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淞沪铁路江湾站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的一大站点,位于现在的纪念路汶水东路口,地铁3号线大柏树站北面下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至今已有142年历史。</b></h3> <h1><b>背景资料:</b></h1><h3><b><br></b></h3><h3><b> 淞沪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原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从天后宫北(河南北路、塘沽塘路口)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后遭民众反对,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1897年盛宣怀负责重建该路,1898年全长14.5公里的淞沪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今三门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炮台湾9个车站。淞沪铁路于1963年停止客运,后为货运专线。经过百余年的运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淞沪铁路南段(汶水东路-北站)被拆除,1997年建地铁3号线时这条铁路最终完成了使命。</b></h3> <h3><b> 江湾镇曾是“1.28”和“8.13”两次战役的主战场,至今,淞沪铁路天通庵站、江湾站及沿线还保留着许多淞沪之战的历史遗迹。为了让市民了解这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有关部门2015年前在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建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小花园,里面保留一段老铁路,并停放着一辆建设型蒸汽机车和两节绿皮车厢,边上建有一个模拟月台,紧贴月台边有一个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陈列馆,并列为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h3> <h3><b> 后来这一片街区西面利用了中国第一铁路这个概念开辟了一个叫“1876老站创意园”,东面明珠创意园也开辟了一个叫“集装箱创客走廊”。这些房子建筑外形都很漂亮,其中“1876老站创意园”主楼外形模仿英国火车站建筑有老式车站的感觉。2016年经过历时6个多月的改建,140多年的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蝶变”,这个百年老站重新开放回归公众视线,给人惊艳!</b></h3><div><b><br></b></div><div><b> 如今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标志性的格调复古的蒸汽火车头和两节绿皮车厢修旧如旧,遗留了总长460米的火车铁轨,候车厅上方竖起了“江湾站”站牌,一旁举着信号旗的、候车的、扳道岔的铜制雕像也已回归,栩栩如生。周边还布局增加绿化小品,增强公众互动体验。回归后的老站还纳入了不少创客体验互动的工作室、旅行书吧,利用电子档案的方式展示史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参观。原候车厅连同火车头后的两节车厢,已成为年轻创客的交流互动体验基地,别具一格。其中一间老极客火车工作室中摆放着各个时代的火车模型,还能正常开动演示。改造后的淞沪铁路江湾老站还在空地上打造了集装箱创客走廊,五彩缤纷、错落有致的集装箱,为周边环境增添了不少年轻时尚的元素。另外利用候车厅、车厢、集装箱开设了许多时尚的咖啡茶馆餐饮,方便游客创客前来休闲娱乐。据了解,该旧址正在申请成为上海公益型3A级旅游景点,成为区域的又一城市景观。</b></div><div><b><br></b></div><div><b> 在这中环和轻轨相交的交通要道边难得留有这样一个老站遗址旅游景点和两片创意园区,以唤起人们的历史回忆,市民还可以在这里创意发展、休闲玩乐,真是一举多得。伴随着头顶3号线轻轨驶过的隆隆声,两辆不同年代的列车交相呼应,仿佛“穿越”到了当年淞沪铁路江湾站忙碌的情景。</b></div> <h3><b> 1876老站创意园区原为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仓库,紧邻100多年前淞沪铁路始发站——“江湾站”原址。老火车站是1876老站创意园的设计主题,它贯穿了整个园区,随处可见蒸汽火车头、钟楼、老式铁轨等诸多江湾火车站的老上海元素,并且使用了具有中国元素的红色砖墙,凸显创意,一号楼的外形是当年英式火车站的重现;二号楼也是欧陆样式的海派风貌;三号楼则按照功能要求的不同,被设计成非常现代风格的会所建筑,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老火车站历史文化主题创意园。园区内开放式的绿地广场与毗邻的火车主题公园互相交融,同时与小面积的庭院相互交融,形成自然呼吸的内外环境,让你的办公时光充满绿色心情。</b></h3> <h3><b> 火车老站,藏在城市深处,守候在铁路尽头,静静待在历史书籍的内页,纵然有过太多的激荡澎湃,现在也宁静如初,如果不是那房子还在,那记忆还在,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火车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技术的发展,更目睹了人文历史的壮阔波澜。火车老站,不仅是旅人的驿站,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火车老站,如一坛陈年美酒,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尝;如一位有着深厚阅历和宏阔见识的老者,等待这我们与他悠悠攀谈让我们一起来踏访火车老站,踏访一种交通方式的神奇变迁,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b></h3> <h1 style="text-align: right; "><b>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七日</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br></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本美篇部分图照和文字取自网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