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文化一览

大空美术馆

<h3> </h3><h3><br></h3><h3>文字:一仄居士 摄影:天涯芸豆</h3><h3><br></h3><h3>天地造物总有它的机缘和起始,当多类的矿物蕴藏在火山的熔炉中,造山运动使各类矿物在亿万年的地质层等待。等待那文明的初萌。</h3> <h3> </h3><h3> 原古人在无边的荒野,河边和森林,纵横捭阖时光,在文明最初的萌芽时代,自然界万物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形态,是上古人类心灵主要思想的发端。坚硬恒久岩石上刻划最初狩猎的喜悦,泥火在灵巧的双手下模拟最初的物像。沿海与大河养育早期东方人类甲骨的刻辞。乃至到越来越大的氏族部落发现矿物的冶炼,于是,一种文明标志的新时代发端了。<br></h3> <h3>这一场等待,便是这青铜文明的缘起。</h3> <h3>铜,古代文献称金。先人在采矿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金属特性。</h3> <h3>用火将矿石加热成液,使它回到岩浆时代。</h3> <h3>于是,文明的初始,给予了矿物全新的意义!</h3> <h3>这便是古代文明灿烂的青铜时代。</h3> <h3>这个时代,文字从甲骨占卜易辞的巫卦刻记已到镕铸在礼器上记事的提高。</h3> <h3>将文字变形成为一种动物的饰样。</h3> <h3>并将青铜铸造物敬恭成祈祷神灵的王候礼器。三星堆的天目面具,至今成为一种文化的密语。</h3> <h3>鬼神文化成为青铜文明的思想承载主题。从甲骨卜辞问事吉凶到青铜礼器的天地万灵主宰的祭祀。</h3> <h3>都成为帝王诸候们主权的文化象证。</h3> <h3>夏商周,从原始的甲骨文到青铜变样的纹饰,无不是卜辞文化的延伸。</h3> <h3>古人想刻石于历久,铸金于永恒。熔炼于矿石提炼铜金锡铅,以铸造镌刻铭记帝王功德记事。</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从冶水于九州的大禹到禅位于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发、夏癸.这是夏朝最初华夏文明的肇始。一个个王朝一层层历史逐渐被厚士埋藏,后人又从大地的偶然发掘的青铜密码中展启它的历史。</h3> <h3>商前期纪年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司马迁《史纪》载商,后人多疑用天干代其名,但从后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证明了这正是商历代的王号</h3> <h3>穷工极物造化致人的智慧,使如此繁琐交错的工艺将铜锡铅的合金,勤劳先人创造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h3> <h3>记载一种事件,用金属方式告诉未来。</h3> <h3>这些以牧牛及人物事件的特殊风格的青铜器出土自云南史记所载西汉时期晋宁古滇国,在今天昆明滇池附近一个以牛为图腾的国度,它组成中华礼乐文明的一个部分。</h3> <h3>以圆鼎盛肉祀天,以方鼎盛五谷祭地。天地三界与十方,在夏商周纵横千年的信仰中始终是肃穆和神秘的自然界万物有灵的敬畏和崇拜。</h3> <h3>也许今日的手机电脑种种电子文化事件的载体,比不上古代的青铜记录。文明科技越发达,载面越狭小越脆弱。</h3> <h3>天圆地方,以日月为天,城池为方。最高大雄浑的的鼎都是以立方造型,以标帝王的雄心韬略。</h3> <h3>大禹治水后曾铸造九鼎分立于九州。后诸王侯纷纷仿效。</h3> <h3>周天子铸巨大的九鼎八簋立于社庙,以祭祀鬼神祈福五谷,称谓国之重器。</h3> <h3>后母戊大方鼎,因在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以及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h3> <h3>古女娲补天,天极废,剁神鳌足以立天地东西南北四极。方鼎四足即是此意的延伸与传承。</h3> <h3>龙的图腾崇拜,是华夏文明的中轴线,无论是龙山文化或偃师二里头遗址龙的浮雕,夏代己始的动物纹饰图案变样的大量龙纹,夔龙纹。</h3><h3>证明龙的信仰与神话己广为流传了。</h3><div><br></div> <h3>古人将视眼所目及的所日常接触的雷云风日及龙凤鸟兽形象图案化,刻纹于蜡模上。</h3> <h3>逐渐的形成了主要以八类纹饰来装饰的纹饰,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火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人物画像。</h3> <h3>古人以道为始,合阴阳,以天地雷风火泽山川为八像,用卜辞以占吉凶祸福,敬畏鬼神,铸铜金以礼器祭祀。</h3> <h3>  这些国宝级的青铜礼器,显示出华夏五千年文明初萌时的辉煌。大禹禅让的夏,大乙丙丁的商,周文武王的玄奥,都浇铸冷凝在这里。无声,但这就是文明的承载! ​​​</h3><div><br></div> <h3>这是五千年文明的遗留,红铜和锡浇铸出祈神的敬畏。精细的失蜡工艺彰显甲骨文符号的抽象衍射。饕餮的纹饰是狩猎岩画的镌刻的续章,一代代帝王朝代更迭幻如云烟,未消失的是这些青铜文明的永恒再现。 ​​​<br></h3> <h3>时光是什么,时光是历史,时光是承载。它象一本书,记录人类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当一代代人们的欢喜笑语和忧愁悲叹消停于时光的翻过的扉页。历史似乎可以以青铜的底蕴与璀璨再现它的永恒意义和本质。</h3><div><br></div>