源副主席(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国学大师饶宗颐(选堂)老先生重书的墨宝,为韩祠增色不少。</h3> <h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或韩文公,今河南 孟县人,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到了明朝他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h3> <h3>韩文公祠内壁有历代碑刻40面,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h3> <h3>1988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阁”(韩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称“韩侍郎”),占地328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h3> <h3>这是于韩山主峰下的“侍郎阁”(韩愈曾官任“刑部侍郎”)。</h3> <h3>这是待郎阁上层的韩愈纪念馆。</h3> <h3>这是韩愈纪念馆内视频。51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说,51岁已经是离死不远了,再加上一路山水跋涉,这时的韩愈已然心力交瘁,差不多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于是在赴任途中对前来送行的侄儿留下了遗书般的诗句:</h3><div>云横秦岭家何在?</div><div>雪拥蓝关马不前。</div><div>知汝远来应有意,</div><div>好收吾骨瘴江边。</div><div>韩愈在潮州为官的短短八个月时间里,顺应历史潮流,弃个人切肤之痛于不顾,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付诸于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去,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等等,言传身教,对潮州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拉动。</div> <h3>在侍郎阁前远眺潮州城,青山、绿水、古桥、古城,相互映衬,风景如诗如画。</h3> <h3>这是允元亭。位于韩祠橡木上方平台。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后人为纪念允元之功而建此亭。</h3> <h3>韩文公被贬潮州后站在这里,面对韩江,被眼前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更被潮人纯朴的民风所打动。于是在此栽了一棵从中原带来的橡树,后来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从宋代以来,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h3> <h3>韩公祠景区内有个橡木园。韩愈亲手栽种的橡木已于清朝乾隆年间枯死。2010年韩祠新辟橡木园,並于2011年把产自韩愈故乡河南的三十棵百年老橡木移植到橡木园中,从此,韩祠橡木,风华再现。</h3> <h3>这是在韩祠橡木石刻旁的《韩木赞》碑壁,上面刻写着宋礼部尚书王大宝撰写的《韩木赞》的全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